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99322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语 文文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1-3 小题。 很多人认为社交网络的实时性加速了谣言的传播,这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先于社交网络存在的 BBS、“论坛”和“社区”等交流平台也有实时性;很多研究复杂网络的分析则认为,社交网络的复 杂结构更易于传播谣言,复杂网络的结构特性确实会加速谣言的传播,但事实上社交网络的复杂结 构特性在人际社会中同样具备,因此这不能解释两者的区别。实时性所带来的信息成本降低因素不 是决定性的,网

2、络结构因素又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真正造成社交网络谣言传播加剧的根源是信息反 馈机制的失效。 在传统的人际社会中,谣言传播是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人际圈子中,首先由“谣言感染者 “发起谣言,接着倾听者们会逐一表示自己的态度:认同、反对或沉默。“认同”会增加圈子中的 个体进一步将谣言带入另一个交际圈的兴趣;相反,“反对”会减弱圈子里的个体对于谣言的兴趣。 如果反对者的态度足够强烈且理由充分,圈子中的其他人也会成为“谣言免疲者”甚至“谣言粉碎 者”当其在别的圈子中再次听到该谣言时,也会加以反对。 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由于信息发布的单向性和局城广播性,谣言的传播机制通常是:谣言发 布推送给交际圈中的每一个

3、个体个体转发再次推送给新的圈子,而反馈并不在再次推 送的内容中。在整个传播机制中,一方面,个体对谣言的反馈无法与谣言的传播同步,谣言的单向 发布使得信息并不需要获得反馈就可以传播,这样导致反馈远远滞后;另一方面,社交网络的反馈 只针对谣言发起者,并不具有等同的局域广播性,这使得反馈变得异常微弱。严重滞后和微弱到不 起眼的音量,使得人际社会的反馈机制在社交网络中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社交网络 中“智者”的声音会为谣言所淹没。 把准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加剧的根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谣言传播几率、降低谣言传 播危害的策略。我们认为,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

4、谣言 2 传播的自动辨识,实行风险标注,提醒用户;加强对谣言传播路径的监控,及时发现高风险的谣言 传播;强化对谣言传播“易感人群”的教育保护,提高他们的谣言辨识、防范能力。 (摘编自喻国明双因机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谣言生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C ) A. 社交网络与人际社会的结构特性相似,其复杂性并不是加速谣言传播的原因。 B. 在传统的人际社会中,可能影响倾听者对谣言做出判断的主要是谣言感染者。 C. 对有高谣言风险的信息实行风险标注,作用类似于人际社会中反对者的发声。 D. 在社交网络中,反馈异常微弱,是因为反馈不具有与谣言传播等同的单向性。 2下

5、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B) A. 文章从传播机制入手 ,比较了人际社会和社交网络中反馈机制对谣言抑制效果的差异。 B. 文章以虚拟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为目标,论述了谣言反馈机制失效的两点原因。 C. 文章站在净化社交网络环境的立场,主要从客观技术层面立论分析,见解深刻独到。 D. 针对社交网络谣言传播加剧的问题,文章追根溯源,深人剖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C ) A. 如果有新的证据表明社交网络和人际社会的结构很不相同,就会削弱本文论证的可信度。 B. 在人际社会的交往中,谣言在不同交际圈的传播有可能使谣言感染

6、者转变成谣言免疫者。 C. 只有加强对谣言传播路径的监控,才能及时发现高风险的谣言传播,从而提高辟谣效率。 D.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发展,社交网络可能会形成类似人际社会的反馈机制。 【答案】1.C(A 项“其复杂性并不是加速谣言传播的原因”错误,原文“复杂网络的结构特性 确实会加速谣言的传播”;B 项“可能影响倾听者对谣言做出判断的主要是谣言感染者”中“主要 是谣言感染者”错误,应为“倾听者”,原文“认同会增加圈子中的个体进一步将谣言带入另 一个交际圈的兴趣;相反,反对会减弱圈子里的个体对于谣言的兴趣。如果反对者的态度足够 强烈且理由充分,圈子中的其他人也会成为谣言免疫者甚至谣言

