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艺术 (2)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279351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剪纸艺术 (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剪纸艺术 (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剪纸艺术 (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剪纸艺术 (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剪纸艺术 (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剪纸艺术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剪纸艺术 (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剪纸艺术,刀舞下的平面影像,剪纸的表现方法,好吧,开始了。,这就是它剪纸,用一物象征,或以一器谐音,是一种创造,是一项发明,一切发端和创意都来自基层生活体验和感受,是热爱生活和向往美好的表现,是辛勤劳动的艺术结晶。 这就是它剪纸,而它的表现方法一般不平铺直叙,也往往不一语道破,而是多用借物寓意和寄物抒情的方法,让人体味、遐想和发挥,将情、意、趣、物融于一体,含蓄而优美。这是种高雅、浪漫的表现方法,也是种理想化的创作方式,深具人民性和民族特色。,剪纸艺术之书正在打开中,温馨提示:,剪纸的表现方法分类,剪纸的表现方法有很多,单从表现形式上就可分为单色剪纸、填色剪纸、衬色剪纸、染色剪纸、拼色剪纸

2、、勾画剪纸、木印剪纸、折叠剪纸等等。所以这里重点归纳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两种进行讲解。 第一,单色剪纸包含:剪影、阳刻剪纸、阴刻剪纸和阴阳混剪等。 剪影,它是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的,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是剪纸的初步,它只需按心象剪出物体的外部轮廓即可,轮廓完成以后再在剪影上进行粘贴或彩绘。画家徐悲鸿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阳刻剪纸,特点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即镂空剪影的底子,留下线条结构。特征是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阴刻剪纸,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特征是它

3、的每一条线条都不互相连接,这就使其整体必须是块状的结构。,阴阳混剪,根据画稿里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阴刻剪纸平淡厚重、浑然一体,但处理不好易显沉闷板结;阳刻剪纸明朗清晰、玲珑剔透,但太精巧容易显得单薄轻飘。若二者结合,这就使剪纸作品同时拥有了阴阳两种剪纸方法的特点,取长补短。作品继承了其中的优点,摒弃了其中的缺点,使得作品中的线与块能够相互连接在一起,不再单一,疏密相宜、有虚有实、重点突出,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第二,彩色剪纸又称为复色剪纸,其包含:套色剪纸、点色剪纸、衬色剪纸和填色剪纸等。 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一般多采用已完成的阳刻

4、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一般主稿所使用的材料是较厚实的纸,而且颜色宜用深浓色调。 点色剪纸,也叫染色,在生宣纸剪好的成品上用毛笔上各种颜色。这其中有多种点染的方法:在点染时,若要好几层一起点染,那么染料中要加入少量的酒精,便于颜色的渗透。着色是要一种颜色完全干后才可再上另一色。若想展现出渗化效果,那么着色时待前一色半干时即可再上另一色。点色剪纸通常采用阴刻法,便于大块面积留作染色用。,衬色剪纸:以白色的底稿线条做为线条轮廓,选取的最好是阴刻剪纸,在其作品之下衬以各种深红或深蓝颜色,让它们呈现黑白或红白对比显明的效果。 填色剪纸:又称笔彩剪纸,把刻好的主稿张贴在一张白色纸上,然后根据各部位的

5、需要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观看下图开动脑筋,能从中发现剪纸特殊的造型特点吗?,怎么只有二维?,四条腿怎么在同一平面上?,剪纸的特点,结论:中国剪纸的特点 镂空意识,虚与实的结合,各地剪纸的图片欣赏,多彩的剪纸之 金陵十二钗,多彩的剪纸之 龙,多彩的剪纸之 龙,多彩的剪纸之 龙,多彩的剪纸之 龙,多彩的剪纸之 龙,多彩的剪纸之 龙,多彩的剪纸之 龙,多彩的剪纸之 龙,多彩的剪纸之 龙,终 于 结 束 喽 !,谢谢大家!,剪纸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宝库,它有时一语双关,恰到好处。有时风马牛不相及却凑到一起,挖空心思,又带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是农民壮丽的田园诗篇。几千年来,一直吟咏着生命和民族繁衍

