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352765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综合: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综合: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综合: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综合: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更好的给幼儿讲故事幼儿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形象活泼的语言来吸引众多的小听众。幼儿园里,如果老师能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经常讲给幼儿听,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通过讲故事,能使幼儿学习语言,能向幼儿传授知识,还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勤劳,什么是懒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有的教师讲故事幼儿爱听,有的教师讲故事幼儿不爱听,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呀,给幼儿讲故事也是一门有讲究的学问。 讲故事有什么诀窍呢?不外乎如何选材、如何讲述、如何启迪。 一是选择好的故事给幼儿讲故事,既要考

2、虑幼儿的心理需求,又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要选择那些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具体生动,饶有情趣,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故事。 幼儿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还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什么小猫和小狗对话呀,小凳和小瓶会走路呀,等等,幼儿把它们当作真人真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其乐无穷。另外,幼儿故事说的是孩子话,口语多,句子结构简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模仿。对大一点的幼儿,要选择有些悬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着,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

3、,他们一般不感兴趣。另外,在选好故事后,可以根据需要适当修改故事,在不改变故事原有情节的基础上,把故事的细节进行扩充,把表现故事的语言进行美化,加上小朋友爱听,又能听得懂的语言来更生动的表现故事情节。尤其是从小朋友的特点出发,使用一些重复、象声词等方法来配合小朋友的胃口,使故事更充满童稚性。二要掌握讲述的艺术性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定会兴味索然。首先应分析一下主题,然后才能确定用什么语气,需要突出什么,讲到哪儿应提个什么问题让孩子回答,等等。 讲故事时应该注意:态度要和蔼可亲,开讲前猜个谜语或提个问题,或情景导入等等,以引起幼儿兴趣,再自然引出故事。故事要讲不要念

4、,也不要背,语言要口语化。而且要有对象感,讲故事时,要时时想着他们,看着他们,与他们进行眼神交流,注意他们的反应。要有起伏高低,抑扬顿挫。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声音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重点的地方要突出。要有动作,有表情、多借助图片、实物等直观手段。要想把故事讲活,不但要有喜怒哀乐的变化,有高潮,有起伏有高潮,而且应学会用眼神和手势,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 所以,幼儿教师要多学习讲故事的技巧,借鉴别人的好方法。1、到网络上多听、多看、多学习讲述幼儿故事的音频、视频,以及童话剧等等。多搜索优秀的幼儿故事。多看电视台的少儿节目。发现讲故事的技巧。通过学习鞠萍姐姐讲故事孙敬修爷爷讲故事等。找到

5、讲好故事的好技巧,比如讲故事的时候语言要亲切要有变化,在表现动作的时侯可以使用很多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可以提高对人物角色的动作的表现力度;比如在讲述故事中间可以设置一些提问,可卖卖小关子来吸引听者等等。2、研究自己讲述的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设置各种讲述技巧熟记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可以在讲到该种动物的时候随口用出来。比如小鸭子的叫声“嘎嘎”,在讲到小鸭子对白时,先叫几声“嘎嘎”,那样听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鸭子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了。要记住并且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声音对讲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扩充故事角色的对白有的时候,在文字故事上,它们只写的是主要的一两句对白,但是如果我们在

6、讲述的时候也只是一五一十地照搬书中的对白,就显得有些呆板,讲故事很枯燥。那我们就要在讲述的时候进行想象,把原先一两句的对白扩充,角色之间你来我往对对几句,这样故事的表现就更真实,更适合孩子的口味了,当然原则是不能篡改故事的原意。例如一个故事里说:小花狗看到小青蛙,叫他一块儿去玩,小青蛙不肯上岸,要到泥里去睡觉。我们在讲时可以把它改成:小花狗一看见小青蛙就喊:“小青蛙,小青蛙!”小青蛙把头从水里伸出来:“什么事呀?”“小青蛙,这么冷的天,别在水里游泳了,上来跟我一块玩吧。”小青蛙一听,呱呱呱笑起来:“小花狗,我不是游泳,我要到泥里睡觉,明年春天再见吧。”这是对故事进行了口语化和形象化的加工,在幼

7、儿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多了。此外,对故事进行形象化加工时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象声词:如:水哗哗地流,风呼呼地刮,小鸟吱吱喳喳地叫,大雪扑啦扑啦地下,等等。这样可以使你讲的故事活起来,动起来。感情是讲好故事的关键,感情越充沛鲜明,感染力就越大。所以老师给幼儿讲故事前,还要认真阅读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具体分析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特别要抓住故事的高潮。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分析准确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产生共鸣,并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分析角色时还要区别角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揣摩各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

8、,表现不同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语言特征等。对故事中的象声词(如风吹的声音,火车响的声音等)要尽量讲得接近形容的声音。这样在给儿童讲故事的时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维妙维肖;删去不合适的内容,增加不足的部分,改去深奥的语句,使幼儿能听懂。给幼儿讲故事,除了要语言准确生动,语言的速度,停顿和声音的高低掌握好,尽量避免语病和地方口音以外,还要掌握好故事层次,把故事讲得富有节奏感,并用语调的轻重缓急,高低仰扬等变化把这种层次表现出来,才能使幼儿更深切感受故事内容和艺术美。讲故事的人要“顺嘴”,听故事的人才“顺耳”。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讲得清晰,自然,有表情,尽量使用短句子,还要注意随时用眼神与幼儿

9、交流,面部和体态表情要自然大方,切忌做作,生硬,挤眉弄眼,手舞足蹈。讲故事时还要随时观察幼儿的表情和情绪变化。 三要善于启迪给幼儿讲故事是为了增进幼儿智慧,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给幼儿以多方面的启迪。比如在讲前、讲后或在重要的地方提出一些问题,如“谁对,谁不对,为什么”,“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待幼儿回答后再问“以后会怎么样”、“会得到什么结果”等等,这样做,能使幼儿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和想象。有时只是停顿一下,达到以上的目的便可接着讲下去。有时讲到高潮时,还可以卖“关子”,让幼儿自己去猜猜故事的结尾,去处理故事的结局。使幼儿边听、边想、边构思,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能启发他们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时也可以让幼儿改变故事的结尾,给他们以自由想象的机会,例如我们在讲完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后,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狐狸骗了乌鸦的大肥肉,乌鸦用什么办法才能夺回来呢?这一下就打开了孩子思维的闸门。 讲故事的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要多学、多练,才能掌握,久练久熟,熟能生巧。讲好故事应是幼儿教师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愿每一位老师都乐于为孩子们讲故事,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充分发挥出故事应有的魅力,为陶冶孩子的情操和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