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汇编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89295751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汇编(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篇)以下范文由整理推荐,欢迎阅读。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855或者写作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写作服务(篇一)农村电子商务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且具有产业规模,适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因此,我们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展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制定调研方案、组成调查组,走访农业企业、平台网点、发改、商务、邮政等相关职能单位,深入深度贫困村电商服

2、务网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一)全县生态特色农业产品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情况*县物产资源丰富,生态农业独具特色。我们经过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一是生态特色种植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烤烟、马铃薯、食用菌、高山蔬菜、核桃等本地特色经济作物和板蓝根、桔梗、丹参、连翘等中药材种植已达到规模化水平。种植面积达46.7万亩,覆盖全县16个镇办243个行政村6.3万余户。二是实现生态特色养殖业产业快速发展。全县生态黑猪、土鸡、中华蜂、肉兔等特色养殖业品牌化、基地化发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64.94万头,禽达到

3、218.2万只,中华蜂达到4.2万箱,肉兔62万只。三是延伸农特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稳步推进集约化发展。*豆腐、豆制品、核桃油、香茹、黑木耳等融入西安、*等大中城市消费市场,成为*县特色农业的品牌和名片。(二)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物流快递服务业快速拓展,有力推进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一是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至臻完善。目前,光纤宽带网、移动通信网和广电有线网络实现了村村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覆盖信息网络体系。二是通村、通组水泥路路面等级化基本形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三是快递物流业不断发展。*县已有京东、圆通、顺丰、中通、韵达、申通等14家成熟

4、运营的专业快递物流企业,物流配送能力遍及城乡村落。四是农村电子商务设施逐步完善场地、办公、运输车辆、保鲜技术的设施配备在逐步规范化运作中不断完善。(三)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县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有90余家中小企业利用“京东”、“淘宝”、“天猫”、“村掌柜”、“邮乐购”、“供销在线”等网站,加入第三方平台进行线上交易;有 120余家企业、农特产专业合作社、商家等小微企业,通过网络宣传企业、发布产品信息、拓宽销售渠道;有200余家网商开展网上交易,其中从事农特产品经营的达120余家,电子商务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二、*县农村电子商务特点一是政策环境保障有力。全县出台了关于加

5、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农村电子商务支持实施方案农产品网路销售方案农村物流发展实施方案电商培训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全县电商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农村电商平台发展迅猛。坚持电商发展与旅游相结合,通过电商平台打造*特色小镇、旅游资源、绿色特产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电商发展与跨境贸易相结合,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对外销量。*年,全县共有电商企业45家,其中3家县级电商运营中心、4家镇级电商服务中心、镇村电商示范形象店(点)16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4家。三是电商扶贫作用凸显。立足实际、依托产业,电商扶贫深入有效开展。制定了*县精准扶贫农村电

6、子商务支持实施方案,与苏宁易购、楚楚街等一线电商平台签订扶贫战略协议,加快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年全县40余家电商企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电商扶贫、电商创业培训,*年开展电商培训12次,培训人员1100人,其中在册贫困户790户,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760元。四是营销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实施“互联网+农业”品牌战略,做实叫响了“*山地农产”品牌,*农特产品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在江宁电商产业园建成*特产馆,在*县投资6000万元、建成1万平方米的西北核桃交易中心,目前,网上销售额2.52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达8900万元,较上年增长20%。三、*农村电子商务存在问题(一)农产

7、品电商物流体系基础不完善*山大沟深的自然条件,交通不便,农村电商投入大、效益低,进出村的车辆密度较小,产品运输较为困难,加上缺乏完善的冷链体系,缺少现代化农产品专用运输车辆,农产品在采选、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耗成本过高。从县发改、商务、邮政部门了解到,顺丰、申通、圆通、韵达、EMS等多家快递公司落户*县,除EMS100%覆盖外,其余品牌均覆盖率在50%以下,庞大的市场需求潜力有待开发。(二)农村电商网购差异性较大,网络销售比较松散*农产品生产和农村消费群体具有分散性和规模小的特点。一方面,农村居民人口总量大且居住分散,农村消费市场是居民住户,数量庞大,需求产品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名目繁多;具

8、体到每家需求规模却又很小。我们对90个农户网购调查,结果显示:农户网购主要集中在衣着类及日用品类,而电器、机械等网购的人数较少。另一方面,农特产品的自然生长特性,农特产品成熟期不一致,分布地域差异大,最迎合消费群体的鲜活农产品只能在小范围配送,很难满足长途运输需要。(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滞后*县拥有核桃、香菇、木耳、食用菌等优质的特色农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统一品牌、包装、标识、配送上没有认证,所以没有形成自己特色“品牌”,也未形成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和叫得响牌子的拳头产品。目前网上销售的120多种特色农产品,存在量小不优、包装设计不够精美、产品美誉度不够等问题。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

