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英 主编 项目八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71614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英 主编 项目八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社会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英 主编 项目八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社会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英 主编 项目八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社会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英 主编 项目八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社会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英 主编 项目八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英 主编 项目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英 主编 项目八(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社 区,第一节 社区概述,一、什么是社区,(一)社区的定义,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首次提出了社区一词. 从各种定义的出发点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从地域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另一类从功能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由相互关联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社区一般指聚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 社区包括以下四个含义 1、社区总要有一定的地域 2、社区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群 3、共同的社会私生活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 4、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二)社

2、区的分类,1、按纵向的时间划分 (1)传统社区 (2)发展中社区 (3)发达社区 2、按横向的空间划分 (1)自然社区 (2)专能社区 (3)法定社区 (4)精神社区 3、按社区的结构及其综合特点划分 (1)农村社区 (2)城市社区,二、社区构成要素,1、共同生活的人群 2、一定的地域条件 3、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 4、自己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5、感情和心理上的认同感 6、社区的时间要素,三、社区研究的理论,(一)西方社区研究的理论,西方社区研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产生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和大发展阶段。,1、西方社区研究的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其标志是:1877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

3、尼斯出版了社区与社会一书,书中第一项对社区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2、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和韦伯进行的社区研究表明社区研究的理论进一步发展起来。 3、20世纪前半期,以美国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社区研究,表明西方社区研究理论进入了大发展阶段。,(二)马克思主义者对社区理论的贡献,第二节 农村社区,一、农村社区的构成,(一)农村社区的定义,农村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农业生产的非密集人口,1、土地为主要财产,也是农业的根本 2、家庭是生产经营的单位 3、村落和邻里构成社会群体 4、以集镇为中心村落,(二)农村社区的构成,二、农村社区的类型和特点,(一)农村社区的类型,1、按生活和职业内

4、容划分 可以将农村社区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山村等 2、按聚落形态划分 可以将农村社区分为散村、路村、团村 3、按行政组织划分 可以将农村社区分为自然村、行政村等,(二)农村社区的特点,1、人口密度低,社区成员同质性强 2、经济活动简单,自给自足性强 3、家庭在生活中地位重要,血缘关系浓厚 4、生产活动季节性强,生活节奏慢 5、人际关系密切,具有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三、农村社区的发展,(一)传统、封闭的生活方式逐渐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 (二)农村社区人口非农业化速度加快 (三)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变为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结构,第三节 城市社区,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一)城市的起源,城

5、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具有多种社会分工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二)城市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城市。,城市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2、城市化的质量提高了 3、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二、城市的类型和特点,(一)城市的类型,1、按人口数量划分 (1)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大城市:50100万人,如:沈阳、大连、广州 (3)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属于这一类。 (4)小城市:1020万人,一般的县级市 (5)城镇:

6、2000人10万人口,杭州市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60.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77万人,增长1.4%。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362.91万人,非农业人口297.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72,死亡率为5.4 ,自然增长率为3.33。,2、按城市履行的主要功能划分 (1)综合性城市 (2)工业城市 (3)商业城市 (4)宗教城市 (5)大学城市 (6)科技城市 (7)旅游城市 (8)革命纪念地,3、按地理位置划分 (1)沿海城市 (2)内地城市 (3)边境城市,4、按照行政建设隶属关系划分 (1)直辖市 (2)省辖市 (3)县级市 (4)地区城市,(二)城市社区的特点,1、人口密度和社会

7、活动高度集中 2、社会结构复杂 3、社区成员异质性强,生活方式多样化 4、人际关系松散 5、家庭规模和职能缩小,血缘关系淡薄,三、城市社区的功能,(一)经济中心 (三)文化中心 (二)政治中心,第四节 社区互动中的城市化,一、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个经济的范畴,又是历史的范畴。它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二)城市化的出现及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城市化的深刻根源。,从英国工业革命揭开序幕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至今,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17601851年城市化的初始阶段。 2、18511950年,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阶段 3、1950年到现在,城市化进程进

8、入了一个转折时期,(三)城市化的意义,1、城市化是消灭城乡对立伟大目标的具体途径 2、城市化,促使城市的功能不断增加且走向专业化 3、城市化引起了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变化,二、西方城市化道路,(一)西方城市化的突出问题,1、适当、良好的住房供应不足,低标准的住房破损,缺少设备 2、交通拥挤,事故频繁,车速缓慢 3、社会歧视严重,犯罪率上升 4、能源短缺,价格上涨,环境污染严重,(二)西方国家调整城市化的措施,三、我国的城乡关系,1、封建社会我国的城乡关系 2、计划经济下我国的城乡关系 3、我国城乡的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 国家广泛存在的城乡生产和组织 的不对称性,也就是落后的传统

9、农业部门和现代的经济部门并存、 差距明显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城乡二元结构”是什么? 1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 2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3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 垒,事实上是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四、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一)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我国的城市化道路 1、城乡协调发展的融合理论 (1)优先发展农村社区的模式 (2)重点发展城市理论 (3)城乡协调发展一体化理 2、城乡协调发展的布局理论,(三)转型时期城市化的特点 1、同质性日益减弱,异质性更加增强 2、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3、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发达 4、产品经济逐渐市场化,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