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99470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四川省绵阳市四川省绵阳市 2018 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文综历史试卷文综历史试卷 24图 6 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 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 25.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 惧,作春秋 。这反映了孔子 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 26.图 7 是中国古代“教” 、 “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在此,不

2、变的含义 指 A字体的笔画顺序 B字体的结构部件 C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 D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 27读表 1 2 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28. 780 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 古 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9在论及元朝儒士的社会地位时,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即“九 儒十 丐” ,儒士地位仅高于

3、乞丐;而我国台湾学者、元史专家萧启庆则认为,元朝儒士比一般民众地位要 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据此说明 A.郑思肖作为历史见证者,其观点更加全面客观 B.萧启庆作为元史专家,他的观点更加真实可信 C历史研究和陈述会受到时代条件及作者立场等因素影响 D.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来源于对当时的时空环境全面考察 30.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 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 “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 , 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丰富了中华

4、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D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31. 1838 年 6 月,黄爵滋在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中称: “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 臣谓 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 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由此可推知,他主张禁烟应该首先 3 A.厉行闭关禁海政策 B重治吸食人员 C防控白银大量外流 D严惩鸦片贩子 32. 1894 年 7 月 28 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 十倍于尔(日本) 。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 ”这反映当时 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 B统

5、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 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 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 33.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 6 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 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 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A.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34.从图 8a 到图 8b 的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A欧洲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C殖民主体和对象发生改变 D人类

6、文明进程加速 35.阅读表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A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B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C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40. (25 分)东西方“人民” 、 “公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古今演变。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甲骨文的“7”(人)像人垂手侧面站立 形,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有修养的人;甲骨文的“呷” (民) ,像被用一刃刺瞎眼睛(或低眉 顺目)的人, “盲其一目以为奴征” (或在人面前恭顺) ,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 开化,没有道德可言的群氓

7、。 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 “民”因其无知,就需要 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 “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 对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 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 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 公仆也。 摘编自万齐洲、冯天瑜“人民”词义的变迁 材料二希腊城邦(polis)是政治(politics)的词根,公民(politest)

8、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 于城邦的人” ,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 “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 一城邦的公民” 。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 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卡拉卡拉敕令)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 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 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 、 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 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1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

9、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 因。(10 分) 41.阅读表 3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5 表 3 为 19 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 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 44.【历史选修 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西汉建立初年,汉文帝、汉景帝重视总结秦朝灭亡教训,认为继续沿用这四种残 害肢体的肉刑(黥刑、劓刑、斩左趾、斩右趾) ,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开始考虑改革肉刑。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 167 年) ,齐

10、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其小女儿缇萦上书请求将自 己没官为奴,并指出肉刑一旦受之, “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 汉文帝为缇萦的孝心感动,遂下诏说:“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生不息” ,是“不德” , 遂下令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具体有:“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 苦役五年) ” ;“劓刑”改为“笞三百” ;“斩左趾”改为“笞五百” ;“斩右趾”改为死刑“弃 市” 。但是这些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斩右趾”改为弃市,扩大了死刑范围,以笞代替劓 刑、斩左趾,结果受刑者“率多死” 。 随后,汉景帝在公元前 156 年和公元前 144 年又两次下诏减少笞数使得刑制改革向 6 前迈了

11、一大步。不过此种刑罚制度的弊端在于只留下最上的死刑和底部的笞刑由此造成 对犯罪事实的量刑困难。 摘编自田琳西汉初年的刑制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西汉初年刑制改革的中心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原因。 (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初年刑制改革的历史影响。 (5 分) 45.【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一(吕后)除去了秦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挟书律” 、 “三族罪” 、 “妖言令”等苛刑。 公元前 191 年,吕后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 ,还恢复了刘邦时一度取消的“十五税一” 的税制。 刘邦颁布“盗铸令” ,严禁私人铸钱,犯者弃

12、市。吕后继续严禁私人铸钱,并规定钱重八铢。后 来因为八铢钱不能流通,又改铸五铢钱,与三铢钱并用。与此同时,吕后还“弛商贾之律” ,在公元 前 189 年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 摘编自彭卫应当正确评价吕后 材料二高祖犹微,吕氏作妃。及正轩掖,潜用福威。志怀安忍,性挟猜疑。置鸩齐悼,残彘戚 姬。孝惠崩殒,其哭不悲。诸吕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菹醢,支孽芟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蒈。 一(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吕后当政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10 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贞评价吕后所涉及的基本史实及其消极影响。 (5 分) 绵

13、阳市高中 2015 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文科综合(历史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7 一、选择题选择题(每题分,共 48 分) 2428 BACCA 2933CCBDA 3435 DD 二、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 (40 题 25 分,41 题 12 分,44 题 15 分,共 52 分) 40. (25 分) (1)含义变化:先秦时期,人、民是两个对立阶级,即文明的贵族与不开化的群氓 ( 2 分);春秋战国以后,官民相对,民是被官教化、驯服、管理的对象 (2 分); 近代社会,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权力的拥有者,百官是人民公仆( 2 分)。 变化趋势:拥有政治权

14、力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1 分) ; 由贵族到平民;本城邦 到外邦;有产者到无产者;男性到女性。 (每点分,共分) (2) 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变革,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先秦贵族政治;(分)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先进国人传播启蒙思想,社会剧变(分) 。 西方:古希腊、罗 马平民、近代欧美人民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2 分)对外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政 府适应社会变化的改革。 (3 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表述,也可给分。) 41.(12 分) 示例一: 工业革命引起了中西方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 (2 分) 论述:19 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继之 而起。工业革命在经济上

15、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崛起; 政 治上以英国议会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掀起高潮,资 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浪漫主 义思潮,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这一切预示资本主义将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4 分) 另一方面,为了开展工业革命,开辟世界市场,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加紧对中国 进行殖民侵略,通过鸦片战争等用武力迫使中国打开国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 家,进而造成东方从属西方的局面。同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也开始了艰难的近 8 代化历程。但如何实现近代化,是传统且落后的中国面对的重大课题。 (4

16、分) 总之,工业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而封建落后的中国则成为西方侵略对 象,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 (2 分) 示例二: 西方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双重影响。 (2 分) 一方面,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后,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国门洞开,列 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伤害,造成政治经济主权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4 分) 另一方面,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 中国的近代化。经济上,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出现,在一定程 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的阶级力量崛起,提 出建立民主政治要求并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旧有的封建制度和统治秩序;思想 文化上,伴随西方思想涌入,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题。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 洋务派“中体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