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351856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6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湖北省宜昌市 2018 年中考语文试题 汉字(10 分)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春雨宜读书,夏雨宜 y()棋,秋雨宜检藏( ),冬雨宜饮酒。 居城市中,当以画 f()为山水,以盆景为苑囿( ),以书籍为朋友。 2请在下边方框内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 分) A.狐( )虎威 意思: B.闻名( )迩 意思: 3请结合语境,将文段后三个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充到相应的横线上。 (2 分) 山居是 事,稍一萦恋,則亦市朝;书画赏鉴是 事,稍一痴迷,则亦商贾;诗酒是 事, 稍一屈从,则亦苦境。 A.雅 B.胜 C.乐 4.请将下列古人代

2、指年龄的词语,按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2 分) A.垂髻 B.弱冠 C.襁褓 D.束发 5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运用之妙,变化无穷。同样是“洗”的意思,因为不同的对象, 古人往往选用不同 的汉字来表达,不仅表意更加准确,而且意趣更为生动。请将下列义近字与相应的身体部位对号入座。 (2 分) A.沃() B.濯 C.盥D.浴 ()身()手() 面()足。 阅读(60 分) 一、汉阴老父真性情 一席箴言烁古今(18 分) 汉阴老父 范晔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1)中幸(2)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 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

3、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 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 )!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3)而立天子邪?理(4)而立天子邪?立天子 以父(5)天下邪?役(6)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7),而万人以宁。今天子之君,劳人 自纵,逸(8)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1)延熹:汉桓帝的年号。(2)幸:皇帝驾临。(3)乱:混乱。(4)理:治理。(5)父: 像君父那样(关爱)。(6)役:役使。(7)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8)逸:放纵,放任。 2 6.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阴( )异( )斯( )奉( ) 7

4、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3 分) A.不知何许人( ) B.我野人( ) C.子何忍欲人观之( )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 分)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10.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 分) 皇帝(幸),百姓( )老父(耕),张溫( )张溫(言),老父( )张溫(惭), 老父( ) 11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2 分) 12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

5、知识分子大都秉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请 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2 分) 二、毛颖一管扬正气 雪浪万卷铸书魂(9 分) 书亦有道 佚名 (1)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书概中这样写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而已。”一管柔毫,一卷雪浪,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万别地体现在笔下,以最简单的工具, 直接把握物我之真、万象之美。 “天地万物之变动,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原来,书法艺术和书写者的人 格性情就是这样紧镶密嵌地成为浑圆一体一一艺术成为人的具体意义和生动展示,人格性情成为艺术的最终 目的和内在灵魂。 (2)带着这样的思索,让我们到浩瀚的书法历史

6、中去求证,去发现那沉寂千年的墨迹背后灵动而鲜活的 生命形象吧。 (3)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家世显赫,诗礼传家,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颜氏家训就是出自其祖上颜之 推。颜真卿中年时遇上了“安史之乱”,在河北二十四郡俱已沦陷,大唐江山岌岌可危之际,作为平原太守, 他率先起兵,高举讨逆大旗,一家三十余口,先后殉国。 (4)安史之乱平定,颜真卿满怀悲伤地设酒祭奠死难的亲人,写下了震烁古今的祭侄文稿。原本一 篇普普通通的祭文,居然写得那样奇崛雄健、浩气充盈,达到了超神入圣的境界,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 书”。 (5)颜真卿忠义节烈,舍生取义,他的书法也一 3 如忠臣烈士,庙堂之气十足。书法极具象征性,看到颜体楷

