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282212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社会,物科院1班 第一组,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9年10月 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 19491956 过渡时期 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必 然,偶 然,晚清时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有可能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以及民国初年国引导到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哪一种政治势力能够领导人民赢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它就能够取

2、得引导中国走何种道路的主导权,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国家分裂,人民涂炭。五四运动后,国家情势发生很大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到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最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取临时政府被袁世凯窃夺了。,但是是中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各级政权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国执政党的 性质决定了我国 必将成为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条件,新民主主义社会含有社会主义因素主义倾向,资本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带有若

3、干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工人阶级领导权、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如果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并取得最终的主导地位,最后,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改造甚至至消灭,从而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过渡的经济条件。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近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民族工商业得到有私人资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美在华企业而建立起来的。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济条件。,经济条件,国际条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

4、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外交上不承认、经济上禁运、军事上威胁的政策。 1950年的朝鲜战争,使中国与西方本就很紧张的关系更趋紧张。中国不但不可能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获得什么援助,而且连正常的贸易交往都不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特别是苏联在战后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东欧出现一批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亚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新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苏联中国建设进行支援,当时国际上东西方冷战正炽 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VS,西方国家的敌对态度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支援也促使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1929年1933年,由美国引起的经

5、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深陷经济、政治、信仰灾难的恐慌之中,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在危机中不断下降。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华经济掠夺,日本则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辉煌成绩,社会主义的影响力迅速彰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对苏联社会主义表达了好感,他们把苏联的成功归因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知识界在对未来中国发展道路进行思索时,不少人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切追求,社会主义思想由此达到高潮。,国际条件,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来看,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引起大后方知识界、工业界人

6、士对国民党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拒绝组织联合政府,发动内战,使期望治、经济主张。那时,就连主张第三条道路的知识分子也不反对在中国实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工农大众的支持,得到了知识分子的理解,得到了民主党派的拥护。,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就有大同思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普通百姓的追求。大同理想较易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在这方面,孙中山的思想是一个典型。在三民主义中,被孙中山最看重的是民生主义。所谓民生主义,孙中山用的英文词就是socialism。这个英文词通常被翻译成社

7、会主义,孙中山以为翻译成民生主义更好。有时候,孙中山直接用社会主义来说明他的民生主义主张。1912年,孙中山曾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希望做到“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实际上,孙中山所要建立的不是没有资本家的社会,而是不要大资本家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三民主中国人民中是有影响的。这也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历史选择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8、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是照耀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主要矛盾,决定着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和党的主要任务也必法去解决。这就要求中国革命必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国家的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的矛盾。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我国个体

9、农民,义革命来解决。,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应了历史的必然,首先,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只有加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位,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只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个阶迅速发展. 再次,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出是具有现实依据的,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反映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内容: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施,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10、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亦称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年到1957年 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造: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建立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改造。 性质: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造结合起来的总路线。 目地:为了贯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内容: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影响: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

11、系,为社会主义工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l%以下。,成就,这表明了我国的社会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按照一般社会发展规律,封建社会是由资本主义社会来取代,然后再由社会主义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则走了一条特殊的道路。 中国曾经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 这样,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划分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两大历史阶段。在进入了新民主主义可能是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特殊的前途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既不能直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也不可能再走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这样,就有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过渡形态的社会发展阶段,它的历史任务就是充当联系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桥梁。因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首先建立的只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就标志着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开始。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则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