9、和精加工不足,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不高,农产品网货化没有实现突破性进展,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难以打开,缺乏大品牌农产品,极大的制约了*县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四)农村电商应用人才缺口较大广大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信息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对电子商务了解还不深,缺乏精通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尽管*县采取多项举措引进、培养农村电商应用人才,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发展需求,特别是具有懂农业,有经济、会管理、精网络等符合型农村电商人才缺口更大。四、今后工作建议(一)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使农村迎来国家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行业部门资源投

10、入。我们要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出台和完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电商园区和淘宝村建设,努力打造生产、流通和消费一体的新型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增添活力。(二)加强农商协作深度融合,打好生态特色农业“品牌”。一是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努力将生态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1-2个百分点。整合全县电子商务农产品检测,鼓励电商企业开展“三品一标”产品创建,积极申请农特产品QS标准认证,支持应用商品条码、二维码,开发出市场认可、广受欢迎的农特产品。二是创新营销策略,设计门类齐全的生态特色农产品精美包装,把更多的农产品变为更适合网上销售的商品

11、。三是加强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建设,通过提高商品附加值来增加生态特色农业收入。四是加大线上线下融合力度,多平台、多渠道、多举措实现“农商互联”资源的无缝衔接活动,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实现线下实体市场的转型。(三)围绕脱贫攻坚,全力推动电商扶贫工作。加快实施“互联网+流通”和“农商互联”行动计划,在全县基础较好的镇办新建镇级电商服务中心或农产品电商服务综合体3-5家;新建农村电商服务站30个,力争*年退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深度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达50%以上,逐步实现全县村居党员活动中心和全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物业代办点全覆盖。积极做好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

12、等农特产品的线上线下组织推介活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销售中的应用与发展,带动农特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外销,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四)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商物流配送能力和和人才培育一是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整合资源,发挥市场能动性,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加强供销、商贸、邮政、快递等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一体化建设,实施生态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区域化集中打包,标识化集中对外销售,在城乡一体综合配送、销售中相互融合、达到互通互惠互利共赢目的。二是进一步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知识,组织开展大范围的多层次电商高技能培训。建立多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吸引机制

13、和激励机制,引进一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为*县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篇二)为推进我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近日,县政协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和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进企业、走村入点等方式,对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到省商务厅推介的第一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光山、博爱、淇县等地考察学习,收集并认真梳理总结外地的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载体和新兴商业零售业态,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方式的转变,提高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近

14、年来,我县为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工作,制定了电子商务五年发展规划。引导生产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与电子商务配套的各类业态发展,全面推进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知名平台企业的战略合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截至目前,已建设乡村级电商服务站(点)420个,电商从业人员1200余人;全县共有物流企业56家,快递公司7家,物流从业人员2400余人,仓储面积7.8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达2.7亿元。已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增长迅速,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8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8000万元。此外,我县对乡镇、县直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和贫

15、困家庭进行专题或职业化培训,已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逐渐渗透到各阶层人群。近日,被评为*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二、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功能不完善。一是服务机构职能弱化。我县虽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办公室,但由于人员数量较少、知识结构不合理,工作的重心放在指导业务、承办相关具体工作等方面,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之间业务资源、跨行业行动等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城乡物流配送通道未打通。物流触角尚未延伸到村,致使农产品进城处于“短路”困境;冷链物流发展尤其滞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成本与损耗成本过高,导致电子商务的利润预期低于传统销售

16、,影响了农产品网上销售的积极性。三是未搭建县域电商平台,农产品以阿里巴巴、京东等全国性综合电商平台为主要上行通道,网上销售的内循环尚未形成,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不明显。四是已建成的县、乡、村三级电商网络体系中,能够正常运营、充分发挥作用的占少数,一些乡镇和村电商服务站点仍是空壳。五是资金短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但目前财政投入有限。六是电商配套环节如:电子支付、金融、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环境等发展滞后,无法为电子商务的运营、售后等提供有效支撑。七是电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分布零散,缺少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农特产品开展全网营销、提升地方农特产品影响力的电商领军企业。2.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缺乏区域公用品牌。我县“触网”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大蒜、葡萄、酥梨、山药、莲藕、河蟹、麻花、花生等,但由于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