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电气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朱永强 张旭主编 风电场第7章2 风电场防雷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42485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电场电气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朱永强 张旭主编 风电场第7章2 风电场防雷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风电场电气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朱永强 张旭主编 风电场第7章2 风电场防雷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风电场电气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朱永强 张旭主编 风电场第7章2 风电场防雷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风电场电气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朱永强 张旭主编 风电场第7章2 风电场防雷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风电场电气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朱永强 张旭主编 风电场第7章2 风电场防雷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电场电气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朱永强 张旭主编 风电场第7章2 风电场防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电场电气系统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朱永强 张旭主编 风电场第7章2 风电场防雷(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 风电场的防雷和接地,7.1 雷电的产生机理、危害及防护 7.2 接地的原理、意义及措施 7.3 大型风力机的防雷保护 7.4 集电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7.5 升压变电站的防雷与接地,3,对于风力机而言,直接雷击保护主要是针对叶片、机舱、塔架防雷,而间接雷击保护主要是指过电压保护和等电位连接。 电气系统防雷则主要是间接雷击保护。,7.3 大型风力机的防雷保护,7.3.1 风机防雷保护的必要性,4,7.3.2 叶片的防雷保护,叶片防雷,叶片防雷重要性,雷击造成叶片损坏,位置最高是雷电袭击的首要目标,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中最昂贵的部件,雷击造成的巨大声波,对叶片结构造 成冲击破坏,雷电击中叶尖后

2、释放大量能量,雷电 流使叶尖结构内部温度急骤升高,造 成叶尖结构爆裂破坏甚至开裂;,5,叶片防雷系统连于叶片根部的金属环处,包括雷电接闪器和引下线(雷电传导部分),如图7-7所示。,7.3.2.1 叶片防雷系统,图7-7 叶片防雷系统示意图,6,现代大多数风力机的机舱罩是用金属板制成,本身就有良好的防雷保护作用。机舱主机架除了与叶片相连,在机舱罩顶上后部设置一个(数目可多于一个)高于风速、风向仪的接闪杆,保护风速计和风向仪免受雷击。,7.3.3 机舱的防雷保护,图7-8 机舱的防雷设计,7,7.3.4 塔架的防雷保护,1.钢制塔架,2.混凝土塔架,3.混合塔架,钢制部件之间的过渡段,采用并行路

3、径方式设置三个彼此相间120的间隙作为雷电路径 连接处不允许雷击沿紧固的螺栓进行传导 塔基处在三个彼此相间120的位置上接到公共结点上,雷电通过塔架内的铜电缆在三个彼此相间120的位置 上被散流 塔基处连接到与接地环和电极相连的电压公共结点上 不允许雷击电流沿钢拉线进行传导,钢制连接适配法兰与钢制区法兰在附有不锈钢盘的法兰面上选择三个彼此相间120的位置用螺栓固定 钢制适配器依次接于三个彼此相间120的接地电缆,后者接于塔基的公共结点,8,7.3.5 风机的接地,风电机组采用TN方式供电系统,可以较好的保护风机电气系统及人员的安全。 TN系统,T:系统中有一点(一般是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大地,

4、称为系统接地(System Earthing);N:用电设备的外壳经保护接地即PE线(Protecting Earthing conductor)与系统直接接地点连接而间接接地,称为保护接地(Protective Earthing)。 TT 系统,前一个T:系统接地是直接接大地;后一个T:用电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是经PE线接单独的接地板直接接大地,与电源中的N线线路和系统接地点毫无关连。,9,风机接地系统应包括一个围绕风机基础的环状导体,此环状导体埋设在距风机基础一米远的地面下一米处,采用50mm铜导体或直径更大些的铜导体;每隔一定距离打入地下镀铜接地棒,作为铜导电环的补充;铜导电环连接到塔架2

5、个相反位置,地面的控制器连接到连接点之一。有的设计在铜环导体与塔基中间加上两个环导体,使跨步电压更加改善。如果风机放置在接地电阻率高的区域,要延伸接地网以保证接地电阻达到规范要求。若测得接地网电阻值大于要求的值,则必须采取降阻措施,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可以将多台风电机组的接地网进行互连,这样通过延伸机组的接地网可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入大地而不产生危险的过电压。,7.3.5 风机的接地,10,7.3.6 电气系统的防雷保护,四种雷电保护带,11,集电线路上出现大气过电压主要有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两种。一般直击雷过电压危害更严重。 集电线路防雷性能优劣主要用两个技术指标:耐雷

