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胡铮 第一章 了解物联网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72907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胡铮 第一章 了解物联网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物联网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胡铮 第一章 了解物联网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物联网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胡铮 第一章 了解物联网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物联网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胡铮 第一章 了解物联网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物联网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胡铮 第一章 了解物联网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联网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胡铮 第一章 了解物联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胡铮 第一章 了解物联网(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 联 网,目 录,了解物联网,1,物联网的发展现状,2,物联网的技术组成,3,物联网支撑技术,4,协议与标准,5,物联网的产业应用,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目 录,智能医疗,7,8,9,10,智能家庭,6,第一节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其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 和扩展的一种网络;二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装置、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

2、智慧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第二节 物联网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首次提出物联网,传感网的重要性得到了学术界的充分肯定。,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了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物联网从诞生到成熟将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概念形成阶段(2000年前后)。 技术形成阶段(2010年前后)。 实验验证阶段(2020年前后)。 应用拓展阶段(2020年之后)。,第二节 物联网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物联网产

3、业兴起的背景,一、国内外形势背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美国“智慧地球”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物联网的追捧。,2004年日本提出了“U-Japan”战略,是从国家工业角度提出的重大信息发展战略。,2009年,物联网更是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进行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科学院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北京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二、技术背景,除国内外形势的发展

4、需求外,技术的逐步成熟,也催生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国际和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在物联网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在物流、零售、工业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物联网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业内人士称之为“感知中国”的“发展源年”。,第三节 物联网产业兴起的背景,第四节 物联网的基本框架,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见图1-1)。相应地,其技术体系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以及公共技术(见图1-2)。,图 1-1 物 联 网 的 结 构,图 1-2 物 联 网 技 术 体 系 框 架,第四节 物联网的基本框架,

5、一、感知层技术,感知层用于实现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涉及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采集、二维码和实时定位等技术。,二、网络层技术,网络层用于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连功能,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三、应用层技术,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的应用。,第四节

6、 物联网的基本框架,四、公共技术,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QoS)管理。,第四节 物联网的基本框架,第五节 物联网的相关机构,一、工业和信息化部传感器网络标准化工作小组,2009年9月11日成立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化工作小组。,二、物联网产业联盟,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于2009年11月1日在清华同方科技广场召开。,三、传感(物联)网联盟,传感(物联)网联盟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用户牵引、研究所与高校深度参与的技术产业联盟。,四、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五、无锡物联网产业

7、研究院,2009年1月7日登记成立,第六节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术。其中,RFID又被公认为是物联网的构建基础和核心。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的专家认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物体标识、体系架构、通信和网络、安全和隐私、服务发现和搜索、软硬件、能量获取和存储、设备微型小型化和标准等内容。,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扰。其实质是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8、。,第七节 物联网的实现步骤,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它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特征,其实现步骤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层次,如图1-3所示。,图 1-3 物 联 网 技 术 的 实 现 步 骤,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以及M2M(Machine to Machine)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网关等.,网络层是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是相对成熟的部分,现有可用的网络包括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应用层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领域技术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利用现有手机、计算机、PDA等终端实现应用。,物联网的系统应用流程如下:,(1)对物体静态和动态的属性进行标识,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2)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计算机或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第七节 物联网的实现步骤,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