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杂谷害虫测报.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312653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i杂谷害虫测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qi杂谷害虫测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qi杂谷害虫测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qi杂谷害虫测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qi杂谷害虫测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i杂谷害虫测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i杂谷害虫测报.ppt(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杂谷害虫测报,(一)黏虫 (二)玉米螟 (三)飞蝗,(一)黏虫,粘虫幼虫,粘虫成虫,(一)黏虫主要测报方法 黏虫是一种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大害虫,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能迅速暴发成灾,造成严重减产,因此,不能麻痹大意,必须做好测报工作,把它消灭在为害之前。对黏虫进行测报主要求做好“三查”工作,即查成虫、查卵和查幼虫。 1、成虫观测 主要利用黏虫诱蛾器,内放糖醋液进行诱测。 (1)测蛾器诱蛾。测蛾器一般用白铁皮制成。由底盘、诱剂皿及筒罩三部分构成。测报站可设4台诱蛾器,地点应位于距村庄稍远的空旷处的麦田或谷子地里。测蛾器底盘应距地面1m高,器与器间相距应在500m以外。在每年发现始期前510天开始

2、架设,发蛾期过后为止,风雨无阻,每日黄昏前将诱剂皿打开,把诱剂搅拌一下,盖好筒罩。每月逢五增加一半诱剂,逢十则更换全部诱剂。诱剂的配合量是:酒1份、红糖2份、水1.5份、醋3份。可先将红糖溶入水中,然后加酒和醋,最后放入少量90晶体敌百虫即成为良好的诱剂。,(2)杨树枝(或柳树枝)把诱蛾。适于二、三代成虫诱测,选两年生的而且叶片较多的杨树枝条,剪成70cm左右长,基部一端用绳绑紧,每把直径约为17厘米,晾置12天待叶片萎蔫后即可使用。 把杨树枝头朝下倒捆在木棍或竹杆的一端,10把为一组插立田间,使杨树枝把距地面2m左右,每把相距5米以上,每天早晨日出前用捕虫网套住树枝把将虫振落于网内,杀死后检

3、查统计雌雄蛾数量。杨树枝把5天更换1次,设置时间各地自行规定,华北地区诱测二代成虫可从7月中旬(11日)开始至8月下旬(月底)为止。 诱测成虫,发现蛾子数量激增之日,就是进入发蛾盛期。诱蛾最多的一天,就是发蛾高峰日,根据诱蛾数量与历史资料对比参考气象预报资料,预报可能发生量,发蛾始、盛、末期,指导田间查卵、查幼虫。,2、田间诱蛾查卵 (1)麦田谷草把诱卵。采用3根谷草桔扎成。选有代表性的一、二类麦田各12块(面积不少于5亩),每块地在麦行间棋盘式插草把l0个,谷草秸顶高出麦株约17厘米,每3天检查并更换1次,剥开干叶和叶鞘检查诱卵块数,并抽查10块卵粒数。 (2)其它作物田间查卵。选有代表性同

4、类型的谷子、玉米等作物地块,进行固定地块调查,3天查卵1次,谷地5点取样,每点1米双行。玉米、高粱5点取样,每点相邻30株。水稻10点取样,每点查5丛。卵盛期可进行游动调查,酌情普查。 查得卵盛期,可据当地气象条件,卵和一、二龄幼虫历期,推算三龄幼虫盛期,做到事前准备,防治及时。,3、幼虫调查 在查卵的基础上,选定有代表性的主要被害作物地和草地各23块,每块不小于5亩,进行定期定地调查,初期每3天查1次,幼虫盛期隔1天调查1次,幼虫进入二、三龄盛期组织大面积普查,以确定防治地块。防治过后,应及时检查效果,残量达防治指标以上,应酌情扫残补治。麦类及谷子用1米长的小杆2根,同时将2行植株向行间压弯

5、拍打(行间衬一塑料薄膜)振虫落地。检查拾净落在垄间地面上的各龄幼虫,重复检查35次,再查潜土的幼虫数量。,粘虫的防治指标: 国内标准不一。在1984年武昌“全国农作物病虫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学术讨论会”上: 北京地区的代表提出玉米上的防治指标为100株有幼虫100头,叶面损失率达1030。 山东、陕西提出谷子(每亩22.5万穗)地应为有虫1015头/m2;小麦的防治指标应为有虫2530头/m2 。 四川、贵州代表提出水稻的防治指标应为有虫3545头/m2 。 这些指标均比原定指标宽得多。它们是通过“剪叶模拟试验”及不同时期作物补偿能力的大小而求得的,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今后尚需各地大面积实践验证