6、水平和雷击跳闸率来衡量。耐雷水平是指线路遭受雷击时,线路绝缘所能耐受的不至于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单位为kA。耐雷水平愈高,线路的防雷性能愈好。雷击跳闸率是指雷暴日数Td=40的条件下,每100km的集电线路每年因雷击而引起的跳闸次数,它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综合指标。,7.4 集电线路的防雷与接地,12, 感应过电压的极性与雷电的极性正好相反。 感应过电压同时存在于三相导线,相间不存在电位差,故一般只能引起相对地闪络,而不会产生相间闪络。 感应过电压的幅值不高,一般不会超过500kV,因此,它对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的绝缘不会构成威胁,仅在35kV及以下的线路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闪络

7、事故。,7.4.1 集电线路的感应过电压 7.4.1.1 感应过电压的特点,13,1. 当雷击点离开线路的距离s大于65m时 (1)导线上方无避雷线 (2)导线上方挂有避雷线 2. 雷击线路杆塔时 (1)导线上方无避雷线 (2)导线上方挂有避雷线,7.4.1.2 感应过电压的计算,14,导线上的感应电压最大值 (kV)为 式中 s雷击点与线路的垂直距离,m; hd导线悬挂的平均高度,m; I雷电流幅值,kA。,1. 当雷击点离开线路的距离s大于65m时,(1)导线上方无避雷线,15,当雷电击于挂有避雷线的导线附近大地时,则由于避雷线的屏蔽效应,导线上的感应电荷就会减少,从而降低了导线上的感应过

8、电压。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最大值(kV)为 式中 k0为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的几何耦合系数; hd导线悬挂的平均高度; hb避雷线悬挂的平均高度。,1. 当雷击点离开线路的距离s大于65m时,(2)导线上方挂有避雷线,16,目前,规程建议对一般高度(约40m以下)无避雷线的线路,此感应过电压最大值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感应过电压系数(kV/m),其数值等于以kA/计的雷电流平均陡度,即 = 。,2. 雷击线路杆塔时,(1)导线上方无避雷线,17,有避雷线时,由于其屏蔽效应,应按下式计算,2. 雷击线路杆塔时,(2)导线上方挂有避雷线,18,输电线路遭受直击雷可能出现下面三种不同的情况,如图7-9所示。

9、 雷击杆塔塔顶及塔顶附近避雷线(以下简称雷击杆塔),可能会造成“反击”,使线路绝缘子发生冲击闪络。 雷击档距中央的避雷线,可能会造成导、地线之间的空气间隙发生击穿。 雷绕过避雷线而击于导线,也称绕击,通常会造成线路绝缘子串发生闪络。,7.4.2 集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图7-9 有避雷线线路发生直击雷的三种可能情况,19,1. “反击”的概念 当雷击杆塔时,极大部分雷电流会通过杆塔接地装置流入大地。巨大的雷电流会在杆塔电感和杆塔接地电阻上产生很高的电位,使原来电位为零的接地杆塔带上了高电位,此时杆塔将通过绝缘子串对导线逆向放电,造成闪络。由于这种闪络是由接地杆塔的电位升高所引起的,故

10、又称为“反击”。,7.4.2.1 雷击杆塔塔顶时的线路耐压水平,(a) 雷击塔顶时的电位分布 (b) 雷击塔顶时的电流分布 (c) 计算塔顶电位的等效电路 图7-10 雷击塔顶,20,1. 等值电路图及雷击点电压 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如图7-11(a)所示,根据彼得逊法则可画出它的的等值电路,如图7-11(b)所示。,7.4.2.2 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图7-11 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及其等值电路图 1避雷线;2导线; 雷电流; 雷道波阻抗; 避雷线波阻抗; 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的空气气隙;,(a)线路示意图,(b)等值电路图,21,雷击点A的电压为 (7-50) 式中 i雷电流。在计算中可以近似地取

