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国政 第13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72750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国政 第1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国政 第1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国政 第1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国政 第1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国政 第13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国政 第1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国政 第13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章 宏观经济政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种类及政策目标;理解各种政策工具应用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种政策运用的局限性及解决办法。 技能目标: 能够说明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及作用范围;能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熟练分析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政府调控,涉及三方面问题:,为何调控-要同时实现四大目标 拿何调控- 财政政策两个工具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 如何调控- 运用 萧条时扩张 繁荣时紧缩,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四大目标存在着内在的

2、矛盾: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因为居民有钱了就要购买外国商品,这就会形成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因为它会造成通货膨胀。,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类型: 需求管理 供给管理 对外管理,13.2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是指为了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支出政策和政府收入政策。,二、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支出 -政府工程支出:兴建基础设施。 政府购买: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 转

3、移支付:各种福利支出、补贴。 财政收入 - 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 其他税收 (财产税),三、财政政策的应用,在经济萧条的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减税和增支,减税可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消费和投资;政府支出的增加则直接刺激总需求,从而可能使经济走出萧条。 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则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增税和减支的方式,增税可以减少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减少政府支出则直接使总需求下降。,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各种转移支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也就是自动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使其降温,而在经济过冷的时候使其升温。 通货膨胀时期,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加,所适用的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

4、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消费和投资可以减少,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程度。 经济萧条时期,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所适用的所得税率下降,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消费和投资也可以增加,从而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内在稳定器的这种自发调节作用有望缓解经济的过热或者过冷,但是这种调节作用的力度是有限的。所以在关键时期还是要靠财政货币政策的干预,自动稳定器只能起到配套作用。,四、赤字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第一,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

5、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借债发展,发展还债。,13.3 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和信用规模的管理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经济政策。与财政政策一样,它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之一。,二、货币银行制度及其功能,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1)中央银行及其职能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2货币的基本知识 (1)货币的职能 (2)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

6、 3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三、货币政策工具,(一)主要工具 1.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目的: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更为了通过对准备率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 如降低准备率,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提高准备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3.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

7、行贷款所付的利息率就称贴现率。 政策有:变动贴现率,变动贴现条件。 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反之,则相反。,(二)其它货币政策工具,道义劝告 垫头规定(规定证券交易的自有资金比例) 利息率上限 规定分期付款的比例及期限 上述工具有一定的作用。,四、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增加,人们购买债券,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消费和投资增加,起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反之。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直接目标是利息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 债券收益 债券价格= 利息率 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通过物价水平影响生产。,五、相机抉择

8、,在繁荣时期,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就能起到减少货币供给,遏制总需求的作用,降低通货膨胀率。 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就能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增加就业。,13.4 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一、收入政策 为了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目的在于影响和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收入政策的手段 :,1工资物价冻结 禁止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工资与物价 2税收控制手段 政府

9、规定货币工资增长率,即工资指导线,以税收为手段来付诸实施 3社会福利政策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二、产业政策,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各生产企业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 1产业政策的目标 (1)实现经济振兴 (2)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 (3)实现产业技术进步,2产业政策的种类 (1)产业组织政策 (2)产业结构政策 (3)产业布局政策,3产业政策的具体措施,(1)对厂商生产活动的限制 (2)反垄断政策 (3)国有化政策,能力训练,1.单项能力训练 2.综合能力训练 3.复习思考题 教学案例与训练题参考资料:李国政主编经济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