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物-近现代名人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312312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人物-近现代名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海南人物-近现代名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海南人物-近现代名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海南人物-近现代名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海南人物-近现代名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人物-近现代名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人物-近现代名人(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历史名人,名人? 名人的标准是什么?,只有为国家干实事,为百姓谋福祉,为时代做贡献才能成为真正的“名人”,才为人民所铭记。,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对家乡“名人”的崇敬之情,认识到要成功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怕挫折,勇于追求,不断进取。,通过对这些“名人”的学习,加深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了解,提高学习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生活时代、主要成就,精神品质),诸史统计,历代流寓海南人物中,六部尚书以上有50多人,宰相以上有21人,包括唐代李德裕、韦执谊,宋代胡铨、赵鼎、李光、李纲、丁谓、卢多逊,以及苏东坡等文化名人。 他们的到来,像群星陨落夜空一样,照亮了文化荒凉的海南大地。 他们在当地兴教

2、办学,改革陋习,推广汉文化,功不可没。,从古至今,有很多人来过海南,但并没有留下来。 “之所以没有留下来是因为没家园感,如果一个人不热爱家园的文化,是很难有真的家园感。”,海南的名人有些是被放逐到此的达官和文豪,有些是戍边的官兵,更多的是出自岛上穷乡僻壤的农家子弟。 对于离乡背井来到海南的人,无论他们是否显赫或是没落,过客匆匆或是永不回归,只要为海南做过多少贡献,海南人都对他们施以亲情和温暖,赠与土地和房舍,甚至视为神明供奉于庙堂之上,给后人怀念。 对于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同乡兄弟姐妹,海南人更是引以为豪,为他们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学习海南历史名人内容,对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3、、形象化地诠释海南精神、提升我省公民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无不具有重要意义。,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诚然,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命之根和生存之本。 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创造无数经济奇迹的荣耀。 然而,也正因为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而令我们丢掉了许多东西。 在失去方向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转型期内,我们快速地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精髓,对西方文化推崇备至。与全国其它许多地方一样,急于脱贫致富的海南,长期以来过于看重经济和科技,对自已的文化特色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爱 国,明 志,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各种文化均有其内在的精神和特点

4、,比如湖湘文化的敢为、江浙文化的精明、巴蜀文化的反叛意识等。 海南要振兴自己的文化,首先需要做的是认真挖掘和梳理本土文化精髓。在这里,我们从历史名人的角度去看海南,去探寻文化的根和源。,据诸史统计,历代流寓海南人物中,六部尚书以上有50多人,宰相以上有21人,包括唐代李德裕、韦执谊,宋代胡铨、赵鼎、李光、李纲、丁谓、卢多逊,以及苏东坡等文化名人。 他们的到来,像群星陨落夜空一样,照亮了文化荒凉的海南大地。 他们在当地兴教办学,改革陋习,推广汉文化,功不可没。例如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就是苏东坡的的学生。他还在儋州推广汉语,后来形成一种夹有四川口音的儋州方言,称“军话”或“东坡话”。,冼夫人

5、,冼 夫 人,冼夫人-其人,谯国夫人,广东高凉人氏,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 55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 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冼夫人-其事1,冼太夫人生于1400多年前南北朝齐、梁至隋初这段时间,活了80多岁。 当时广东

6、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乃至岭南多数都属南越国,居住的是一个古代少数民族古骆越人,冼太夫人就出生在这里的高凉府(今天的高州)。 梁朝大同年间,高凉太守汉人冯宝为了争取地方势力的支持,娶了岭南部落的冼夫人。 冼氏世为南越首领,有部落十余万家,少女时的冼夫人聪明伶俐极其能干。冯宝体衰多病,冼夫人就成辅佐丈夫执政的得力助手。,冼夫人-其事2,冼太夫人有勇有谋,诚实守信,经略安邦,历经梁、陈、隋三代长达110年,岭南一带秩序稳定,动乱缓减,百姓乐业。 尤其是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冼夫人以南越部族首领的身份“请命于朝,置崖州”,海南岛建立崖州,下辖10个县,从而结束了多年的“久乱不统,不能一日相

