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353316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5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附答案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绝绝密密 启启用用前前 2019 年高考高三最新信息卷 历历 史史(十十) 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1、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 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第卷卷(选选择择题题) 本本卷卷共共 12 个个小小题题,每每小小题题 4 分分,共共 48 分分。在在每每小小题题给给出出的的四四个个选选项

2、项中中,只只有有一一项项是是符符合合题题目目要要求求 的的。 24西周时, “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职;而到春秋战国 时期, “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官僚政治开始兴起 B贵族政治走向崩溃 C各国关系走向和谐 D分封制度已被废除 25公元前 1 世纪的古罗马,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如: 没有资格为他人作证,丧失选举和被选举权,不得担任需要以诚信为基础的公职等。这反映出古罗马( ) A公民普遍漠视个人名誉 B民主政治出现严重危机 C公民道德的法制

3、化趋向 D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 261937 年 12 月,有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拥护统一指挥,八路军也要统一受蒋指挥。 我们不怕统一纪律、统一作战计划、统一给养,不过注意不要受到无谓的牺牲。红军的改编,不仅名义改 变,而且内容也改变了。 ”该言论( ) A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及时纠正了党内的错误思想 C是指导中共抗战的正确理论 D脱离了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 27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推行改革:准备召开立宪会议,宣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通过劳动法规,确定八小时工作日并声称全体人民愿意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据此可知,临时 政府的做法( ) A没有考

4、虑工人阶级的利益 B代表民众意愿行使权力 C引发俄国革命向纵深发展 D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8下表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时间外交成果 1953 年 12 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年 4 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 年 6 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 年 4 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 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29 四民月令记载了田庄主人“赈赡穷乏”“存间九族”“讲好和礼”的情形, 后汉书记载了不少大地

5、主“赈 宗族,恩加乡间”的事。豪强地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利用恩惠稳固依附关系 B通过血缘形成割据势力 C依靠宗族加强封建统治 D借助礼乐和谐主仆关系 301935 年 6 月,国民政府公布修正海关出口税则 ,规定果类、火柴、棉织物等 88 种产品免税,蛋类、 油类等 50 种减税,共减税 300 万元左右,上述措施( ) 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 B目的在于保证海关税的征收 C成功抵制了洋货的低价倾销 D推动了国民政府的税收改革 31下表为 1949-1952 年中国主要几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比重中的变化,这些变化( ) A表明新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

6、了物质基础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 D否定了商品经济规律的地位和作用 32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工业生产的主要指标方面,苏联与美国的差距迅速缩小,而到 70 年代则扩大了。 这反映出( ) A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成功 B苏联改革趋向于保守 C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美苏争夺重点的转移 331960 年 9 月,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1970 年 2 月,马来西亚、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成立了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这些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了(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了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已经开始扩展到了生产领

7、域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取得显著成就 34明太祖下令编纂孟子节文 ,将书中具有民主色彩的 85 条删除,规定不许以此命题考试。地方学校颁有 禁令,规定“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明初的这些做法( )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保障了皇权至上的威严 C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D导致民众生活更加苦难 35中国近代译著的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18611895 年之间的 567 种译著中, 应用科学占 40%,自然科学占 30%,历史、地理占 10%,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 3.5%。这说明( ) A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兴盛 B向西方学习的维度日渐多样化 3 C “中体

8、西用”思想得以传承 D自强运动激发民族意识觉醒 第第卷卷(非非选选择择题题) 本本卷卷包包括括必必考考题题和和选选考考题题两两部部分分。第第41 题题第第 42 题题为为必必考考题题,每每个个试试题题考考生生都都必必须须作作答答。第第45 题题第第 47 题题为为选选考考题题,考考生生根根据据要要求求作作答答。 41对外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25 分) 材料一 1898 年 4 月,总理衙门上奏请开岳州、三都澳、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 一批自开的商埠。到清末为止,中国自开商埠为 36 个。商埠的自行开放,有着明显的针对“强邻环伺”而 “隐杜觊觎”的

