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龙红 设计概论 第9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42203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龙红 设计概论 第9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设计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龙红 设计概论 第9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设计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龙红 设计概论 第9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设计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龙红 设计概论 第9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设计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龙红 设计概论 第9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龙红 设计概论 第9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龙红 设计概论 第9章(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9 章 设计批评论,学习目标 1、理解设计批评与设计的关系。 2、理解设计批评的标准、方式和评价体系。 3、认识设计批评的历时性。 4、认识设计批评理论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1、理解设计批评理论涵义。 2、认识如何把握批评与作品的关系。 3、认识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学习建议 1、本章为5学时。 2、理解设计批评的由来、内涵及作用。 3、认识设计批评作为一种再创作对设计创作的影响。,从第一块“人造”石头的诞生到工业革命,如果把设计活动明确为“人类有目的的,针对未来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那么这种活动就同人类的历史一样的长。一切设计并非都是“好的设计”,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或满足人

2、们的某种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设计批评。 “设计”(Disegno)一词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它作为一个艺术批评的术语是指视觉元素安排的合理性以及这种合理性安排的基本原则。到19世纪,“设计”这个概念已发展成为一个纯形式主义的艺术批评术语。如果从词源和语义学的角度考虑,“设计”一词本身已含有内在的批评成分。 我们一般把鉴赏者对作品在深层次上的质量和意义所作的判断,尤其是把价值判断称为批评。诺思罗普弗莱认为“批评至于艺术恰如历史之于行动和哲学之于智慧:以语辞对人类创造力的模仿,而这种创造力自身确实不说话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的学术通观对于“批评”的概念解释为:“批评,

3、对精神作品、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的评判艺术。”这就是说,“批评”基本是一个解读与评说的概念,而对于批评所具有的评判性含义在该文中是这样进行描述的,“它提醒了我们似乎已被遗忘或湮没在分析和解释工作中一系列隐含意义的功用:除非一部作品的价值、重要性和意义已经解明,不然它就几乎不值得研究。知识批评为判断批评预设了重要的判断。”这样的一个批评的含义可以为今天许多种“批评”的理解提供一种基本的参照,它强调指明“知识”对于形成公理的批评的重要性。,而“设计批评”这个概念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荷加斯(Wilian Hogarth)的美学分析。设计批评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设计批评侧重于对批评对象的分析,而不

4、是判断和界论。狭义的设计批评是指批评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批评对象给出鉴别和评价。 设计批评是设计学和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历史看,可以说有设计就有设计批评,就单个设计活动来说,从创意到生产,消费的整个活动中,始终存在着设计批评。当设计批评对既有的设计品进行批评活动时,一方面可以表现出对设计品的肯定因素,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出对设计品的否定因素,甚至由于一些特殊的批评活动,如国际博览会、集团购买等形式,这往往会对设计运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也使得设计思想产生很大的变化。 今天,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设计界已开始把完善学科建设的大事提到

5、了近期的工作日程,其中就有设计批评这项“基建工程”。设计批评的目的是要解决诸如艺术与工业、形式与功能、美与效用、设计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这也正是设计批评在设计史上的重要贡献之处。设计批评把旨在提高设计产品质量视为自己的最高目的,并把这种目的看作为设计文化的工具。,91 设计批评的主体,从在哲学的层面上说,“主体”是指行为的执行者,是行为系统中的个体元素,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分为个人、集团、社会主体。“客体”是主体想影响或改变的东西,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的对象。当下,主体、客体已超越哲学范畴进入多种学科领域,并形成了各自特色内涵,研究哲学体系中的主体、客体的概念