7、聚以存”的历史。 冼夫人在辖治海南期间,平定叛兵匪贼,促进民族团结,移民开发海南,发展经济文化,成为海南当时俚人(古骆越人的一支,宋朝以后称“俚”的谐音为“黎”)的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冼夫人庙,海南、广东、广西、香港都建有冼夫人庙,甚至越南和马来西亚也发现了冼夫人庙。 海南全省有50多个冼庙,数海口新坡镇的冼太夫人庙规模最大。 新坡冼太夫人庙,俗称“梁沙婆庙”,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当时是海南岛多个冼庙中规模最大、参拜人数最多的冼庙,由明代进士、湖广巡抚提督军门梁云龙创建。 1989年,冼夫人纪念馆在冼夫人庙旧址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面积283平方米,造型大方,气势雄伟。屋顶为重

8、檐式,铺盖金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馆的正门上分别镶嵌“巾帼英雄”、“岭南风流”、“千秋懿范”等大匾额,格外引人注目。大厅正殿上,有冼夫人的彩绘,尺寸与真人相仿,身穿袍套,神采奕奕。其前入置香案、八仙桌和落地香炉,两侧陈列古代八种武器。,爱 国,明 志,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军坡节,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都要举行为期七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相传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1990年,新坡镇政府把由民间自发组织的“闹军坡”纪念活动改造为“军坡节”,2002年原琼山市政府将“军坡节”改名为“冼夫人文化节”,意在更好地弘扬冼夫人的爱国主义精

9、神,并把节日办成集纪念瞻仰、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经济贸易于一体的大型群众性活动。 在“军坡节”期间,新坡当地的农户要备芋头、薤xi 、桑叶等农产品,纪念冼夫人当年检阅农民收获时的高兴情景,并插上特制的令旗等纪念品。当地群众模仿冼夫人集军、阅军、出军的“装军”表演场面壮观。,冼夫人-历史评价,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江泽民同志视察高州城冼太庙时,盛赞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总的来说,冼夫人是中国古代岭南地区受赞誉,也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她一心为国、赤诚爱民的崇高精神,使动乱的南北朝时期的岭南一隅得以偏安,经济发展,人民安居

10、乐业,文化普遍提高。 冼夫人不仅在协助梁、陈及隋三朝治理岭南方面业绩辉煌,而且她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一员勇冠三军的猛将。她在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煊赫的战功,得到皇朝的信任,逐渐上升为有权调动指挥部落六州兵马,雄据一方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代英雄豪杰中亦少有可比者。,苏轼,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死后追谥文正。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书画家、文学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著有

11、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想到苏轼与海南,就会想起这句诗句: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与海南,唐宋以来海南岛多为贬谪之地。因为被贬人士中,不乏名臣巨儒,所以很快就形成了一种“贬官文化”。在所有被贬海南的人士中,对海南的历史进程、风俗习惯影响最大、最有成就的无疑当推苏轼苏东坡。 苏轼在海南的地位相当于孔子在中原。今天在海南有两处纪念苏轼的胜地。一处是与五公祠相连的苏公祠,一处是位于儋州的东坡书院。此外,儋州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巷”、“东坡田”等多处地方。,尽管面对厄运,苏轼却能随遇而安、超然物外,并与海南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黎族同胞