7、书,自然使人联想到像他这样的忠臣良将。后人 评价颜体楷书正像“关羽坐帐,正气逼人”。国人的视觉联想如此丰富,居然把方块字和人物的形象联系起 来。关羽之所以能与孔夫子并称为“文武二圣”,就是因为在他身上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渗透 着儒家学派的春秋精义。孟子说:大丈夫“ 、 、威武不能屈”。关羽是忠义楷模、仁勇 化身,这和颜真卿的满门忠烈、舍生取义是一脉相承的。颜真卿堂堂正正的楷书和关公那种威武不能屈的意 象叠加起来,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就这样在一个个的方块字上显现出来了。 (6)明代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作诗告诫他的子孙,“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 不可补。未习鲁公(1)书

8、,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在此,他提出了“作字先作人”的观 点,并告诉他的后人,在学习颜真卿书法之前,必须要先学习他的做人。 (7)古代书法的精神,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精神。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 与千古人同此心的东西。我以为那才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才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注释】(1)鲁公,指颜真卿,因为他曾被封为鲁郡开国公,所以被称为“颜鲁公”。 13.人们常说“书如其人”,请问“书如其人”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 分) 14.请问第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1 分) 15.文中哪四个字代表了关羽身上所蕴涵的中华传统美德?(2

9、 分) 16.请用平实的语言翻译第自然段中画横线的诗句。(2 分) 17.积累链接:请将文章第自然段中孟子的名言填充完整。(2 分) 三、难得盛夏好时光,上莞下蕈忆清凉(11 分) 清凉琐忆 项丽敏 (1)端午之后,盛夏的暑热如一匹金毛猛兽纵身而至,脚步所踏之地迅速蹿起灼人的热焰。 (2)人们纷纷逃入室内,关紧门窗,打开空调,以现代电器制造出的凉冷抵抗暑热的威逼。空调供给的 冷风把室内变成了幽凉的洞穴,而室外则更如热浪滾动的火炉了。这个时候,最叫人措手不及的是突然断电。 洞穴很快变成蒸笼,从笼子里跑出来又不知该往何处,不由得怀念起那个在树荫、河水、竹床、凉席上度过 的充满了趣味的夏天。 (3)

10、在夏天使用凉席祛暑的时代得追溯到东周之前,诗经小雅里的“上莞下簟,乃安斯寝”是关 于凉席的最早书写。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则将凉席提升至艺术的审美境界,惊艳的忧伤,令读者 在品咂文字时便生出凉意。 (4)玉簟是诗人冠之于凉席的美名。在民间,凉席的称呼则是朴素和直接的,草编的凉席就叫草席,竹 编的凉席就叫竹席。草席是用马兰草、蒲草或灯芯草编织而成,质地柔软,凉度也较低,适合体质较弱的幼 童和老人。竹席则以水竹、毛竹、油竹等为原料,将竹皮劈成篾丝,经蒸煮、浸泡等工艺后以手工经纬编织 而成。竹席的优点在于透汗性好,凉度高,置身其上确有冰玉般的凉润与光滑。 (5)放暑假了,孩子们像松了绑的小猴子

11、,迫不急待地扑入山野,在河里嬉水、捉鱼,在长满野果的树 上爬来爬去,或抓着一根树枝荡秋千。玩累了,就摘一片棕树叶子顶在头上回家。 (6)母亲将一张旧的大草席铺在堂前的地上,穿堂风则像穿了隐身衣的顽童窜来窜去,不停地拂动墙上 贴着的年画,弄出沙沙的响动。孩子们在凉席上围坐着、扭打着,把已经破了的凉席边缘扯得更破。 4 (7)母亲一声令下,让孩子们停止打闹,乖乖地睡午觉时,铺在地上的凉席一下子就变硬了,仿佛有很 多的小石子在凉席里藏着,硌得人翻来翻去,难受极了。这时母亲便拿过一只大蒲扇,在凉席边缘坐下,看 见有不安分的孩子想恶作剧时,便竖起扇脊敲过去,那孩子赶紧闭上眼睛,假装睡着了。 (8)儿时,

