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张尚学)第九章 银行的组织、管理及发展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275970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张尚学)第九章 银行的组织、管理及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学(张尚学)第九章 银行的组织、管理及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学(张尚学)第九章 银行的组织、管理及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学(张尚学)第九章 银行的组织、管理及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货币银行学(张尚学)第九章 银行的组织、管理及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张尚学)第九章 银行的组织、管理及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张尚学)第九章 银行的组织、管理及发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银行的组织、管理及发展,商业银行存在的经济原因 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银行的财务运营 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存在的经济原因 1,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构成了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合理前提,高昂的市场交易成本和社会资金供求双方对市场信息拥有的非对称性质则是导致上述结果的两大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存在的经济原因 2,一般均衡理论中的银行业 市场交易成本与银行业 市场信息的非对称性与银行业,一般均衡理论中的银行业,确定性条件下的阿罗德布鲁的简单均衡模型,确定性条件下的阿罗-德布鲁的简单均衡模型,假设条件:(1)只考虑两部门厂商和家庭,不考虑公共部门(如政府和中央

2、银行)。(2)家庭的消费剩余(即储蓄)向厂商的投资转换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两种渠道。(3)假设有时期1和时期2 两时期。(4)只有一种商品,最初由消费者拥有。商品中有一部分在时期1被消费掉,其余部分在时期2 由厂商投资于消费品生产。(5)只有一个代表性的厂商、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和一个代表性的金融中介机构。(6)所有的部门都采取竞争行为。 各主体行为:(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选择其消费组合(C1,C2),储蓄S在金融中介机构存款D+和证券Mn之间分配。消费者的目标函数是在预算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2)厂商行为。厂商选择适当的投资规模和融资结构,包括向金融中介机构贷款和通过金融市场发行证

3、券筹资。厂商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化 (3)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选择贷款供给、存款需求、证券发行量,其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化 (4)一般均衡,即商品市场 、存款市场、信贷市场、金融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 结论:金融中介机构是多余的,市场交易成本与银行业,金融市场上相对高昂的交易成本是散户投资者购买金融证券的主要障碍。金融中介机构由于其规模经济、投资组合、充分信息、专业人才等优势,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市场信息的非对称性与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上,社会资金需方所拥有的市场信息远大于资金供方所获得的有关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市场信息拥有的非对称性。资金供求双方对信息占有的非对称性质导致了两种结果:其一为交

4、易发生前的逆向选择,其二为交易发生后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定义: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对市场信息拥有的非对称性导致了交易前的逆向选择:提供低质量金融产品的公司(资金需方)最积极地寻求买者(资金供方),从而充斥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关于金融产品的充分信息,投资者则倾向于不购买任何公司推销的金融产品。 消除方法:1、私人金融评估机构可以通过收费方式,为资金供方提供关于金融产品质量的信息。 2、政府可以强制性地要求资金的需方(公司债券与股票的发行者)向公众提供真实的市场信息。 3、通过金融中介来克服资金供求双方对市场信息非对称拥有的现象。,道德风险,定义: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非对称性还可能导致

5、交易发生之后的所谓道德风险。当资金供方购入公司债券或股票而成为债权人或股东之后,作为债券与股票出售者的资金需方往往存在隐瞒公司经营及赢利方面的信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强烈动机。 消除方法:1、通过契约约束的方式来限制债务人从事高风险业务并鼓励其从事安全性经营,从而减少对于借出资金的“道德风险”。 2、金融中介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则充分了解借贷公司的实际经营及净资产状况,并且具备监督执行限制借贷公司风险活动的各种契约条规的能力。因此,在银行的参与下,间接融资过程可以消除由于直接购买公司债券所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银行的经营原则 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银行的经营原则,安

6、全性原则 流动性原则 赢利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定义:安全性原则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要求:(1)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2)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3)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流动性原则,定义: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要求:(1)保持一定比例流动性资产 (2)制定一些数量化指标,以此来衡量和反映本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赢利性原则,定义: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

7、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要求:(1)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重(2)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3)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4)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银行职工劳动收入,节约管理费用开支(5)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管机制,减少事故和差错,防止内部人员因违法、犯罪活动而造成银行重大损失。,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资产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定义: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能够主动施以管理的是资产,而不是负债业务;负债则主要决定于客户有无来存款的意愿,银行对此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非但如此,对银行来说,其利润也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因此,资产业

8、务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方面,银行应特别注意恰当地选择资产类型,关注资产结构,尽力在资产业务中协调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三者间的矛盾。 分类:(1)真实票据理论:银行的资金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使贷款随着商业产销过程的完成,随时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以便通过资产的高流动性保证负债的高流动性要求。至于长期贷款,消费贷款等,一般不宜发放,即使非发放不可,其额度也应严格控制在自有资本和其他长期资金来源数额内。此外,这种理论还特别强调,银行办理短期自偿性贷款时,必须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以保证贷款的安全。(2)资产转移理论:转移理论主张,为保证资产的流动