6、以便有所确定。,(二)玉米螟,(二)玉米螟主要测报方法 1、越冬虫源调查 目的是查明当年残存的老熟幼虫(越冬幼虫)的基数,次春剥玉米等桔秆,查明冬后存活数及其化蛹率,以便测出该年越冬代蛾的羽化盛期,用以确定防治有利适期。一般可在11月份抽查若干主要寄主作物的秸秆(破秆查虫)100株左右,求出平均每公斤桔秆有虫头数,冬后以同样方法抽查1次,求出平均每公斤秸秆活虫数,按下式算出冬后存活率。 越冬存活率冬后每公斤秸秆活虫数/ 冬前每公斤秸秆活虫数100% 越冬后总虫量冬后平均每公斤秸秆活虫数秸杆存留量,2、预则第一代发生期的调查 (1)化蛹、羽化进度调查。化蛹开始前在选存的桔秆中每35天检验1次,每

7、次剥查3050头活虫,直到羽化末期为止。 化蛹率(蛹+蛹皮)/(活幼虫+蛹+蛹皮)100% 羽化率%蛹皮/ (活幼虫+蛹+蛹皮)100% 由于越冬幼虫必须获得足够水分才能正常化蛹,在调查期间可以将降雨(雪)日期和数量进行记载,以备分析虫情时作为参考。,(2)成虫发生数量调查。为了掌握成虫发生消长情况和相对数量,系统积累资料,预测发生趋势,应在早期悬挂黑光灯诱蛾,每天进行调查,记载始、盛、末期的数量、性别及气象要点。 3、田间卵量消长调查 百株卵量是表示各代发生轻重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化蛹进度检查中出现新鲜蛹皮或黑光灯下出现成虫时,应选择不同播期,有代表性的玉米、高梁地各两块,每块面积不小于5亩,

8、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最好双行取样)作好标记,每3天调查1次,逐叶观察,发现卵块后随即记载,并用心把卵块圈住,留待下次检查时观察寄生情况后再抹去,以避免记载重复,如不做寄生率观察可立即抹去,此外在各代产卵始、盛、末期分期随机取样1020块卵,调查平均卵粒数。,4、玉米生育期调查 实践证明玉米心叶末期和抽丝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适期,掌握心叶末期一般可用“手捏法”和“数叶片法”进行,抽丝盛期调查应从抽丝开始,每2天调查1次,当抽丝达60时即为盛期,如用剪花丝抹药泥法防治时,可在抽丝盛期后7天左右,就是防治适期。 5、幼虫为害调查 目的是查明被害程度,并根据防治标准,确定防治地块,检查防治效果。

9、一般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玉米、高粱若干块,在心叶中期和末期调查花叶株率,穗期调查雌穗的虫穗率,指导防治,每块地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100200株。,(三)飞蝗,(三)飞蝗主要测报方法 蝗区都设有预测预报站专门负责测报工作,但为了开展群众性的蝗情侦察,保证适时控制蝗虫为害,下面摘录主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办法中有关部分,以供参考。 1、查残蝗 就是检查防治后的残蝗数量,目的在于了解治蝗效果和确定下代防治任务。查残要分期进行,夏蝗调查2坎,第一次在全面防治后,另一次在产卵盛期。秋蝗产卵期长,应查残3次:第一次在全面防治后,第二次在产卵盛期,第三次在产卵末期。 沿海、湖区、荒洼等大面积集中蝗区,每5010

10、0亩取1点,内涝蝗区每1020亩取样1点,水库、埝道、分洪道等特殊环境,每50亩1点,每点取样11平方米,步行目测飞蝗数量。每亩有残蝗六头以上的地块,即算作残蝗面积。,2、查孵化 查卵的孵化是为了掌握当地蝗蝻的出土时间,及时进行防治。一般应在查残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抽查。夏蝗从4月中旬开始,每1015天1次,共查2次。分别于同环境,每种环境每次挖卵5块,将卵粒充分混合,从中取50粒活卵,在烧杯中破碎卵块,将卵块充分混合,从中取50粒活卵,在烧杯中煮沸片刻,用刀片纵切而后用肉眼观察,分出各个卵粒的发育期,将发育期相近的并为一组,算出个占的的百分比,估测出孵化盛期。查孵化应带药侦查,发现蝗蝻应就地药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