9、目的。自开商埠在某些方面似乎也打上了半殖民地的烙印,但相对于条约口岸及租界而言,自 开商埠仍然称得上是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通商口岸。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 租界。 “从中国的历史看,这应该可以称为一个划时代的重要决策。半封闭的中国国门终于由中国人自己打开, 并很快对正在中国广泛发生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促进作用” 。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92 年以后,全国掀起了一个新的开发开放热潮,发放了一批有条件的沿边境城镇和内陆各省 的省会、自治区首府,从而有效地把发展沿海经济同内地经济开发密切结合起来。2001 年,中国以开放的名 义加入世贸组织。 “入世”意味着

10、对外开放由行业的开放、技术的开放、企业的开放转向“遵守规则,开放市 场” ,我国的对外开放将是向国际市场实行普遍的全面开放,经济体制和政策法规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原 理。 “入世”不仅带来更大的开放,还将带来更大的改革。人们期望加入 WTO 能为中国的改革点一把火。 摘编自刘芳改革、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自开商埠的背景、特点,简析其主要作用。 (10 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入世前后对外开放的变化。 (11 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对外开放相比,当今对外开

11、放有哪些发展?(4 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16 世纪20 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简表 请回答: 从表中提取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 45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清代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历史时期,政府的粮食储备制度用于赈济的投入很大。公元 1793 年, 乾隆发现,较之康熙年间的人口“计增十五倍有余” 。并担忧:“以一人耕种而供十数人之食。盖藏已不能如 前充裕” 。实际上早在康熙时代,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问题已经在南方一些地区有所显现。当时为解

12、决北方粮 食供应问题,朝廷不得不考虑在关外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发展农业生产。从此,东北的大片土地和内蒙古河套 地区成为新的产粮区。清代的农业技术并无突破性发展,但单产却高于明代,这源于南方的“一岁数收” ,提 高复种指数,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种植面积的扩大等。此外,马铃薯也在 1705 年左右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 区成为粮食的替代品。康熙十八年(公元 1679 年)后,浙江沿海兵民贩米出洋,大量出口导致浙江米价不断 提高,为此朝廷下令:“商民除自用米粮外,严禁装载 50 石以上贩卖” 。雍正六年(公元 1728 年)定舶来米 谷免税。此后乾隆时期又细化了进口政策。乾隆初,仅晋、鲁、豫、陕等北方 4

13、 省的烧锅(酒厂) ,不计农民 自酿估算, “城镇之坊,大小相折,以县四十为率,每岁耗谷已千数百万石” 。于是,清政府下令 4 省永禁造酒, 节约粮食。 摘编自刘坚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康乾时期的粮食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8 分) 4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康乾时期应对粮食问题采取措施的影响。 (7 分) 4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战争与和平)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 材料一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 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

14、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 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 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 1944 年 5 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 战役相配合。此项战役应在登陆器材的数量允许的比例范围内着手准备。 (五)三国军事参谋官员鉴于欧洲的 战役一触即发,同意从此须继续密切联系。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1943 年 12 月 1 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在

15、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为“避免卷入战争”所提供援助的相关史实。 (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德黑兰会议后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采取的军事行动。 (7 分) 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1887 年夏季,曾以参赞身份出使日本的黄遵宪完成了书稿日本国志 。 日本国志共 40 卷约 50 万字,从各个角度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日本的历史和现状。这本书对日本明治维新后所实行的各项制度做了 特别介绍,详细记述了明治维新的过程,反复强调维新的重要举措是宣传民权学说,要求召开国会,认为“庶 人议政,倡国会为共和”是日本转向强盛的关键之处。日本的经验使他相信“万国强

16、由变法通” ,明确希望中 国也学习日本实行变法。 写完此书,黄遵宪便想迅速出版。首先他想将此书呈送主管涉外的总理衙门出版,由官方出版影响最大, 最有可能影响国家政策。他先后请李鸿章、张之洞二位重臣推荐。虽然李、张二人对总理门推赞此书,但仍未 获刊印,一直被束之高阁。直到 1895 年秋冬, 马关条约墨迹未干, 日本国志才由广州一家民间书局刊 印,顿时风行天下,洛阳纸贵。曾有人不明情况,指责黄:如果此书早出版,国人了解日本,战争赔款“偿银 二万万可省矣” 。 摘编自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国志出版坎坷的原因。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 (7 分) 1 绝绝密密 启启用用前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