9、性,以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需要,银行应改变资产结构,将部分资金从短期贷款资产中抽回,用以购买信誉高、期限短、具备次级市场条件的证券,需要时可立即将它们转移出去,换回现金。 (3)预期收入理论:贷款的偿还决定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只要其预期收入确实有保证,哪怕贷款期限较长,银行也可贷放;如若预期收入靠不住,即便期限再短,也不能自动清偿。依据该理论,只要确有还款保证,银行就既可发放短期贷款,又可发放中长期贷款;既可发放生产性贷款,又可发放消费贷款。,负债管理理论,定义:负债和资产既然同是银行信贷业务,因而银行就不仅可以主动管理资产,还有理由、有条件、有能力主动管理负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既可以通过加强资

10、产管理来实现,也可以由负债管理来保证;银行可以主动开拓除了存款以外的各种负债渠道,例如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向公众借款甚至搞变相高利率等,广泛向资金市场购买和争夺资金,以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大,并以此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定义:商业银行既不能单纯管理资产,也不能单纯管理负债。因为,无论过于偏重哪一方,都难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协调与均衡。鉴于此,该理论认为,银行必须将资产与负债两方面联系起来,从总体上施以科学管理,全面关注资产与负债对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影响,实现资产和负债在规模、结构、利率等方面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安全性

11、、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最佳组合。 方法:(1)资金集中法 :一种以资产为主的管理方法,其主要出发点是通过对资产的管理,保持信贷资金和银行自身的流动性。 (2)资金分配法:根据不同资金来源的流动性来选择资产的分配方向和分配比例。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不同来源的资金在银行的稳定程度(流动性大小),确定几个“流动性盈利性”资金中心,再根据每个中心的特征及其对资产流动性的要求,将它们分别按不同比重分配到不同的资产形式中去。(3)缺口管理法:A敏感性缺口管理:敏感性缺口管理是一种以谋取更大利差收益而利用利率敏感性差异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方法。这一方法的关键是确定敏感性资金缺口,并对该缺口进行管理,以便在利率

12、变动周期中获得较高、较稳定的利差。B流动性缺口管理:流动性缺口管理是一种通过分析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差额,来表示目前的流动性状况以及对预期流动性的要求,以此为据调整资产与负债结构的管理方法,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确立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应遵循的原则 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构成,确立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应遵循的原则,公平竞争、效率至上的原则 安全、稳健原则 规模适度的原则,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构成,总分行制 单一银行制 银行控股公司制 连锁银行制,银行的财务运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现金流量表 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定义:资产负债表是使用最多的财务报表,是一种存量报表,反映了特定时点上银行的财务状况,是银行经营活动的

13、静态体现。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报告期银行实际拥有的资产总量、构成情况、银行资金的来源渠道及具体结构,从总体上认识该银行的资金实力、清偿能力情况。从连续期间的资产负债表可了解到银行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有助于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构成:(1)资产,包括现金资产、二级准备、证券投资、贷款、固定资产、未清结的客户对银行承兑的负债 、其他资产等(2)负债,包括存款、借款(3)净值,指股东对银行资产的所有权部分,是银行资产与负债之差,包括普通股、优先股、未分配利润、公积金等,损益表,定义:又称为利润表,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财务报表之一。与资产负债表不同,损益表是流量表,是银行在报表期间经营活动的

14、动态体现。银行损益表着眼于银行的盈亏状况,提供了经营中的收支信息,总括地反映出银行的经营活动及成果。利用损益表提供的信息,分析其盈亏的原因,可以进一步考核银行的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对其经营业绩做出恰当评价,并可认识该银行发展趋势,预测出该银行的经营前景、未来获利能力。 构成:(1)收入,包括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2)支出,包括利息支出、非利息支出、提取贷款损失准备(3)利润,随核算口径不同,银行利润有多个层次,如税前营业利润 、税后营业利润、纯利润,现金流量表,定义:又称现金来源运用表,是反映商业银行在一个经营期间内的现金流量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的财务报表 构成:(1)现金来源,主要有三

15、个途径:首先是经营中所得现金 、其次资产减少所得现金 ,最后是增加负债、增发股本所得现金。 (2)现金运用,也分为三个部分:即支付现金股利、支付现金增加资产、债务减少,银行综合业绩评价,定义:综合业绩评价是商业银行运用一组财务指标和一定的评估方法,对其经营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 评价标准: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价值贴现模型: 评价指标:(1)盈利性指标:资产收益率(ROA)、营业利润率 、银行净利差率 、非利息净收入率 、银行利润率 、权益报酬率(ROE) (2)流动性指标:现金资产比例、国库券持有比例 、持有证券比例 、贷款资产比例、易变负债比例、短期资产/易变负债 、预期现金流量比 (3)风险指标: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欺诈风险(4)清偿力和安全性指标:净值/资产总额 、净值/风险资产 、资本充足率指标 、资产增长率和核心资本增长率 、现金股利/利润,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兼并重组加剧 银行经营跨国化 全能银行迅速发展 银行日趋虚拟化、智能化 银行再造加快 以业务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彻底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