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黄锦安 主编 第11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41554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黄锦安 主编 第11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电路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黄锦安 主编 第11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电路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黄锦安 主编 第11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电路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黄锦安 主编 第11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电路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黄锦安 主编 第11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路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黄锦安 主编 第11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黄锦安 主编 第11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11.1 非正弦周期信号 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11.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 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目 录,11.1 非正弦周期信号,11.1 非正弦周期信号,按照傅里叶级数展开法,任何一个满足狄里赫利(Dirichlet) 条件的非正弦周期信号(函数)都可以分解为一个恒定分量 与无穷多个频率为非正弦周期信号频率的整数倍、不同幅 值的正弦分量的和,:非正弦周期函数,:基波频率,:k次谐波频率,11.1 非正弦周期信号,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1. 根据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的线 性电路稳态响应可以视为一

2、个恒定分量和上述无穷多个正弦 分量单独作用下各稳态响应分量之叠加。因此,非正弦周 期信号作用下的线性电路稳态响应分析可以转化成直流电路 和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分析方法:谐波分析法,2. 应用电阻电路计算方法计算出恒定分量作用于线性电路 时的稳态响应分量,利用直流稳态方法:C 断路, L 短路,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3. 应用相量法计算出不同频率正弦分量作用于线性电路时 的稳态响应分量,分析方法:谐波分析法,4. 对各分量在时间域进行叠加,即可得到线性电路在非 正弦 周期信号作用下的稳态响应,各次谐波单独作用,利用相量法:,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例:已知

3、求:,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1. 10V分量作用,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2. 分量作用,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3. 分量作用,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4. 在时间域进行叠加,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例:已知 求:,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1). 2V分量作用,1. us(t)单独作用,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1. us(t)单独作用,(2). 分量作用,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1. us(t)单独作用,(2). 分量作用,11.2 非正弦周期函

4、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2. is(t)单独作用,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3. us(t)和is(t)共同作用,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例:已知 , 若u0(t)中不含 基波,与ui(t)中的三次谐波完全相同,试确定C1和C2,11.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解:若u0(t)中不含基波,即L、C1发生串联谐振:,若u0(t)与ui(t)中的三次谐波完全相同,即L、C1、 C2 发生并联谐振:,11.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量有效值,周期量有效值的定义:,注意:在正弦电路中,正弦量的最大值与有效值之间 存在 倍的关系:

5、,对于非正弦周期信号,其最大值与有效值之间并无此种 简单关系,11.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量有效值,非正弦周期量:,将f(t)代入有效值定义式,并利用三角函数的正交性:,11.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则有:,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有效值:,非正弦周期电压的有效值:,以上两式表明,非正弦周期电流或电压的有效值为其直流 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有效值的平方和的平方根,注意:使用公式时一定要准确,11.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如图所示一端口N的端口电压u(t)和电流i(t)的关联参考 方向下,

6、一端口电路吸收的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为:,11.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一端口电路的端口电压u(t)和电流i(t)均为非正弦周期量, 其傅里叶级数形式分别为 :,在图示关联参考方向下,一端口电路吸收的平均功率 :,11.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将上式进行积分,并利用三角函数的正交性:,11.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故:,上式表明:不同频率的电压与电流只构成瞬时功率,不能 构成平均功率,只有同频率的电压与电流才能构成平均功率,电路的平均功率等于直流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各自产生的 平均功率之和,即平均功率守恒,11.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若某电阻中流过的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有效值为I,显然, 该电阻吸收的平均功率为:,11.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