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宝玲 付长东 张轶凡 第3章 TD-SCDMA技术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338073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宝玲 付长东 张轶凡 第3章  TD-SCDMA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宝玲 付长东 张轶凡 第3章  TD-SCDMA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宝玲 付长东 张轶凡 第3章  TD-SCDMA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宝玲 付长东 张轶凡 第3章  TD-SCDMA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宝玲 付长东 张轶凡 第3章  TD-SCDMA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宝玲 付长东 张轶凡 第3章 TD-SCDMA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刘宝玲 付长东 张轶凡 第3章 TD-SCDMA技术(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TD-SCDMA技术,本章内容, TD-SCDMA物理层规范 TD-SCDMA关键技术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内容与特点,本章重点, TD-SCDMA物理层规范 TD-SCDMA关键技术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学习本章目的和要求, 了解TD-SCDMA物理层规范 熟悉并掌握TD-SCDMA关键技术 了解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内容与特点,3.1 TD-SCDMA物理层规范,3.1.1 TD-SCDMA技术概述 3.1.2 帧结构及映射,3.1.1 TD-SCDMA技术概述,1TD-SCDMA技术的主要特点,低码片速率为1.28Mchip/s(单载波带宽1.6MHz)

2、; 抗干扰性强; 采用了联合检测,智能天线,上行同步等新技术; 适合软件无线电的应用; 采用DS-CDMA技术,采用TDMA和CDMA多址方式。, 有利于频谱的有效利用,(1)TD-SCDMA技术的优点,图3-1 多址特点:TDMA,CDMA, 更适合于不对称业务,图3-2 上下行业务, 上、下行链路中具有对称信道特性 设备成本低, 移动速度与覆盖问题 基站的同步问题 干扰问题,(2)TD-SCDMA技术的缺点,载波间隔/码片速率:1.6MHz/1.28Mchip/s(WCDMA的1/3); 小区重用模式:c=3(采用智能天线时c=1); 要求的最小带宽:5MHz(支持3个载波间隔); 操作模

3、式:TDD; 帧长度/时隙数:10ms(2个5ms子帧)/14时隙(每个子帧7个时隙);,2基本参数,扩频因子:1/2/4/8/16; 射频调制方式:QPSK,8PSK,16QAM(滚降因子0.22); 数据速率:8kbit/s384kbit/s2048kbit/s; 对称和非对称数据业务模式; 电路与分组交换; 联合检测、智能天线、基于用户定位的Baton切换; 多基站同步、多模的软件无线电; 控制频率:0200次/秒; 功率控制步长:13dB; 同步控制精度:1/8码片宽度。,3.1.2 帧结构及映射,1帧结构,(1)子帧结构,图3-3 TD-SCDMA的物理信道信号格式,图3-4 TD-

4、SCDMA子帧结构,图3-5 TD-SCDMA系统常规时隙结构,突发结构中的训练序列,用于进行上下行信道估计、测量,如上行同步的保持以及功率测量等。 每个小区一般使用1个基本的训练序列码。 对这个周期性的基本码进行等长的循环移位(长度取决于同一时隙的用户数)又可以得到一系列的训练序列。 同一时隙的不同用户将使用不同的训练序列位移。,(2)导频分配,图3-6 时隙内不同用户的训练序列码的生成, DwPTS时隙。,(3)同步时隙分配,图3-7 DwPTS的时隙结构, GP时隙。 UpPTS时隙。,图3-8 UpPTS的时隙结构,在TD-SCDMA帧结构下,除时隙TS0必须分配给下行、时隙TS1必须

5、分配给上行外,其他时隙的分配可以有DL/UL对称分配和DL/UL不对称分配两种灵活的时隙分配模式。 通过灵活配置上行及下行业务时隙的数量,可以方便地实现不同业务需求下的数据传送。 图3-9所示中给出了一种上、下行业务时隙的对称配置方式,其中TS1,TS2,TS3被配置为上行业务时隙,TS4,TS5,TS6被配置为下行业务时隙,TS3与TS4之间为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的切换点。,(4)业务时隙分配,在上、下行业务时隙对称配置的方式下,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对称,可适用于以话音业务为主的区域。 图3-10所示给出了一种上、下行业务时隙非对称配置的方式,其中TS1,TS2被配置为上行业务时隙