6、演变,有助于我们理解它在设计学科理论中的运用。 在21世纪,设计已从工业设计阶段步入非物质设计阶段,在电脑所构建的信息空间内,设计师与设计对象、设计之物与非物质设计,功能性与物质性,表现与形式,真实空间与信息空间的诸多主客体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主客关系和设计观念。 设计师是毫无疑问的设计主体;但随着非物质社会的发展,以设计者为核心的研究受到严峻的挑战,一些批评对一成不变的由设计者阐释意义的作者中心论提出质疑。罗兰巴特指出“文本的统一性不是在于他的初衷,而是在于他的理解,必须要读者对他的理解来替代作者对他的理解”。 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大众媒介、远程通讯,以及消费者信息的普及,标志着社

7、会从一种“硬件形式”转变为“软件形式”,设计自身也正经历着“质”的变化。设计不再呈现为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关系,而是同时展现,相互融合。许多后现代设计,重心已不再是一种有形物质产品,而是越来越转移到一套抽象的“关系”。设计师一方面受到消费群体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断打破限定,超越现实客体,同时消费者再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客体,这种限定和超越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从信息所具有的共享性,以及信息差异性的观点看,信息不属于交流的任何一方,信息的存在对双方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这正是主体间性的体现。在信息设计,新媒体艺术中,一件作品只有在使用中才有意义,作者和观众处在一种平等对话的地位。信息

8、设计所建构起来的主体间性,它展示的是一种“设计者用户”结构,交流是互为主体的主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对话、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也是“以人为中心”设计方法(UCD)的集中体现。 设计批评,既可以说是一种客观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主观活动。说它是一种客观的行为活动,这是说设计批评是需要依据客观标准来进行的行为,称其为主观活动是因为设计批评的主体人具有主观意识成分,其受到认识事物能力的深浅,掌握知识的多寡、把握标准的程度,以及生活背景、情感心理与地域时代等因素之影响。,91 设计批评的主体,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出现第一次社会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出现专门从事器具制

9、造的人以后,就意味着社会存在了一个专门从事设计的阶层工匠。只是当时这个阶层的人们,集设计、生产、制作,乃至使用于一身。 在中国,古代工匠可划分为:官府匠人和民间匠人。官府匠人种类齐全,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的工,有陶工、酒器工、推工、旗工、绳工、马缨工等,号称 “百工”,是中国设计师的雏形。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工匠在名称、管理方式、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在秦汉时期,匠人按级别称为工师、工匠、徒等,由曹长领班工作;在唐代史籍中,官府工匠是以“丁奴”、“官奴”、“户奴”等称谓出现的,由此可见,唐代官府工匠的身份较一般农民及私工匠为低下;到了宋代,匠户往往为官府以强差、强雇方式役使;明

10、代时期,匠人分为轮班匠、住坐匠两类;清代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废除匠籍制度。,91 设计批评的主体,911 物品的使用者,91 设计批评的主体,使用者(End User)这一概念是指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一方。这个词语一般在商业里被提及,但是现在,在创新领域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在商业里面通常指产品或者服务的购买者;在科技创新里面,通常是指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者;而在信息技术行业里面,通常指网络服务的应用者。 在现实生活中,同一消费品或服务的购买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可能是同一个人,也可能是不同的人。例如,大多数成人用品,很可能是由使用者自己决策和购买的;而大多数儿童用品的使用者、购买者与决

11、策者则很有可能是分离的。在消费决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购买参与者及其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把产品的购买决策、实际购买和使用视为一个统一的过程,那么,出于这一过程任一阶段的人,都可称为消费者。 设计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活动,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设计就随之产生。设计品在人类的设计活动中不断的被创造,人类本身既是设计品的创造者,又是设计品的使用者。 设计作品一经问世便进入流通领域或消费市场,它的价值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再由设计者所决定,而是由消费的接受者,特别是设计评论者所决定。在设计价值的创造方面,批评可以达到不逊于创造的境界。 以人为本是我们设计的根本原则。由于人们对个性化或个人特有的生活风格的突出和强调,