11、 。代入式(7-50)可得 (7-51),22,2. 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的空气气隙s上所承受的最大电压。 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时,雷击处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空气气隙电压Us与雷电流陡度a成正比,与档距长度l成正比。为了防止空气间隙被击穿,通常采取的办法是保证避雷线与导线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距离。根据理论分析和运行经验,我国规程规定档距中央导线、地线之间的空气距离s (m)可按下列经验公式选取 (7-55) 式中 l档距长度,m; s导线与避雷线之间的距离,m。,23,1. 雷击点的电压 绕击导线时雷击点的电压 (7-56) 考虑过电压情况下导线上会出现电晕,取Zd约为400,故有 (7-57) 式中 i

12、 雷电流,7.4.2.3 绕击导线时的线路耐压水平,24,2. 耐压水平I2的计算 如果绕击时导线上的电压Ud超过绝缘子串的50%冲击闪络电压U50%,则导线将发生冲击闪络。此时,绕击导线时的线路耐压水平I2为 (7-58),25,雷电过电压引起集电线路直击雷跳闸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雷电流超过线路耐雷水平,引起线路绝缘发生冲击闪络; (2) 当极短暂的雷电波过去后,冲击闪络可能在导线上工作电压的作用下转变成稳定的工频电弧。一旦形成稳定的工频电弧,导线上将持续流过工频短路电流,从而造成线路跳闸停电。,7.4.3 集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26,建弧率是指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工频电弧的概

13、率,用(%)来表示。 根据试验运行经验,建弧率(%)可用下式表示 (7-59) 式中 E绝缘子串的平均运行电压梯度,kV(有效值)/m。 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7-60) 对非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绝缘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7-61) 式中 Un线路额定电压(有效值),kV; l j绝缘子串闪络距离,m; l m木横担线路的线间距离,m;,7.4.3.1 建弧率,27,1雷击杆塔时的跳闸率n1 每100km有避雷线的线路每年(40个雷暴日)落雷次数为 (7-62) 式中b为两根避雷线之间的距离,m;hs为避雷线的平均对地高度,m。 若击杆率为g,则每100km线路每年雷击杆塔次数为0.

14、28(b+4hs)g次。若雷电流幅值大于雷击杆塔时的耐雷水平I1的概率为P1,建弧率为,则每100km线路每年因雷击杆塔的跳闸次数n1为: (7-63),7.4.3.2 有避雷线线路雷击跳闸率n的计算,28,2绕击跳闸率n2 设线路的绕击率为Pa ,则每100km线路每年绕击次数为0.28(b+4hs)Pa ,雷电流幅值超过绕击耐雷水平I2的概率为P2,建弧率为,则每100km线路每年绕击跳闸次数n2: (7-64) 3线路雷击跳闸率 根据运行经验,只要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的空气距离满足式(7-55),则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时一般不会发生击穿事故,故其跳闸率为零。,7.4.3.2 有避雷线线路雷击跳

15、闸率n的计算,29,所以线路雷击跳闸率只考虑雷击杆塔和雷绕击于导线两种情况。故有避雷线的线路,雷击总跳闸率为: (7-65),7.4.3.2 有避雷线线路雷击跳闸率n的计算,30,1. 架设避雷线 2.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3. 加强线路绝缘 4. 架设耦合地线 5. 采用消弧线圈 6. 装设自动重合闸 7. 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8. 装设避雷器,7.4.4 集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31,7.5 升压变电站的防雷与接地,风电场升压变电站是风电场的枢纽,雷击会引起变压器等重要电气设备绝缘毁坏,造成供电区域内大面积、长时间停电,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因此,风电场升压变电站的雷电防护必须十分可靠。,

16、升 压 变 电 站,雷 击 保 护,直击雷:,入侵波:,避雷针或避雷线,避雷器; 进线段加装辅助防护措施,32,7.5.1 升压变电站的直击雷保护,图7-12 独立避雷针离配电构架的距离 1变压器;2母线,雷击避雷针时,雷电流流经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在避雷针h高度和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上将出现高电位。L为避雷针的等值电感;Rch为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Sk为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或构架之间的空气间隙; Sd为避雷针接地装置和被保护设备接地装置之间在土壤中的间隙。,33,为了防止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或构架之间的空气间隙Sk被击穿而造成反击事故,必须要求Sk大于一定距离: (m) (7-69) 同样,必须要求Sd大于一定距离,Sd应满足下式(此处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