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学习小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72888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斑马鱼学习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斑马鱼学习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斑马鱼学习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斑马鱼学习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斑马鱼学习小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斑马鱼学习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斑马鱼学习小结(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小结-斑马鱼 2016 . 07,斑马鱼简介。 斑马鱼品系及鉴定。 斑马鱼的养殖。 斑马鱼的繁殖。 斑马鱼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斑马鱼简介。 斑马鱼品系及鉴定。 斑马鱼的养殖。 斑马鱼的繁殖。 斑马鱼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生物学特征 斑马鱼(Barchydanio rerio)为淡水鲤科鱼类,原产于南亚, 是一种常见热带鱼。 体色:银或金色,覆有蓝或紫色的横纹,背部呈浅橄榄黄色。 食性:杂食性,可摄食人工饲料和各种天然活饵料如水蚤。,斑马鱼的发展历程 斑马鱼是重要的模式生物。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毒理学、环境和农业科学等领域。 1972年,美国俄勒冈大学George Streisinge

2、r首先利用斑马鱼研究了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和建立模式动物。,模式生物的共性: 取材容易 操作简便 性状与生理(包括生理、病理等)特性相对稳定。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的特点: 发育迅速、性成熟快。胚胎24h发育成形,3个月性成熟。 便于观察和操作。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透明。 产卵量大。每尾雌斑马鱼一次产卵200枚以上,每周可产1次。 体型小,养殖成本低。体长约3cm,对水质要求不高,可高密度养殖。,斑马鱼简介。 斑马鱼品系及鉴定。 斑马鱼的养殖。 斑马鱼的繁殖。 斑马鱼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斑马鱼品系 全球已鉴定和建立1万种以上斑马鱼品系。 所有品系可归为三类:野生型、转基因型、突变型。 转基

3、因型和突变型品系为野生型品系经人工处理后得到。 野生型品系: 从自然界获得的,在实验室内经过多代培育后获得的遗传背景清晰的斑马鱼品系。 现有约29种野生型品系。 常用野生型品系:AB、Tu、TL和WIK。,品系鉴定 荧光鉴定:主要用于转基因品系的鉴定。 表型鉴定: 基因型鉴定:,主要用于突变品系的鉴定。,野生型品系鉴定方法-微卫星DNA 微卫星DNA(简单重复序列):因重复单元数目及重复程度差异造成的同一基因座位在特定物种的群体中能有很多等位基因,呈现出较高的多态性。 转基因型品系常用鉴定方法-荧光鉴定 突变型品系常用鉴定方法-表型鉴定、基因型鉴定,斑马鱼简介。 斑马鱼品系及鉴定。 斑马鱼的养

4、殖。 斑马鱼的繁殖。 斑马鱼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斑马鱼养殖技术 光照周期/暗周期:14hrs/10hrs 温度:28.5 pH:7.2-7.6 溶解氧:6.0mg/L 电导率:500-1500us 盐度:0.5-1g/l CL2:0mg/l NH3/NH4+:0mg/l NO2-:0mg/l,斑马鱼养殖系统,斑马鱼简介。 斑马鱼品系及鉴定。 斑马鱼的养殖。 斑马鱼的繁育。 斑马鱼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斑马鱼的雌雄辨别: 雄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棕黄色,条纹显著; 雌鱼体较肥大,体色偏蓝,臀鳍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斑马鱼的挑选: 鱼龄6-12月,体长3cm,健康、活力强,性

5、腺发育IV期以上; 斑马鱼繁殖用水要求: pH6.5-7.5,硬度6-8,水温25-26。 配对: 按雌雄比例1:1或1:2鱼置于交配缸内,保持环境安静; 使其自然产卵和受精。放养密度为1对/1.5L。 受精卵收集: 一般头天晚上放入,第二天上午可收集受精卵,种鱼捞出另养。 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斑马鱼繁殖过程,15,斑马鱼各阶段饵料,斑马鱼简介。 斑马鱼品系及鉴定。 斑马鱼的养殖。 斑马鱼的繁殖。 斑马鱼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通过静态法、半静态法或流水式试验方法,将野生型成年斑马鱼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化学物质的水体中96h,记录斑马鱼中毒症状和死亡率,并求出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18,试验步骤,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 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的记录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的分析 农药生态安全性评估,Thanks Any Question?,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