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六中2018届高三一轮第三次阶段过关地理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99492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0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8届高三一轮第三次阶段过关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8届高三一轮第三次阶段过关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8届高三一轮第三次阶段过关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8届高三一轮第三次阶段过关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8届高三一轮第三次阶段过关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8届高三一轮第三次阶段过关地理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六中2018届高三一轮第三次阶段过关地理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威六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三)地 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2分 ,共60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完成1-2题。1. 若图比例尺为1N,则图、图的比例尺依次为A2N 12N B12N 2N C2N 4ND12N 14N2. 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84 cm,则图的比例尺约为A13 000 000 B130 000 000 C1300 000 D130 000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3-4题。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东向西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西向东逐

2、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处为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软流层中部 D莫霍面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会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成为冻裂,尽管冻裂不会造成植物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途径。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题。5. 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A. 处 B. 处 C. 处 D. 处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回答68题。6.此时江苏省正值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7.图中M地气候成因是A.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终年

3、受西风带的影响8.与图中N地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910题。9.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 C.降水较多 D.日温差大10.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A.内蒙古高原 B.珠江三角洲C.云贵高原 D.长江三角洲“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1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2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回答2122题。 11.图2中、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A. B. C.

4、D.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 B.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水浇地是指除水田、菜地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望天田是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图示为我国部分省区耕地利用结构。读图完成1315题。13.据图推测,甲最有可能是A.吉林 B.新疆 C.上海 D.贵州14.有关解决我国“望天田”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大规模人工降雨 B.发展灌溉排水系统C.实施高效旱作农业 D.调整种植结构15.关于图中各省区耕地结构的说法,正

5、确的是A.云南因为降水少,旱地的面积较大B.在各省区中西藏的水浇地面积最大C.福建气候湿润水田面积居各省区之首D.安徽的耕地结构主要与降水有关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16-17小题。16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17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A乙丙河段 B甲乙河段 C丙丁河段 D丁戊河段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1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附近沿海可能形成渔场B.图中寒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C.图示季节印度半岛为旱季D.图示季节马六甲海峡海水由东南向西北流19.海区洋

6、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20.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区域内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B.图示区域分属三大板块C.图示区域内的气候都属于地带性分布 D.图示区域内的洋流流向常年不变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回答21-22题。21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构造比先形成 B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C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 下水出露D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 22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夏季水循环更活跃 B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C图中湖泊对甲地貌的形

7、成有重要作用 D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地质考察队对某区域进行考察。在ad沿线考察时发现,a、d两处岩石相同,年代较新,b、c两处岩石相同,但年代较老。据此回答23-24题。23考察队在考察期间,图中最佳的宿营地是AB CD24能正确表示沿ad的地质剖面图是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列甲、乙两图。读图完成25-26题。25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乙图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的分异规律 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的分异规律A B C D26某地水热状况与A

8、和地区相似,则该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季风水田农业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A B C D读下图(105E,26N)、(128E,42N)、(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28影响与、与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海拔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 B降水、降水 C热量、降水 D.热量、热量 绿地面积是评价住宅小区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低碳社区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29. 示意

9、图中树木的主要作用是便于采光和阻挡冷风,常绿针叶林应该位于房屋的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30. 若此时太阳能热水器基本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辐射能,则此时接近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二、综合题:(4小题,共40分)31. 天文辐射是地球表面不考虑大气影响、仅由日地天文关系所决定的太阳辐射。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甲、乙两图中能表示北极点太阳辐射年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请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2)曲线和A表示的是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同一时间曲线的值总是大于曲线A,为什么?(4分)32.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在水汽充足、

10、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右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示意图。(1)简述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4分)(2)简要分析A附近海域多雾的原因。(6分)33.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6分)(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4分)34.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材料: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

11、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1)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6分)(2)贺兰山以西的沙漠中分布着100多个盐湖,是我国西北盐区的一部分。简述该区域多盐湖的自然原因。(4分)武威六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三)地 理 答 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2分 ,共60分)15 ABADC 610 BBCDC 1115 CCAD 1620 DAACB 2125 CDBBA 2630 CDCDB二、综合题:(4小题,共40分)31. (共10分)(1)和D

12、(2分)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1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极点为极夜(太阳辐射为0)(4分)(2)地面太阳辐射受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的作用到达地面后被)削弱,而天文辐射不考虑大气的影响(4分)32. (共10分)(1)由南向北递增,因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越来越多,水温逐渐升高(2分);由近海向外海递增(或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因近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比同纬度其它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低。(2分)(2)A地位于海洋,空气中水汽含量充足,(2分)附近海域有秘鲁寒流经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雾,(2分)且大气层下冷上暖,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使雾难以扩散。(2分)33.(共10分

13、)(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2分)。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2分);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分)。(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2分);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2分)。34.(共10分)(1)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石羊河和弱水)带至下游地区(阿拉善高原)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和洪积平原(2分); 在西北干旱的大环境下,近地面风(西北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较细小的物质带离原地,形成(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沙漠(2分);并通过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方向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2)该湖区位于大陆内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少(2分);地处内流区,河流径流量小,入湖水量少,多内流湖(2分); 太阳辐射强(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多大风天气,故蒸发量大(2分)。(答出其中两点得满分)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