7、粉碎者”;D 项“是因为 3 反馈不具有与谣言传播等同的单向性”错误,原文“社交网络的反馈只针对谣言发起者,并不具有 等同的局域广播性,这使得反馈变得异常微弱”。) 2.B(“以虚拟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为目标”错误,应是以“社交网络中信息发布的特征”为 出发点,以虚拟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为依托,论述了谣言反馈机制失效的两点原因。) 3.C(C 项“只有加强对谣言传播路径的监控,才能及时发现高风险的谣言传播”错误,原文 “加强对谣言传播路径的监控,及时发现高风险的谣言传播”是并列关系,选项是条件关系) (2)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大青衣

8、 (胡玲) 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 唱戏。 刚近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 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 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 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 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 像木头人

9、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 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戏散,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 子坚毅倔强劲儿。 柳月如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愿意跟我学戏吗?” 青莲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 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 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也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了。台

10、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从 最初的失落、失望演变为绝望。 4 1 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挖掘歌星,以你的形象和 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说完,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 那天,青莲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找出路。”柳 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 青莲脱下戏服:“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 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 月如。 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相约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 语。 “看,那不

11、是歌星青莲吗?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 ”“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老板来了。 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 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出来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 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像被人投了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_。 第 2 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 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第 3 天,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你是青莲吧?月如 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

12、。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 她整日郁郁寡欢” 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里面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 穿的那套。“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 出来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5 A.小说开头写安静的村庄因柳月如来唱戏而热闹,与后文“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形成对比,为后 来青莲去唱歌作铺垫。 B.小说一波三折,从听戏、学戏到放弃戏曲,最后又重新走上戏曲的舞台,以青莲的人生选择为 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C

13、.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月如形象,突出了月如深厚的功底、生动的 气韵与对戏曲的坚守。 D.小说采用留白式结尾,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青莲重开剧团说明青莲对月如充满愧疚,也表现 了她对戏曲的喜爱。 5.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6 分)【答案】4C(3 分)没有心理描写。 5.第处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 为后文青莲学艺作铺垫。第 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 ,明白了 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 ,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 ;推动情节发展。 6. 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请结合全

14、文试做分析。(6 分) 【答案】(1)情节围绕“青衣”展开,以“大青衣”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小说主要人物柳月如和 青莲都是技艺高超的青衣表演者,小说情节从主人公青莲听戏、学戏到放弃戏曲,最后又重新走上 戏曲的舞台,始终围绕“青衣”展开,情节曲折,结构严谨;(2)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 曲,以此为题恰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7 年注定要在中国文化产业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战略、文化定位 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健全现代文化产

15、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 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 重大判断,表明社会从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进入了“文化精神时代”,群众对“美 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要“美”还要“好”,要心情舒畅、幸福指数高,对精神文化产品提出新需 求。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红利更是机遇,新一轮文化消费能量将积聚和喷发。 6 江西景德镇有两千年的制瓷史,但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十大瓷厂”相继关停,逐渐走向 衰败和没落。拒绝房地产的开发,保留工业遗产,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让“千年瓷都” 重煥光彩。7000 多青年

16、创意人才的加入让瓷都煥发生机。文化创意不仅让创意陶瓷走入现代生活, 也让传统制造业获得新生。6 年前,智明星通还是一家只有 5 个人的创业公司,到现在已发展成为 全球拥 有 500 名员工的游戏“小巨人”,2017 年收入超过 10 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海外市场。智明 星通打开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渠道。 (选自张玉玲2018 年文化产业前瞻:天高任鸟飞) 材料二 2017 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增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以北、上、粤、苏、浙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今年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北京 特色”源于特殊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作为文化“大码头”,最新 的上海“文创 50 条”成为沪市发展的新重点。作为文化产业第一方阵、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四年 位居省域首位的江苏省,实则是民营文化企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真实写照。融合发展看广东,从 2012 7 年到 2016 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5 年时间,文化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