12、在城南污池旁的桄榔林中为苏轼盖了一间草房,苏轼称其为“桄榔庵”。不仅如此当地百姓还为苏轼送来食物和粗布,供其饱肚御寒。每年腊月二十三是海南百姓的祭灶日,送灶神。他们在拜过神灵之后就把祭肉送给苏轼。正是因为有海南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苏轼在海南才能过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当年苏轼居儋耳,当地民众多取咸滩积水饮用,以致常年患病。为解除民众疾苦,苏轼亲自带领乡民挖了一口井,取水饮用,疾病便少了,此后,远近乡亲民纷纷学苏轼挖井取水,一时挖井成风,改变了当地乡民饮用塘水习惯。后来人们纪念他的功绩,便把那口井命名为“东坡井”。,大字之下刻着一首四言诗,作者是明代的儋州知州陈荣选。 塘或浊兮,而

13、尔常清, 彼或溢兮,而此不盈。 钦哉渊泉,天一储精, 渴饮则甘,为鉴则明。 可酿苏酒,用调商羹, 何须酌,汲我莲亭。 九轫既浚,共保厥成, 往来井井,万年长馨。,此诗文雅地阐述了陈荣选心目中井的作用止渴、照面、酿酒、作羹,充满了士大夫轻松悠游的情趣,然而与东坡井关心民瘼,解民疾苦的立意相比,境界之高下不言而喻。,此井有些专家认为,是明代重修东坡书院时开凿的;但也有专家认为,它在苏东坡时就有,明代只是重新疏浚而已。而当地人把它也称作“东坡井”,并且流传着一个“酒井”的传说: 当时,有一位非常贫穷的老翁,家中无米下锅。一日他在井边挑水,唉声叹气地自言自语:“东坡井啊东坡井,要是井水变酒水,该多好啊

14、!”没想到半夜时分,东坡先生向他托梦说:“从明天起,井水就会变成酒水,你挑去换钱度日吧。” 第二天,老翁将信将疑地来到井边,发现井水果然变成了香气扑鼻的美酒。老翁日日去卖,渐渐地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可是老翁还嫌不够,他又来到东坡井边说:“井水变酒水当然好,要是再有酒糟让我喂猪就更好了。”然而到了第二天,不但没有酒糟,酒水反而又变回了井水,贪婪的老翁追悔莫及。 这个传说当然不可相信,但是做人莫贪心,知足常乐是中华民族一直讲求的传统道德,我想后人编出这样的故事,一是神化苏东坡,二是借苏东坡之口讽世劝人吧。 据说,这个故事在当地也是连三岁小儿也知道,而且还流传一首“配套”的打油诗: 人心诚不足,吞象求

15、一饱。 井水当酒卖,还怨猪无糟。,苏轼对海南风俗习惯的影响,最具特色的是对被贬地人民语言习惯的影响。 苏轼在儋州,常接近劳苦大众,颇受爱戴。苏轼当时讲学用的语言是他的家长话四川官话。 同时他还带动当地的塾师用四川官话讲学,虽然苏轼当时的四川官话不等于现在的普通话,但却为后来儋州人用普通话授课,推广普通话打下了基础。这种口音在当地乃至省内少数年长的读书人流传持久广泛。,苏轼不仅改变了海南人的生活习惯,还积极地改进了海南人的生产劳动习惯。苏轼在其著名劝和农六首诗中,苦口婆心,竭诚功说黎族同胞改变“不麦不稷”的状况,“改变朝射夜逐”这种单纯狩猎的劳动习惯,革除恶习,重视农耕,改进工具戮垦荒种植发展水稻生产,这样就会“其福永久”。苏轼的这首和劝农诗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苏轼作为海南文化的启蒙者对海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标琼海之先声”的启迪诱发的重大贡献,在海南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史书记载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中举人者姜唐佐,就是苏轼精心培养的得意弟子,苏轼获赦北归后,他的弟子连续不断的考上了功名,有宋一代,海南历史共出十二位进士,使“蛮荒之地”放射出文化人才的曙光。,公元1100年,六月二十日苏轼在这个被称为是“中国的西伯利亚”的蛮荒艰苦之地生活了三年之久后渡海离开了海南岛。走时写下了著名的六月二十日渡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