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351875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掖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张掖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张掖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张掖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张掖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掖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掖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掖市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3)题。(8分)中国书法发现了一切气韵结体的可能的姿态,而它的发现系从自然界摄取的艺术的灵感,特殊是从树木鸟兽方面-一棱梅花,一条附有几片残叶的葡萄藤,一只跳跃的斑豹,猛虎的巨瓜,麇鹿的捷足,骏马的劲力,熊罴的丛毛,白鹤的纤细,_,_,松枝的纠棱盘结,没有一种自然界的气韵形态未经中国画家收入笔底,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者。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

2、弹性的劲力。它的尖端蜷曲而上绕,还dinzhu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的diozhu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最物,他把这种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劲挺而枝杈转折下弯,显出一种bqbno的气派,于是他把这种气派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选自林语堂人生的盛宴)(1)根据拼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dinzhu_ diozhu_ bqbno_(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纤细_蜷曲_劲挺_(3)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答案】山峰的连绵起伏;流云的舒卷;点缀;雕琢;不屈不挠;xin;qun;jng【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

3、汉字。“dinzhu”对应汉字为“点缀”,注意“缀”不要写错。“diozhu”对应汉字为“雕琢”,“bqbno”对应成语为“不屈不挠”,注意“挠”字的写法。(2)本题考查汉字注音。“纤”的读音为“xin”,不要读“qin”。“蜷”读音为“qun”,注意不要读半边。“劲”的读音为“jng”,读音为第四声。(3)本题考查语句仿写。这里要仿照“熊罴的丛毛,白鹤的纤细”句式特点来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即可。例如:“山峰的连绵起伏、流云的舒卷”。答案:(1)点缀 雕琢 不屈不挠(2)xin qun jng(3)示例:山峰的连绵起伏 流云的舒卷本题属于综合读写,该语

4、段讲述中国书法的特点,题目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具体考查了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给汉字注音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进行语句仿写的能力。要解答好综合性学习试题,必须做到: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2下面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甘肃平凉的崆峒山,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峰峦

5、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宇轩昂,底蕴丰厚。A. 奇险灵秀B. 水天一色C. 凝重典雅D. 气宇轩昂【答案】D【解析】A“奇险领秀”指山势险峻,景色秀丽。运用正确;B“水天一色”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运用正确;C“凝重典雅”形容端庄;庄重。运用正确;D“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这里形容建筑物,用错对象。故选:D。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

6、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B. 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C. 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D. 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答案】B【解析】A有误,成分残缺,去掉“使”;B正确;C有误,搭配不当,应去掉“国家”;D有误,语句重复,应去掉“切忌”或“不可”;故选:

7、B。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4名著阅读(4分)“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

8、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表的纽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1)_国(国籍)作家_(人名)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他为此写作了名人传。(2)这段话描写的是贝多芬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时的情景,由此来看贝多芬对待皇亲国戚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法;罗曼罗兰【解析】

9、(1)本段文字出自名人传,说这段话的人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根据选段内容,明确这是贝多芬贝多芬在书信中写到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时的情景,这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痛感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他为此写作了名人传。(2)这段话是贝多芬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其中“背着手”和“撞”两个动作描写,表现了对皇亲国戚的满不在乎答案:(1)法 罗曼罗兰(2)贝多芬对权贵满不在乎(不谄媚、不奉承)。(意对即可)本题考查名人传中贝多芬的人物形象分析。对贝多芬一类“名人大家”有关知识的积累不仅是阅读理解的需要,更可以作为写作素材运用。5. 如图是

10、一张火车票,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李明介绍与乘车有关的信息。【答案】此图作答,首先是明了车票上所反映的信息,如起始站,发车时间,座位号,从车票的下方也可以看出买票者为李明,这些都可视为重要信息。答案:李明,你乘坐的兰州到陇南的K9876次列车,将于2018年6月16日15:30由兰州站开出,座位是4车厢59号,硬座,限乘当日当次车。【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再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三是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此题可首先理清车票上的信息,然后选取一个角度用通顺的语言表述出来。 6古诗文默写(8分)(1)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2)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

11、自珍己亥杂诗)(3)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4)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菊花,也叫“黄花”,常见于古诗文中。陶渊明吟咏“_,悠然见南山”,周敦颐则感慨“菊之爱,_”。【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化作春泥更护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山回路转不见君;断肠人在天涯;采菊东篱下;陶后鲜有闻【解析】答案:(1)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蜡炬”的书写)(2)化作春泥更护花(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注意“奈”的书写)(4)山回路转不见君(5)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书写)(6)采菊东篱下 陶后鲜有闻该题考查

12、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二、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5分)细读的妙处肖复兴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

13、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

14、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

15、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