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99392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4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棠湖中学棠湖中学 2019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 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不断深化其精神内蕴。它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 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 芥子园

2、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 多取鸟兽草木。而草虫之微细,亦加窝意焉。 ”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 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 然观。 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 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 壮大。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 分,让生活充满文化窝意。这种文化寓意

3、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 式化和重复表现。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 福” “福禄”等吉祥寓意。 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画家通过隐 喻、象征、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感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栽 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花鸟画不只是在客观地表现对象形态,通过情感寄托,它还既能 引起大众共鸣,也能给子观者某种联想空间。如宣和画谱所描述:“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 2 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骛,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

4、梧 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 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 ”不难看出,花鸟画中的题材除了祝福寓意外,也在抒发中国文人的生活情 趣和和精神操守,或许在不同时期其寓意会有所不同,但都满足着每个时期寻常百姓对于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小花鸟,大境界。在中国人的眼睛里,花鸟的世界,永远都充满着生机与雅意。 (摘编自马新林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不仅仅是花和鸟,而是泛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各种动植物。 B. 花鸟画的内蕴十分丰富,它在不同的时代所呈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是不完

5、全相同的。 C. 用诗性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方式寄托着人们主观的情感与志趣,是花鸟画的本质特征。 D. 在中华文明进程中,中国人通过花鸟画,形象地表达了对宇宙和自然的态度与看法。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把花鸟比作人,用花鸟寄托情感,以及中国笔墨的独特性,使花鸟画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 特色。 B. 花鸟画中的石榴、蝙蝠、葫芦等题材,因为在长期发展中不断重复出现并已程式化,因而受到人 们喜爱。 C. 正是借助象征、隐喻、谐音等艺术手法,花鸟画中的石榴、蝙蝠有了“多子多福” 、葫芦有“福 禄”的吉祥寓意。 D. 花鸟画表达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向往和追求,

6、这使它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 魅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 中国先民对花鸟的图腾信仰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并影响了花鸟画的发展,可见,花鸟 画是图腾信仰的产物。 B.画家们把日常生活中积聚的情感寄托在了花鸟画中,因而,人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才有了产生 情感共鸣、发生联想的可能。 C. 宜和画谱的描述表明花鸟画的许多题材具有较为稳定的文化和审美意蕴,但这种意蕴在将来 也可能发生变化。 D. 中国人在小花鸟中发现了生活大境界,发现了天地万物中蕴含的雅意,表明中国人能以发现的眼 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7、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46 6 题。题。 忧伤远逝 非 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 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才在这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之上,艰难地存活下来。 从小她就活在两个姐姐的阴影里。两个姐姐像她们的父亲,长得枝叶舒展,而她偏偏像母亲, 单眼皮,小眼睛,厚嘴唇,皮肤生了锈般黑黄。她常常怀疑,她根本就不是父母亲生的。 母亲似乎也不怎么待见她,总在抱怨:我怎么生了这么个丑丫头,将来可怎么能嫁出去哦?只 有父亲喜欢摸她的头,

8、高兴的时候拍她的小肩膀,夸她聪明、能干。 于是,她唯一的骄傲就是聪明、能干,她只有更加聪明,更加能干。父亲说:要好好学习,将 来考一流的大学。她就拼命地学,把所有能拿的奖状都拿回家,贴了满满一墙。 她考上了一流大学。她的丑在那一刻被大家忽视了,包括两个姐姐,都热泪盈眶地祝贺她,说 4 她给家里争了光。 父亲已经退休了,笑呵呵地端起他的小茶壶,歪一歪右嘴角,从小壶嘴吸一口茶水,递给她一 个 MP3:Y 头,奖励你的。母亲也送给她一把黑亮的牛角梳:用脑太多,拿这个多梳梳头有好处。 她觉得,只有在那个夏天,才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可夏天太短暂,匆忙间就过去了。秋 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

9、冷。 大学里,同学们开始悄悄恋爱,可从没有人约她,她总是孤独地呆在教室,使自己看起来很忙 的样子。 四年之后,她比别人多了一张“优秀大学毕业生”证书,也因此第一个被选调到省直机关。看 着那些恋爱过的同学凄凄离别,执手相看泪眼,她独自抱着膝盖,坐在她的小床上。 她听见心里被某种东西敲击的声音,轰,轰,轰,一下又一下,她突然感觉很疼,哪儿都疼。 她的疼痛持续了很长时间,有四五年吧。她避免一切出头露面的机会,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 避免和年轻男同事一起出去,很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自尊。 同事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婉言回绝了,她不是不想恋爱,她怕失望, 更怕伤害。 直到有一天,她独自背

