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16—17学年初一(上)期末生物质量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348230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oe16—17学年初一(上)期末生物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oe16—17学年初一(上)期末生物质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oe16—17学年初一(上)期末生物质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oe16—17学年初一(上)期末生物质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oe16—17学年初一(上)期末生物质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oe16—17学年初一(上)期末生物质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e16—17学年初一(上)期末生物质量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17学年初一(上)期末生物质量分析王锦霞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告一段落,期末考试也已经结束,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面我对初二年级的本次生物期末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一、试卷评析:试卷基本结构:试题类型共两大题,35题,总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其中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包括判断题、资料分析题、填空题等多种题型,形式比较多样,有所创新。共10小题,共计50分。从卷面知识点分布及能力要求来看,较为全面,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为主。试卷主要特点:本

2、次考试的试卷相对于以往出现了比较大的改革,中考改革题型更与福州厦门会考接轨。选择题由原来的35题改为25题,题量缩小,但是总分没少,题量增加,每题分数降低,考察更细,学生更易失分。也首次出现了判断题,试卷的整体难度比为1:1:7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重在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选择题的知识点分布合理,考试较为细致,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一些小资料,个别的题目难度较大。二、学生考试成绩分析:从年段成绩来看:经分析,各班各小题得分情况如下:(得分率:%) 选择题12345678910题号95.291.486.693.393.582.778.453.533.384.2得分率1112131415161718

3、1920题号50.637.472.919.752.867.264.370.346.554得分率2122232425题号48.979.181.19454.2得分率综合题2627282930题号78.168.372.846.358.6得分率3132333435题号70.952.964.834.146.5得分率三、学生答题典型错例及分析:1.选择题第8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找出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量越少的关系。在具体题目中学生不知怎么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懂得计算放大倍数,却不会转化成放大倍数与细胞数量的关系,得分率较低。第9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学生能够识记细胞膜的作用,但忽略了细胞膜的作用必须在细胞是活的的前提下才具备。加热后紫菜细胞已经死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就失去了,得分率较低。同时也看出学生还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第11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学生大多能够说出植物体的器官有哪些,如果学生能圈出每个选项的关键词,一一判断,得分率就可以提高。第12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学生大多能够说出植物体的四个组织的特点作用,但大多学生不会找出圈出关键词,在进行判断,得分率不高。第14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整合,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比较分散,知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肉中含有叶绿体,但是学生

5、不能讲叶肉和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导致失分。第15题,本题对学生的知识整合的要求较高,错的学生较多。性状在课本很多章节中都有提到,在八下的生物分类依据(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中也有涉及到。平常教学中应更关注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第19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该题在期末的复习卷上做过也讲评过,做错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而且期末的复习不够认真。第20题,本题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考察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积累。学生对于果树整枝的做法不能理解,却不能理解果实里积累的有机物越多,越有利于果农的收益,做错的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第21题,考察学生实验技能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

6、识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做错的学生学习会比较死板,不够灵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脱离。在平常教学中也要注意练习实际教学。第25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考察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积累。环境问题是现今社会的关注点,学生平时能听过一些,做错的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2.综合题第29题,本题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课本知识的分析能力。主要错误有:(1)细胞的体积增大为细胞的生长过程;(2)细胞的分裂过程知识点的考察,不再是以往的选择题,而是改成填空题,学生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导致失分;(3)学生的读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多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

7、信息,找到答案。第34题,考查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掌握情况。本题采用新的形式思维导图形式考查学生。由于平时对这种题型训练较少,学生失分率较高。平时板书有归纳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概念图,但学生容易混淆,为了方便学生记忆,都是简单写出花的哪一部分发育成什么,以至于学生看到思维导图就害怕,不知怎么入手。总的来说还是源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下学期一定要注意细节的积累及处理能力培养。第35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由于本学期课时较赶,忙于赶进度,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一周两个课时,间隔时间长,学生课后花在这学科上的时间也较少,在期末复习时间的安排上比较紧凑,不够合理。对最后一个章节的内容,没有落实

