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4语文文言文句式.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300597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6.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0914语文文言文句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130914语文文言文句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130914语文文言文句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130914语文文言文句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130914语文文言文句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0914语文文言文句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0914语文文言文句式.ppt(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句式,2,2、设题方式: 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 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 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级)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3,近六年广东省文言句式考查情况一览表,4,句式,特殊句式,一般句式,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被动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5,一、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成份的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现象非常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7,见渔人

2、,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句式特点:省略主语。,1、承前省;,余扄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余扄牖而居,久之,【余】能以足音辨人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疾)在骨

3、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疾)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句式特点:省略主语。,1、承前省;,9,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蒙后省;,句式特点:省略主语。,10,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 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公)曰:“(廉将军)不若(秦王)也。”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

4、如?”良曰:“【事】甚急”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3、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梁惠王)曰:“不若与人。”,3、对话省。,句式特点:省略主语。,11,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登泰山记 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登泰山记,4.自称省,句式特点:省略主语。,12,(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司马迁鸿门宴)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

5、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句式特点:省略谓语。,(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句式特点:省略谓语。,14,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句式特点: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

6、下。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句式特点:省略宾语。,1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成妻纳钱案上。 成妻纳钱(于)案上。,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 “于”“以”两词)。,17,赐之彘肩。 赐之(以)彘肩。,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 “于”“以”两词)。,一、省略主语。,二、省略谓语。,三、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四、省略介词(“于”“以”)。,省略句主要形式:,倒装句,文言句式,20,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7、(定)中心词“主状 谓 (定)中心词“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21,1、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宾语前置,23,【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 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莫我

8、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24,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2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吾以也, 莫己若也 (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规律一:否定句中否定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前置。,26,(2)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

9、:“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27,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 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8,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 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规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29,【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 主十宾十之(是)十动,30

10、,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唯弈秋之为听 (弈秋) 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31,唯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 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 唯马首是瞻 (冯婉贞)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32,宾语前置句,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33,【4】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一般为介词“以”及其宾语) 格式:宾十介(以)

11、十动 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34,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成语有:夜以继日 (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35,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36,【4】“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 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

12、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37,【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 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 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 (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38,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 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 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 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 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39,【6】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13、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40,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小 试 身 手,41,小 试 身 手,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C,42,3、( )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4、43,(06年广东卷)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A,(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小 试 身 手,44,小 试 身 手,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46,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求人可使报秦

15、者,末得。(廉)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也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4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48,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 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49,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50,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如: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5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操者荆州之民 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52,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