12、那张上了年岁的旧凉席,终于浸润上琥珀的光亮,成了盛夏记忆里最清凉的回想。 【注释】(1)上莞下簟:莞,蒲草,这里指草席;簟,竹席。 【理解式批注】 18.第(1)自然段表现了盛夏 、 的特点。(2 分) 【联想式批注】 19.古人常爱赋予自己喜欢的事物以别名或雅称,如“玉簟”是李清照冠之于凉席的美名; 是苏轼给予 月亮的雅称; 是辛弃疾称呼牛的别名。(2 分) 【发现式批注】 20.第(4)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竹席。(3 分) 【赏析式批注】 2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6)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 分) 【链接式批注】 22.请默写出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后两句

13、。(2 分) 四、遍尝人间百滋味,最是无味胜有味(10 分) 无味之味 李锐 (1)曾见过齐白石一幅斗方:一棵肥硕的白菜配两枚鲜红辣椒,题曰:“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 先,独不识白菜为菜之王,何也?”白石大师勤奋一生,不失农家本色,深知白菜性格,才写得出这样深切的 颂辞。 对于这个称赞,天下白菜确也当之无愧。白菜即菘。本草曰:“菘性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 操,故曰菘。”除不择时地,易于生长之外,比一般蔬菜,白菜还易于高产,便于保存,“盖易具而可常享 也”(苏轼菜羹赋)。然而齐白石的称颂,当有另一层深意。 人们大体都有这样的经验,不论什么佳肴美味,不要说天天吃,就是连续多餐,也会腻的。如果吃

14、得 过分,反是“腐肠之药”。白菜却百吃不厌,更不要说“腐肠”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仔细一想,其故大概就在一个“淡”字。同水一样,白菜的性格是淡的,也即是“有自然之味”(菜 羹赋)。清淡,自然之味,可说是蔬菜的通性。惟有白菜之淡,淡得更纯正,更接近水性之淡。提到淡,总 不免想起“淡而无味”的解释,至少是味道很薄。可是,这正是白菜最值得宝贵的性格。古人说,“大味必 淡”。这是指“淡”本身没有什么至极或特殊之味,而是一切味的本原。“淡者水之本原也,故曰天一生水, 五味之始,以淡为本。”(管子水地)这种本味,可以同一切味相谋、相济,而不相侵、相扰;它平淡 5 无奇,不自命不凡;它平易近人,不巧言令色;

15、正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至于五味,( )、( )、( )、( )、( ),究竟以何者为上?何者能算“大味” 呢?恐怕访遍神州,也得不到一个完满的答案。江浙人做菜喜欢放糖;湖南、四川人要辣;城里人口轻,乡下 人口重;苦瓜则只有南方几省熟悉;看来只有酸,天南地北,男女老少,都爱吃一点,然而绝不能多吃,否 则就会倒牙。因此很显然,五味之病,就在厚重,即至极、过分;“五味令人口爽(伤)”(老子),它的 优点也就是它的缺点,反而不如淡薄无味而能持久不厌了。 这就是白菜的辩证法:淡薄才会 ,无味才会 ,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淡而不厌,久而不倦。 古人很懂得“淡”的道理:“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16、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惟其淡如水,故 无不相调。孔子这话的开首,还有这样三句话:“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 有枝叶。”这就是说,要“听其言,观其行”,天下有道,行胜于言,德厚为先,自然百业兴旺,蒸蒸日上; 天下无道,言胜于行,虚辞绞绕,自然礼崩乐坏,江河日下。历史总是无情的:花言巧语,哗众取宠,弄权 玩术,文过饰非,虽能高论惑人,愚弄一时,但终究是不能长久的。 23请问古人为什么又称白菜为“菘”?(2 分) 24请问“白菜之淡”有什么特点?(2 分) 25我们常说的“五味”是指哪五味?请将其填充到第自然段的括号中。(2 分) 26白菜的辩证法是什么?请在第自然段横线上各填个合适的词语。(2 分) 2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惠崇中的后两句。(2 分) 五、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