8、学生的掌握情况,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失分率高。四、今后教学的建议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才是合理、有效的学习生物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机械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感到厌烦,我们在保持教学质量的同时,应该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使本节生物课变成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兴趣的生物课,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并且当遇到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时,我应该要不断的强调,让学生不仅明白,而且能举一反三。从而在快乐的氛围下提高有效的生物学习。2注重学生实验能力、资料分析能力的培养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学习生物往往感到

9、很“难”,这与生物学习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有关,从学生答题不难看出,资料分析和实验分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也是失分比较多的地方。在教学中,应当坚持回归课本的原则,让学生学会看资料,看课本,看课本中的插图,懂得从资料中、从图中找到有用的生物知识,从而分析生物问题,并且解决生物知识。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有用的信息获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应多关注课本上的建议活动部分,多鼓励学生课后自行完成。3及时巩固学生的所学内容注重课堂的质量,初一的生物每周只有两节课,课时较赶,学生课后花在这学科上的时间也较少,所以每节课都相当的重要,那么这学期最主要的是提高课堂的质量,优化

10、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并且消化。从这次期末的考题上的得分情况上看,得分率较高的是那些比较常见的题型,而当有新的题型出现的时候,学生的得分率都比较的低,那么平常应多加练习,都熟悉题型,并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1617学年初二(上)期末生物质量分析王锦霞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告一段落,期末考试也已经结束,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面我对初二年级的本次生物期末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一、试卷评析:试卷基本结构:试题类型共两大题,35题,总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其中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

11、共计50分。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包括判断题、资料分析题、填空题等多种题型,形式比较多样,有所创新。共10小题,共计50分。从卷面知识点分布及能力要求来看,较为全面,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为主。试卷主要特点:本次考试的试卷相对于以往出现了比较大的改革,中考改革题型更与福州厦门会考接轨。选择题由原来的35题改为25题,题量缩小,但是总分没少,题量增加,每题分数降低,考察更细,学生更易失分。也首次出现了判断题,试卷的整体难度比为1:1:8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重在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选择题的知识点分布合理,考试较为细致,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一些小资料,个别的题目难度较大。二、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12、从年段成绩来看:经分析,各班各小题得分情况如下:(得分率:%)选择题12345678910题号74.99385.897.580.77180.775.171.568.7得分率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76.538.396.981.888.863.448.970.151.187.2得分率2122232425题号96.456.489.494.142.7得分率综合题2627282930题号75.367.782.385.876得分率3132333435题号65.986.978.373.950.2得分率三、学生答题典型错例及分析:1.选择题第12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3、学生能够识记有性生殖的概念、类型,但忽略了对它的特点的识记,且期末复习不够到位,得分率较低。同时也看出学生尚缺乏从已会的知识中归纳总结的能力。第17题,本题对学生的知识整合的要求较高,错的学生较多。性状在课本很多章节中都有提到,在八下的生物分类依据(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中也有涉及到。平常教学中应更关注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第19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知识的迁移作用,该题在期末的复习卷上做过也讲评过,做错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而且期末的复习不够认真。第22题,本题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考察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积累。学生对于遗传病的区分还是容易混淆,对其概念还不

14、是很清晰,做错的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第25题,考察学生实验技能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做错的学生学习会比较死板,不够灵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脱离。在平常教学中也要注意练习实际教学。2.综合题第27题,本题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动物运动的形成。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课本知识的分析能力。主要错误有:(1)教材中原文是“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题目是“肌细胞中的分解”,学生机械性记忆,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很多学生直接写出“氧化”,导致错误。(2)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肌细胞中的呼吸作用,运动这个过程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提供能量,除此之外,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需要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配合。运动涉及到几个系统的配合,大多学生能分析得出准确答案,部分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还需要提升。第31题,考查对动物生殖发育的掌握情况。本题对信息整合能力要求的高,学生对于青蛙和蝗虫各自的生殖发育特点能记清楚。但对于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学生还不能很好的归纳总结。虽然平时课堂上归纳过,练习过,但是没有形成具体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主要错误有:青蛙和蝗虫发育类型同属于“变态发育”,很多同学写成“不完全变态发育”或者“体外发育”;“鳃”写成了“腮”,“若虫”写成“幼虫”,这些都是源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下学期一定要注意细节的积累及处理能力培养。第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