12、“一方面,消费者们期望变的自然具有创造性,和成为自己的趣味的主人,另一方面,设计者设计的各种模型,趣味和风格标准又不断强加于消费者”为解决这一矛盾,消费者开始参与创造。在设计程序过程中设计反馈就是重要的一个设计环节,它不仅通过消费者的消费检验设计效果,而且还根据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加以修正,甚至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还没来的及反馈到设计师,在消费实践中已经自发的对产品进行修正以便于更好更方便的使用。,设计产品的目的不仅为了实用功效,也是为从自己身上提炼出更多东西,为满足个人需要,必须通过使用者参与。消费者(使用者)转变成为设计主体。设计批评活动是在设计被投入生产制作或成为被消费的对象后而进行的,可以诉

13、诸于语言、文字,也可以体现为购买行为,由于设计必须被消费,因此大量的批评者就是设计的消费者(使用者)。比如:你购买了一部手机,那么你就是这部手机的批评者。如果用符号学的话来说,设计的批评者就是设计符号的接受者。 在我们的设计实践活动中,物品的使用者往往决定着设计的走向。这是因为设计最终是要对其使用者进行服务的,这个消费和使用的过程注定会产生大量的使用者对设计进行评价。而设计又必须被使用者接受和被社会消费,这是由设计的内在目的性所决定的。而设计的这一特质就使得对设计的批评不会出现独裁,不会出现哪种绝对性的批评,而是通过广大使用者的判断形成最终的批评。设计批评的这种特性也反映了另一层含义:设计本身

14、就具有一种民主意识,而使用者正是通过自己消费行为实现着这种民主。,911 物品的使用者,911 物品的使用者,使用者对设计的批评往往反映着两方面的内容:一.使用者出于对自己的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对设计产生的一种客观需求。二.使用者由于受自身的审美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对设计产生的一种认识。当这种批评出现时,为了达到商业目的,设计往往会对使用者的批评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让步。例如,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陶瓷设计师韦奇.伍德,在对新的陶瓷用品研发阶段就很注重大众对产品的批评。韦奇.伍德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陶瓷用品(见图9-1),就是充分接受用户批评后的改良设计。当时据说有一位文物专家叫威廉.汉密尔顿对韦奇伍德

15、建议说,应该放弃在陶瓷上使用镀金。这样一来就给韦奇.伍德提出了一个新难题,没有了镀金的陶瓷怎样才能卖出高价钱呢。这样的困惑促使韦奇伍德不断地思考,后来他发现在他的用户中有很多人对古典主义情有独钟,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探讨后,他决定根据客户的提议把古典主义风格注入陶瓷的设计之中。此举效果果然非同凡响,最终促成韦奇伍德的陶瓷产品在风靡了整个欧洲。在写给他的一个合作人本特利的信中,韦奇伍德提到他对用户们批评的认识和理解:“它们当然不是古董(意思瓷器用品本不应该被设计得像古董一样),但是为此与我们的客户过不去显然是错误的。”可见,使用者对设计的批评,对于一个成功的设计来说至关重要的。,图9-1韦奇伍德17

16、90年生产的“女王”牌瓷器,911 物品的使用者,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后媒体”的时代,审美的视觉化倾向日益占据主导地位,视觉符号正在或已经超越了语言符号而成为文化的主导形态。英国设计批评家伯格说,在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中,都不曾有过如此集中的形象,如此强烈的视觉信息。在各文化产业中,视觉符号被大批量生产出来。视觉形象的生产和传播,并不只限于设计领域,设计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泛化了,审美过去是设计家的专利,如今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追求。设计也不再是设计师的专利,设计批评也不再是理论工作者的专利,公众都有参与、评判与选择的权利。,91 设计批评的主体,912 批评家,批评家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角色,但与此同时,就这样的角色定位似乎也并不是十分的清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所有对设计有所感受的人都可以表达他对设计的认识,任何一个消费了产品的人都有权利将他喜爱或厌恶的情感进行抒发,但是这样并不能表明他就是一个批评家。 设计理论家、教育家、设计师,工程师、报刊杂志的设计评论员和编辑、企业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