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301876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师大附中2015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考试地 理 试 卷(文科)时间:2017年10月25日。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第卷(30小题,共计60分)本部分为单项选择

2、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下图为北半球四地在夏至日当天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据图完成13题。1.图中地平面上表示正西方向的是A. B. C. D.2.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合理的是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C.丙、丁、甲、乙 D.丁、乙、甲、丙3.夏至日当天,对于分别站立在O1、O2、O3、O4四点的四个人来讲,其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9月份,在一个晴朗的周六下午2时,在学校的地理专用教室,济南某普通高中的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结合所学的大气知识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来探讨热量在大气和不同下垫面之间的传递过程及其差异。实验过程

3、可简要描述如下:取甲、乙两个同样的空密闭容器,且两者内部均为10的干空气。接下来,在甲、乙两容器内分别加入同体积的水和干沙子;并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温度计(已清零)分别固定在水和干沙子内的相同深度上。将两个密闭容器在同一时间并列放置在太阳下。前半小时内,持续观察并描述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1小时内,每隔10分钟进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度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与所学的相关结论进行对照。结合以上描述和下面的图片信息,思考并分析48题。4.下面关于前半小时内,甲、乙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A.同步升温 B.无明显变化 C.甲升温快于乙 D.甲升温慢于乙5.在数据分析的时候,两位同学发现甲

4、容器内温度计的读数均低于乙容器,原因可能是水与干沙子的热力性质差异 水与干沙子的热量传递方式相同,但同体积水的热容量更大 水与干沙子的透明度差异大 水体存在蒸发散热的现象A. B. C. D.上面的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通过改变实验设计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实验过程的简要描述:除了“将温度计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同高度处”之外,其他实验步骤均与实验过程一致。实验的模拟图如下。请结合文字材料和图片信息思考并分析68题。6.下面关于前半小时内,丙、丁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A.同步升温 B.无明显变化 C.丙升温快于丁 D.丙升温慢于丁7.丙、丁两容器内的干空气,从初始状态下的10到实

5、验过程中两温度计均出现了显著的读数增大情况(干沙子上部温度计的读数更高)。在此过程中,下面关于热量传递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A.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B.温度计通过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C.主要因水和干沙子对上部空气加热的结果D.水和干沙子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了大气8.实验过程中,丙、丁两容器内的空气在气压(P)指标上发生的变化最可能为A.与初始状态一致 B.P丙P丁 C.P丙P丁 D.P丙P丁下面分别为“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台湾省地形图”。据图完成914题。9.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6、D.地形10.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11.导致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突出的根本原因是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下表为台湾省五地五年内在49月的海陆风出现日数统计图。请结合上面的图片和下表,思考并完成1214题。表1:五年内49月台湾省五地海陆风出现日数统计12.桃园和台南均位于台湾省西部,两者在海陆风出现日数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原因可能是两者的地形差异 两者的纬度位置差异 不同季风的影响强度和时间长短 东部山地对大气环流的阻挡强度 邻近海域的洋流性质差异A. B. C. D.13.与台东相比,同位于台湾

7、省南部的台南其海陆风的出现日数要多于前者,主要原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 C.地表物质组成 D.洋流14.69月期间,对台湾省南部各地而言,对海陆风的形成造成最大干扰的因素可能是A.西南季风 B.地形 C.台风 D.洋流地表的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下面甲图为“地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入渗量曲线图”;乙图为“地表单位面积上的四类均质植被覆盖区(耕地、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的累积下渗量曲线图”。据图回答1516题。15.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

8、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据此判断甲图中分别表示壤土和黏土的是A.壤土,黏土 B.壤土,黏土C.壤土,黏土 D.壤土,黏土16.图乙的四条曲线中能反映耕地的是A. B. C. D.水位是指河流或其他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海平面的高程;河流水位时刻在变化,主要受流量增减、河道形态、河槽冲刷和淤积、潮汐、风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水位变化是流量变化的反映。下面图(a)为“北半球R河流上的一段弯曲河道的平面示意图”;图(b)为“R河同一河段在、三个不同时期的纵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1718题。17.下面关于图(a)中不同地点水文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A.容易产生泥沙淤积的是、

9、乙等六地B.河堤容易遭受流水侵蚀为、甲等六地C.采沙场适合建在、等五地D.江心岛容易出现在靠近乙地的水域18.图(b)中,与水位曲线相比,水位曲线的形态(起伏状况)几乎相反,在不考虑风力的情况下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流量衰减 B.河床形态 C.潮汐 D.蓄水工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如下图所示)。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

10、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往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根据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19.下面关于三角贸易涉及海域的大洋环流规律和三段航程的洋流性质的描述,合理的是A.顺时针;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B.顺时针;出程:暖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C.逆时针;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D.逆时针;出程:暖流,中程:暖流;归程:寒流20.某船队6月份从欧洲出发,当其如期回

11、到里斯本时,里斯本的气候特征为A.高温多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温和干燥下图为“我国新疆天山西段伊犁谷地内霍尔果斯(8029E,4414N)境内某低山丘陵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不同时期形成的同类型岩层采用同一图例表达)”。据图回答2125题。21.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背斜、向斜、地堑、断层 B.向斜、向斜、地垒、断层C.背斜、向斜、背斜、断层 D.向斜、向斜、背斜、断层22.M附近的岩层接近垂直方向,并与两侧的岩石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原因可能是A.外力侵蚀 B.外力沉积 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23.甲山的表层出现了黄土及黄土状物质,其形成原因可能是A.流

12、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地壳活动24.从图中侵蚀面的走向及其与各岩层的切割情况判断,该侵蚀面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流水溶蚀 D.风力侵蚀25.结合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并据图推断该地区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是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自然带,图中左上方给出了M山对应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据图回答2628题。26.上图中、所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分别为A.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B.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

13、、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27.导致该地区植被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导因素为A.地形 B.太阳辐射 C.夏季风 D.地表径流28.导致同一个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在M山东、西两坡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水分 B.太阳辐射 C.热量 D.坡度加州的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北有萨克拉门托河贯穿,南端则有圣约金河。农作物年可23熟,为美国重要温带水果和蔬菜的生产地。下图为中央谷地位置示意图,表2为中央谷地内梅瑟地区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其海拔高度约为52米。据此回答2930题。29.下面关于梅瑟气候特征的论述合理的是A.四季如春 B.夏季副热带高压笼罩 C.秋季多雷阵雨 D.冬季盛行东北季风30.梅瑟及其周边地区有“若无灌溉,谷地将是沙漠”的情形,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淡化的海水 B.大气降水 C.高山雪水 D.深井的水第卷(共计40分)本部分为综合题;共3题,共计40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31.(10分)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黑龙江境内某山(海拔1046米)在冬、夏两季节该山山顶与其东侧山谷(相对封闭)平均气温的日变化曲线。结合所学内容和图片信息,思考并分析下面问题。上图四条曲线中,反映该山山顶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