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99384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中学 2018 届高三 10 月阶段检测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 ”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2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 3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载:“细镂之工, 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 匠 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 是

2、临时工人 A B C D 4扬州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 ,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 A “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2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5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的 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6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 ,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B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进步 C中外贸易总额不断增加 D丝织业出现“计日取值”现象 7道光

3、十二年(1832 年) ,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 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8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促进了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3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91896 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 镇江等地

4、的需要。1907 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 50 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 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0 “1914 年 2 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 ,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 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 国货。 ”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包括 北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 中国首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 政府实行了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 A B C D 11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

5、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 “一五”计划实施 B “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工业化基本实现 121979 年 1 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 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 “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4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131980 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 “个体企业” ,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 7 人” ,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体制已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14有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 ”这部宪法 是 A 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1954 年宪法 D1982 年宪法 15. 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 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161982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 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7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 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这一社会 景象说明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

8、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181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 的男式发型) ,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19右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 1876 年发行的“铁路火 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行时,人们纷纷涌 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201897 年 10

9、 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 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 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6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二材料解析题 21 (12 分)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措施实行后, 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

10、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 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 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 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 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 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

11、果。 (6 分)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3 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3 分) 22.(12 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7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 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 5 两白银,比种 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 “不产米,仰食四方”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

12、百万者” ,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 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 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 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 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 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 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

13、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4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 主要背景。 (5 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 分) 23.(12 分)国家政策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 30 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 “一穷二白”的面貌,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应当

14、予以充分肯定 的。 8 陈先九十纪行 材料二 到 21 世纪初,在我国已有 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 5%,社 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 90%。 人教版必修二 材料三 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 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 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 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统一衡器币制,方便货物交易;制发契券票帖,规范贸易行为; 缉盗贼防火灾,保证财货完全;制订交通规则,维持市

15、场秩序。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 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 预经济。 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有何变化?如果仅依据材料一评价建国后 30 年的经济体制,会有何缺陷?(3 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近现代经济史方面的史实,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三的结论。 (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 24 (12 分)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 界经济的运行。自 19 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 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 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9 材料一 一则图片(右图)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 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 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