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写作 专题十六 作文基本能力训练讲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94209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写作 专题十六 作文基本能力训练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写作 专题十六 作文基本能力训练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写作 专题十六 作文基本能力训练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写作 专题十六 作文基本能力训练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写作 专题十六 作文基本能力训练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写作 专题十六 作文基本能力训练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写作 专题十六 作文基本能力训练讲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部分写作考纲要求命题趋势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应用E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1.以新材料的形式切入,重点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2作文材料主题多元、关注生活,都是考生可操控的鲜活素材。3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形式命题,体现作文命题的开放与写作要求的限制。4注重对考生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基础等级发展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

2、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专题十六作文基本能力训练1.(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3、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从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表明考生可以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多种搭配组合,不同的组合都可能写出上好的文章。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

4、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高铁”“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阐发。也可以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等等。2(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属于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首先,要分别确定六则名句的含意。强调的是人要靠自己,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表现的是深切的思乡之情。写的是桂花,即使没有鲜艳的颜色(外在),桂花仍是花中最美的,因为桂花色淡香浓,以内在美取胜,所以可理解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也可以解读为从容和自信。说的是接受的光照越微小,视野就会越狭隘,接受的光照越高远,视野就会越开阔,由此可以理解为越能广泛接受教诲或

6、听取意见,眼界就越开阔,也可以理解为“开眼看世界”,要有开放意识。强调人要敢于正视现状(不足)。强调个人的自信和担当意识。然后,据此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关键词:自强进取;思乡;内在美,从容,自信;听取意见,开放意识;正视自我;自信,担当。最后,从中选取两到三句,依据其中的共性或联系来行文即可。比如,选,可写自信;选,可写人生当自信自强;选,可写心系故乡,志在远方;选,可写既要有超凡的自信,又需广泛听取他人意见;选,可写青年人既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豪情,也要有正视自我的勇气;选,可写奋发图强,开放进取。3(2017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

7、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指导题目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这里的“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的亲人或老师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

8、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经验教训和人生智慧。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审视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等。4(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表现的是两个学生在考试后的“待遇”。漫画分两组。第一组,两个学生,左边的因为考了100分得到了亲吻,即得到表扬;右边的因为考了55分挨了一巴掌,即受到了惩罚。第二组,依然是这两个学生,左边的考了98分受到了惩罚,右边

9、的考了61分得到了表扬。通过对比可知,两人的待遇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左边的学生退步了,右边的学生进步了。考满分受表扬,不及格被惩罚;进步了受表扬,退步了被惩罚:这基本上是整个社会对待学生的态度。那么这种态度是合理的吗?左边的学生虽然退步了,但他依然有98分,右边的学生虽然进步了,却也只有区区61分。可见对不同的人我们有着不同的要求。那么该怎样看待这种处于高水平的退步和处于低水平的进步呢?这则漫画的审题立意,可以从家长、学生和旁观者三个角度进行,可有以下立意:奖励优秀(进步),惩罚落后(退步)。评判不能唯分数论,分数不是唯一标准。岂能随便惩戒?对待学生的成绩,不能急功近利。辩证看待进步与退步。5(2

10、016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阅读题目中的材料,要学会把

11、握关键词。第一段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不可或缺”,道出了社会现实:人们与网络已密不可分。第二段材料是对使用虚拟现实设备的畅想,列出了种种可能,关键词是“足不出户”。第三段材料是本题最重要的内容,可以说整段都是关键信息。这一段用“是还是或者”列出了三种态度,引导人们思索。当今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交换和组合势不可挡。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是拥抱,是远离,还是保持适当距离?令人深思。总体来说,可以有三个层面的立意:第一个层面,较浅层次的一事一议,单纯讨论虚拟现实技术的利弊,可以顺着材料中的试衣、就诊、看球赛、身临新闻现场等几个虚拟现实的场景,就虚拟现实

12、技术的前景,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个层面,中间层次的探讨现代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可以谈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生活;可以反思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表达忧虑;也可以理性妥协,寻找平衡。第三个层面,高端层次的从哲学层面探讨“现实”的内涵。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当主体意识可以脱离肉体进入另一世界,那么哪个世界里的“我”才是真实的呢?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审题立意的难度,考生因没有读懂题意而严重失分的情况依然存在。写作,第一步便是审题立意。考点一审题立意一、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

13、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指要按照“作文材料任务驱动”的要求来写作的材料作文。其实,任何材料作文都有这种粗浅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必须按照任务驱动的要求,在所给的材料和角度中,比较、选择和权衡,在行文中体现思辨性。离开这些硬性的要求,不按照任务指令写作,就是偏题甚至

14、跑题。这样的“任务驱动”有效地制止了宿构和套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比较区别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材料方向不同试题材料更钟情于“时事新闻”,特别是引起媒体关注的热点新闻。材料时代感很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2017年全国卷中的关键词“一带一路”“广场舞”“移动支付”等试题材料一般为寓言故事、哲理材料、名言警句、漫画图片,时事新闻等。试题材料取向多元,命题思想内容广泛,古今中外的素材都可以作为命题材料立意要求不同考生必须根据“任务指令”立意,而“角度”往往受材料指向限制。如2017年全国卷要求从12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在叙述材料之后,对考生的写作要求一般是“要求选好角度,

15、确定立意”。作文立意,只要立足于材料,选取任何一个点立意都是可以的材料作用不同试题材料往往是评述对象,整篇文章是在“就事论理”,要求考生把试题材料说深论透,文章的起点与结点,都在材料(体现为人物或事件)上,重在“就事论理”试题中的材料的作用是引出作文的话题,考生的观点、看法等,考生利用材料确立文章中心之后,就可以淡化材料,甚至舍弃材料,专注于自己观点的论述,重在“借事论理”对题外材料要求不同对待题外素材,强调引入素材与试题材料要紧密相关,即与试题材料相似或相对,并且尽量是新鲜的对待题外素材,可以联想开去,旁征博引,只要与文章观点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能证明观点正确性的,都可以引入文章一、作文审题基本技法(一)提取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点。在材料作文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