6、,TS3,TS4,TS5,TS6被配置为下行业务时隙,TS2与TS3之间为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的切换点。 在这样的时隙配置下,下行链路相比较于上行链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可适用于多媒体点播等以数据下载业务为主的区域。 在对下行链路数据传输速率具有更高需求的业务中,还可以采用ULDL=15的配置。,图3-8 UpPTS的时隙结构,图3-9 上下行对称分配方式,2信道映射,(1)空中接口协议结构,图3-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协议结构,(b)所示),从图3-11可以看出,物理层是空中接口的最底层,支持比特流在物理介质上的传输。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及网络层的RRC子层相连。 物

7、理层向MAC层提供不同的传输信道,传输信道定义了信息是如何在空中接口上传输的。 物理信道在物理层定义,物理层受RRC的控制。,物理层向高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这些服务的接入是通过传输信道来实现的。 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需要完成以下功能: 传输信道前向纠错(FEC)编码和解码; 切换测量和接力切换的执行; 传输信道的复接和分接以及传输信道中码的组成; 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中间码的映射; 物理信道的调制扩频和解调解扩; 频率跟踪和定时(码片、比特、时隙、子帧)同步,包括上行同步;, 功率控制; 随机接入过程; 动态信道分配(DCA); ODMA过程(选项); 物理信道的功率加权和合并; 射频控制

8、; 差错检测; 速率匹配(数据复接至DCH); 无线特性测试,包括FER,SIR,DOA,TA等; 上下行波束赋形(智能天线); 用户定位(智能天线)。,表3-1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2)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为了保证数据在无线链路上的可靠传输,物理层需要对来自MAC和高层的数据流进行编码/复用后发送。 同时,物理层对接收自无线链路上的数据需要进行解码/解复用后,再传送给MAC和高层。 到达编码/复用单元的数据以传送块集的形式,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传输一次。传输时间间隔从集合5ms,10ms,20ms,40ms,80ms中取值。,(3)传输信道编码/复用,编码/复用的步

9、骤如下: 给每个传输块加CRC(循环检测); 传输块级连/码块分段; 信道编码; 无线帧均衡; 交织(分两步); 无线帧分段; 速率匹配; 传输信道复用; 比特加扰; 物理信道分段; 子帧分段; 物理信道映射。,图3-12 传输信道编码/复用流程图,(1)差错检测。 (2)传送块的级联和码块分段。 (3)信道编码。,图3-13 编码率为1/3的Turbo编码器结构,(4)无线帧尺寸均衡和分段。 (5)第一次交织。 (6)速率匹配。 (7)传输信道复用。 (8)物理信道的分段和子帧分段。 (9)第二次交织。 (10)物理信道映射。,图3-14 数据符号的扩频过程,3.2 TD-SCDMA关键技术

10、,3.2.1 智能天线 3.2.2 联合检测 10 3.2.3 上行同步 3.2.4 小区搜索 3.2.5 随机接入 3.2.6 功率控制,3.2.1 智能天线,1基本原理,智能天线利用天线阵列对波束的汇成和指向的控制,形成多个独立的波束,可以自适应地形成天线的方向图以跟踪信号的变化。 智能天线系统由天线阵列及相连的收发机和先进的基带信号信号处理算法构成。 接收时,每个阵元的输入被自适应地加权调整,并与其他的信号相加,以达到从混合的接收信号中解调出期望得到的信号并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它对干扰信号方向调零,以减少甚至抵消干扰信号。,发射时,根据接收到达的信号在天线阵上产生的相位差,提取出移动台的

11、位置信息,有效地产生多波束赋形,可为每一个移动台提供跟踪波束,为高速移动的移动台提供快速波束跟踪。 智能天线是一种空分多址(SDMA)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波达角度(DOA)估计,波束赋形和定位技术。,波达方向估计是智能天线工作的基础,是阵列信号处理的重要应用之一。 当有多个电磁波从不同方向到达天线阵时,每个阵元上都有多个电磁波产生的信号,如图3-15所示,这些信号因为入射方向不同,在各个阵元上有不同的相位延迟分布,即在阵列的输出端是每个阵元所接收到的多个信号的总叠加。 以此为根据经过矩阵运算,得出相应的波达方向估计图。,图3-15 方向性多径信道示意图,图3-16 信号波束形成,图3-17