6、的主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与木版年画等许多民间美术同出一筹,对文人寓意花鸟画与文学借景抒情描写均产生影响。,各 地 的 剪 纸 之,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汤帝游兴不减,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艳丽景色,以赏心悦目。 这反映了扬州剪纸的源远流长。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剪纸还有一些特别用途,民间剪纸

7、人、纸马及纸钱等,用来祭奠鬼神。大诗人杜甫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诗句,即谓此。1980年春,扬州各界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故乡“探亲“,剪纸艺人作了监真大和尚剪纸,赵朴初先生为之写忆江南词一首,有“明目满城歌过海,神工剪纸与招魂“之句。明清时,扬州剪纸增强了装饰性,欣赏结合实用,既用于妇女儿童的装饰,作为刺绣的底样,剪制鞋花、忱花、台布花、床单花等;也用于民间风俗“仪饰“,如年节图案、喜庆图案、门前花饰、灯采花、龙船花、斗香花之类。民间剪纸艺人凭着一把剪刀,几张宣纸,百般变化,寓意多端,剪出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财喜等等花样来。直至清末民初,扬州仍有不少艺人赖剪纸手艺谋生。 解放后,剪纸

8、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55年,成立了民间工艺社(现为扬州工艺厂),把民间流散的艺人组织起来,并安排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现在他们品种已有1000多种,销售至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著名老艺人张永寿,是扬州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他从12岁起随父学艺,经历了70多个艺术春秋,创作了数千幅剪纸。其主要作品有50年代的百花齐放、70年代的百菊图和80年代的百蝶恋花图三部剪纸集。百花齐放剪纸集出版时,郭沫若同志为之写诗云:“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主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1979年,张永春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

9、号。日本朋友称誉他为“人间国宝“。,扬州剪纸,各地的剪纸之,山东剪纸,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更有特点的是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褥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让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

10、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 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近代,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的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断苦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各地的剪纸之,山西剪纸,民间剪纸产生在劳动者之中,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又直接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凭黄河水、黄土山养育的山西人民具有粗犷豪

11、放、朴实敦厚的气质和性格。他们飞剪走纸,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并显示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特点;雁北的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存关内之隽秀;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 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生活习俗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又形成了丰富的剪纸内容和不同的剪纸样式。,各 地 剪 纸 之,天津剪纸,天津吊钱上的图案以

12、吉祥语或图案组成。用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现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如“年年有余”、“四季平安”、“万事如意”、“增福”、“鸿禧”、“迎春”和“福、寿”等内容。旧时俗阴历二十五日为填仓节,各家各户屋内外用白粉画成囤形,将过年贴的吊钱撕下,裹以粮食和钱,置于圈的正中,预祝物阜年丰。,各地剪纸之,在纸尚未普及以前,居住在黑龙江的蒙、满、索伦、汉人们就已用薄片的金属、绢帛、鱼兽皮、桦树皮等镂空剪刻各种图纹和形象了。 多少年来,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了黑龙江的传统剪纸的鲜明特色。它多采用“剪影起花”(即阴刻)的方式剪出形象,再用松烟熏黑,在画面镂空处的背面衬以五彩纸片,具有白山黑水的东北雪域的、对比强烈、爽朗浓重的风格。这种形式非常适宜贴于墙面,而北疆天寒地冻,窗纸结满厚厚的雪霜,是不便于贴窗花的。由于套衬色的必要,这种剪纸的线条一般粗而且有力,形成的分割也比较整体,以便有充分的黑色线型的分量,压住斑斓色彩对形的干扰。 以山东为主闯关东而移去的内地人,也把各地的窗花剪纸带到黑龙江。她们的作品开始较为固执地坚持着关内汉族不同区域的传统剪制方法和审美趣味,这不仅影响到本地原有的风格,也把内地剪纸纹样的文化象征渗透入其中,生成异域文化的混血儿阴阳并举、刚柔相济、粗中见细艺术独秀的黑龙江剪纸。,山东剪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