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稿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82447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橡树稿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致橡树稿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致橡树稿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致橡树稿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致橡树稿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致橡树稿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橡树稿改后创新说课大赛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致橡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本次说课的题目是舒婷的致橡树。踏上讲台,我的脑海里始终牢记着魏书生老师的教诲“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设计与关注的重点。”诚然职业教育是是一种人才类型的教育,始终要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需求。我以学生发展理念作为基础来设计本堂课,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说课:析教材、明学情、定目标、讲策略、说过程、谈反思。一、析教材 致橡树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爱情诗两首中的一首。本课是一首经典的现代诗、爱情诗和朦胧诗。诗中通过象征手法表达的是平等独立、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的爱情观,因此本课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另外,读诗

2、,是美的享受,是智慧的启迪,是情感的陶冶。所以本课还具有真、善、美的特点。我认为学习本课重在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诗歌的美,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二、明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特有的不足和优势:自信心不足但敏感多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兴趣浓厚乐于探究;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但有团队合作精神。根据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设计较为宽松的课堂环境,以讨论研究法为主要学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提高其诗歌鉴赏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对爱情、人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独立的个性。三、定目标

3、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意象。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情感目标:感悟诗人圣洁而崇高的爱情观,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 审美情操。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爱情观。教学难点:掌握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四、讲策略 1. 教法:古语有云: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我根据学生特点确定以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法-使学生的感知更直接和形象。分层教学法-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 学法:根据教法,我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学法(1)讨论研究法-让课堂活起来,达到乐学的目的。(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动起来

4、,达到会学的目的。(3)分组竞赛法-让学生比起来,达到学会的目的。五、说过程在讲教学过程之前,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想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有人说:语文不可教,语文中的文学篇目更不可教,文学篇目中的诗歌尤其不可教。可新课标又说: 要让学生把握诗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掌握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本诗的作者舒婷曾说: 我很佩服中学的语文老师,他们总是运用各种技巧,把我的诗剁成肉酱,做成各式各样的饺子。 可是如果教师不讲,学生却说:我们不知道现代诗歌在说什么,看不懂。 综合以上的因素,我本着尊重作者和学生的原则,体会诗歌的美为导向,贯彻新课标精神为纲要,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我的教学过程由以下六部

5、分组成: 1情境导入营造美、2激情诵读感受美、3品味赏析意象美、4对比阅读发现美、5拓展提升领悟美、6布置作业创造美 。从而达到感性到理性思考的提升。课前准备: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1) 课前一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把学生分为3组:诗韵流长组、诗情画意组、诗意盎然组,分别负责去收集与爱情有关的诗歌、图片和视频.并且让每组的小组长把收集到的学习资源上传qq群中,以供同学们学习交流。(2) 教师在qq群中上传给学生关于本课的预习任务单让学生填写预习任务单,上课之前收上来,用来检查自学情况。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特点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体现分层教学的教法。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

6、单,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用填写任务单的形式可以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自学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1.多媒体播放经典的爱情画面。(导入的视频是由各组搜集的优秀的图片、诗歌和音乐为素材制作的微课)设计意图:用学生搜集的经典的爱情画面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本课学习孕育情感。(二)激情诵读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由的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初步领会情感。2、范读全诗教师播放配乐诗朗诵,强调读诗歌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准节奏,三要读出情感。3、仿读训练要求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模仿朗诵,语速缓慢

7、,充满深情。4、 学生范读设计意图: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为下面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三)品味赏析1.提出问题:(1)诗歌中选取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致橡树体现了怎样的爱情观?(4)本诗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设计意图:这四个问题分别从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赏析:抓意象、品诗句、悟情感、赏手法。这也符合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功能及人文性”。2. 对于前两个问题的解决我直接运用问题点拨的

8、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诗中“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 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前几种意象所代表的爱情观是否定的。通过诗中“必须是”这个词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橡树和木棉所代表的爱情观是肯定的。3. 对于第三个问题作者支持的爱情观是什么?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派代表填写任务单的方法来解决,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作者支持的爱情观是:平等独立、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的爱情观。4. 第四个问题本诗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也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的,我采用的是微课教学方法,因为象征手法这个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无法用语言让好学生得到形象直观的感受。此处采用微课的教学手段达到让学生课上学习,课下巩固的教学目

9、的。这节微课通过问、议、比、悟四步教学法,以意象为解决教学难点的金钥匙分别抓住意象、分析意象、理解意象、总结意象,层层深入的攻克了教学难点。下面我做个简单的展示:设计意图:那么整个品味赏析的教学环节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法,自主和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的学法,增加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四)对比阅读1.展示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2.分析同样是树的爱情,对比爱情态度有什么不同?一棵开花的树:无私奉献、甘愿牺牲自己的单方苦恋。 致橡树:平等独立、同甘共苦的互敬互爱。对比来看致橡树的爱情观更值得肯定。设计意图:那么对比阅读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运用提问点拨的教法,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的学法,提高了

10、诗歌鉴赏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加深了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5) 拓展提升1. 图片展示现如今的爱情之一不知从何时开始,现如今的爱情与物质和金钱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仿佛没有物质基础就没有拥有真正爱情的资格。社会上出现了“拜金女”和“老少配”的特殊社会现象。2. 图片展示现如今的爱情之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也存在着纯粹的爱情。如“不要房,也不要车,甚至不要婚礼的裸婚裸嫁”。更有患难与共的真感情:如前一段时间上腾讯头条的何全贵、米世秀夫妇。这两组图片值得我们思考真正的爱情与金钱和物质无关。真正的爱情是独立平等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追求,是摒弃泪水的滤纸,是珍藏幸福的永恒。3. 请以“真正的爱情是 _”的

11、句式写出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设计意图: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即生活”,有了生活的感悟,才能学好语文课。那么诗歌中的爱情离学生很远,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却离我们很近。因此我通过图片展示现如今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到真正的爱情与金钱和物质无关。通过写爱情感悟的形式让学生领悟爱情的真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体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总结(讲板书设计):下面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一个总结:通过板书可以直接反应本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作者支持和反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两种爱情观所代表的象征意义。通过板书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的梳理和巩固。(6

12、) 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运用本课学习的象征手法创作一首诗歌。设计意图:背诵全诗是教材的要求,并且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首诗歌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学以致用。也是本环节布置作业创造美的体现。评价表展示: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互评。体现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统一。六、谈反思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我舍弃了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机械琐碎分析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亲身去感悟。在教学中多处设计了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探究的机会,也给了学生联想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从以往的诗歌学习的繁琐中解放出来,由读到悟。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就是由于学校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很多网络资源不能充分、及时的更新、共享。另外对于微课制作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由于技术远远,很多好的想法在微课中无法体现。因此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 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