12、 常用的两种典型结构(俯视图),图3-18 智能天线系统的结构框图,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无法确定移动用户的地理位置而不得不采用全向发射天线,能量分布于整个小区内,实际上只有很少部分的信号被移动台截获,这不仅造成能量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所有小区内的移动终端均相互干扰,此干扰是CDMA容量限制的主要原因。,2特点,使用智能天线技术,能量仅指向小区内处于激活状态的移动终端,正在通信的移动终端在整个小区内处于受跟踪状态,把基站盲目的、广播式的传播变为定向的信号传递,减少噪声干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增加基站服务的范围。 智能天线方向性收发的特点如图3-19所示。,图3-19 智能天线方向性收发的

13、特点,3实现赋形方式,(1)上行空域滤波,图3-20 接收波束赋形原理图,图3-21 发送波束赋形原理图,(2)下行波束赋形,3.2.2 联合检测,1检测技术概述,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CDMA利用码字的正交性,在同一频段上同时传输不同用户的数据,使整个系统的容量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若仅仅从码字的正交性角度来说,只要找到符合要求的正交码,系统的容量就可以得到无限的扩大。,但在实际中,由于无线信道的时变性以及多径效应等,使得同一个用户数据之间存在符号间干扰(ISI),不同用户的数据间存在多址干扰(MAI),如图3-22所示,这两种干扰都抑制了系统容量的增加。,图3-22 信号分析,图3-23 传

14、统接收机,联合检测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均衡技术,通过联合检测不同用户的信号,将来自其他用户的ISI也当作MAI而一并消除,这样得到发送数据符号的无偏估计。 联合检测的原理结构如图3-24所示。,2联合检测技术原理,图3-24 联合检测的原理结构,3.2.3 上行同步,1基本原理,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总是同步的。 所以一般说同步CDMA都是指上行同步,即要求来自不同距离的上行链路各终端信号在基站解调器完全同步,如图3-25所示。 特别是对TDD系统,上行同步能够给系统带来很大的好处。,通过上行同步可以让使用正交扩频码的各个码道在解扩时完全正交,相互间不会产生多址干扰,降低了由于每个移动

15、终端发射的码道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不同造成码道非正交所带来的干扰,大大提高了CDMA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还可以简化基站硬件,降低无线基站成本。,图3-25 上行同步原理,(1)同步的建立,2实现过程,图3-26 上行同步过程,(2)同步的保持,3.2.4 小区搜索,1原理,(1)概念 TDD系统上下行信号工作于相同频率,可能接收到附近用户的强上行信号。 在TD-SCDMA系统中DwPTS同时起Pilot和SCH的作用,处于没有其他本小区多址干扰的独立时隙。 当UE搜索到DwPTS,下行同步便获得了。 BTS之间同步,所有小区的DwPTS将出现在重叠的时隙,便于切换中进行测量。,(2)搜索过程

16、设定载波频率;搜索DwPTS;获得BCH(在TS0时隙)。 (3)搜索DwPTS的方法 接收并记录任意5ms的数据,用已知正交码序列在一个个窗口内求相关。,第一步:搜索DwPTS。 第二步:识别扰码和基本中间码。 第三步:控制复帧同步。 第四步:读BCH信息。,2过程,3.2.5 随机接入,1随机接入必须完成的工作 上行同步、功率控制、系统获得接入要求、用户鉴权、分配业务码道等。 2随机接入必须考虑的问题 (1)RACH/FACH的高效率工作; (2)防止碰撞的策略; (3)加快接入速度。,随机接入的过程如图3-27所示。,3随机接入过程,图3-27 随机接入过程,3.2.6 功率控制,1基本原理,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系统的核心技术。 CDMA系统是一个自扰系统,所有移动用户都占用相同带宽和频率,“远近效用”问题特别突出。 CDMA功率控制的目的就是克服“远近效用”,使系统既能维护高质量通信,又不对其他用户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