10、了行囊去旅游,看到高原湖水中的鱼,她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么多年, 自己就像小鱼在这冷水中,一直孤独地待在无尽的忧伤里。可人毕竟不是鱼啊,不是。 那一刻,她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回到家,她去看父亲。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了,两个姐姐也已经结婚,过着世俗的幸福生活,父 亲独自一人守着家。 父亲还喜欢摸她的头:丫头,该把自己嫁出去了,别总那么高傲。 高傲?父亲,难道你觉得我是高傲?我已经把自己降低到尘埃里了,我从来就没有高傲过,我 只有自卑。 5 但看起来是这样。父亲说。 你不觉得是我长得太丑,没人要? 傻丫头!世上从来就没有丑女人,只有笨女人。再说,你看看你,哪点丑了? 她不相信父亲的话,父亲从来就是爱她

11、的,不会说她丑,可她知道自己很丑,一直都丑,从小 到大。 你怎么这么固执?父亲好像有点生气:找个好小伙子去恋爱结婚。 回到单位,她对同事大姐说:帮我介绍个对象吧。她想通了,哪怕为了父亲,就算受伤也得伤 一次吧。 同事大姐一脸的惊讶:真的?真的?哎呀,咱单位那么多小伙子等着呢,你总拒人千里,他们 都怕了你了。 真的?这回是她惊讶了。她从来没想过会有人喜欢她。 怎么不是真的啊,瞧瞧,气质多好啊,他们都说你像三毛。 刹那间,二十多年积攒起来的忧伤分崩离析。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 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12、分 ) A. 姐姐们的漂亮、大学同学的恋爱,给“她”的生活带来了阴影,让“她”感到痛苦,促使着“她” 更加努力地学习。 B. 高原湖水中的鱼孤独地生活在清凉的水中, “她”觉得自己与它们极为相似,同病相怜中也获得 了生活的力量。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父亲摸“她”的头、赠送礼物、催促恋爱结婚等细节,表现了父亲 对“她”的关爱。 6 D. “秋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 的描写,间接表现了“她”的内心情感,也为 后文情节做了铺垫。 5.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6 分) 6. 小说以“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

13、”结尾,有何作 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79 9 题。题。 材料一: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业、教育业广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本文中的“知识付费”主要指将知 识信息加工为产品、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狭义的知识付费) 。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 爆炸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采集、被发布、被传播,消费者面对的信息数量呈几何级增长。 但是,面对海量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还远未达到能够自如接收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紧张心 理,被称为“知识焦

14、虑症” 。同时,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都会加强这种焦虑感,而这种焦虑往 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意愿。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被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目前知识 付费领域主要分为内容平台与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前者提供专业生产或用户生产的内容供消费者 购买。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普通用户也能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变现。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则 是为内容平台或有菱现需求的自媒-A 提供技术支持。相比传统的出版业与教育业,移动互联网时代 兴起的知识付费领域因其参与方减少,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因此内容生产者的获利周期也随之缩短。 此外,知识付费能够为内容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助其扩

15、大收入规模。 中国网民课外工作外付费学习形式使用情况调查表 7 2014-2019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预测 (摘编自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 材料二: 据有关数据,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 2016 年 10 月单月收入超过 1800 万元,达到峰值。有观点 8 认为,知识付费实则是在满足人“好像是在获取知识”的虚荣。有用户认为,买了一门课之后,才 发现这门课的内容没什么深度。报道显示,上述知名知识付费产品除在 2017 年 3 月和下半年开学季 成绩有回升外,其他时段的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都在下滑。 (摘编自胡宁、张均斌知识付费,2018 年将是怎样的姿势 ) 材料三: 2016 年以

16、来,知识付费呈火爆趋势。2017 年 8 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 5000 万,但据了解,当 下,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在知识需求方 面,终 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 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 在互联网刚刚普及之时,多数内容是免费的,为知识付费似乎是天方夜谭。而现在作为一种商 业模式,不是不收费,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其实,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 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 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中不发达 状态形成的习惯。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 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 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 多,如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