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实训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恩沛 2-7 交流电路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71421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分析实训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恩沛 2-7  交流电路 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电路分析实训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恩沛 2-7  交流电路 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电路分析实训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恩沛 2-7  交流电路 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电路分析实训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恩沛 2-7  交流电路 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电路分析实训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恩沛 2-7  交流电路 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路分析实训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恩沛 2-7 交流电路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分析实训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恩沛 2-7 交流电路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交流电路,1.实训目的,通过实训,加深对交流电路的理解,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掌握测量交流电路等值参数的方法,掌握荧光灯功率因数提高的实验研究方法。,2.实训内容,1)电阻、电容和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特性的研究(基本技能性实训)。 2)交流电路等值参数的测量(基本技能性实训)。 3)荧光灯功率因数提高的实验研究(设计性实训)。,7.1 电阻、电容和电感 在交流电路中特性的研究,7.1.1 实训目的 1) 加深对交流电路的理解。 2) 熟悉电阻、电容和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 3) 掌握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测量方法。,7.1.2 实训原理,1. 电容元件 当电压一定、C值一定

2、时,角频率越高,电容器的容抗Xc就越小,流过电容器电流就越大。反之,角频率越低,容抗Xc就越大,流过电容器的电流就越小。 流过电容的电流超前电压90。在直流情况下,容抗为无穷大,电容相当于开路。,2. 电感元件 当电压一定、L值一定时,角频率越高,电感的感抗XL就越大,流过电感的电流就小。反之,角频率越低,感抗XL就越小,流过电感的电流越大。 流过电感的电流落后电压90。 在直流情况下,感抗为零,电感相当于短路。,7.1.4 实训内容与步骤,电路如图7-1所示。电路参数:交流电源Us1220V(或调压器),直流电源Us2220V,白炽灯泡40W/220V,电感线圈L300mH/300V(或日光

3、灯镇流器),电容C1F/500V,电阻R30/5W,S1S5为转换开关。,实验电路,7-1 电容和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实验电路,1. 电阻实验,1)接通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1和S2,电阻支路接通,灯泡发光。不断接通或关断开关S5,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并记录直流电流值和电压值。 2)关断直流电源,接通交流电源,重复上述过程。不断接通或关断开关S5,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并记录交流电流值和电压值,填入表7-2中。,2. 电感实验,1)接通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1和S3,电感支路接通,灯泡发光。不断接通或关断开关S5,观察灯泡的亮度,并记录直流电流值和电压值。 2)关断直流电源,接通交流电源,重复上述过程

4、。不断接通或关断开关S5,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并记录交流电流值和电压值,填入表7-3中。,3.电容实验,将电感换为电容,重复以上过程。闭合开关S1和S4,电容支路接通。 然后不断接通或断开与电容并联的开关S5,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并记录电流值和电压值,填入表7-4中。,7.1.6 注意事项,1)换接交直流电源时,一定要先关断电源,停电操作。 2)使用自耦调压器时,输入端与输出端绝对不能接反,以确保实验安全。 3)要始终保证调压器从0位起调,用后退回0位。 4)电感、电容是储能元件,实验完成后要对地放电。 5)实验时,要保证不接触带电部分,只接触绝缘部分。,7-1 实训项目完,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制,

5、7.2 交流电路等值参数的测量,1) 加深对交流电路的理解。 2)掌握测量交流电路等值参数的方法。 3)基本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实验研究方法。,7.2.1 实训目的,7.2.2 实训原理,1.三表法 在交流电路中,测量负载等值参数的方法很多,可用欧姆表或电桥直接测得,也可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分别测出U、I、P三个量后,再通过计算得出,这种测量方法称为三表法,它是测量交流电路等值参数的基本方法。,用三表法测出U、I、P三个数值后,还不能判别被测阻抗Z是等值容性,还是等值感性,因此,还需用下述方法来确定: 1)功率因数表测量法 用功率因数表可以直接测出被测阻抗的值,超前为容性,滞后为感性

6、。 2)示波器观察法 用示波器直接观察电压和电流波形的相位是超前或滞后来确定,电流超前电压为容性,电流滞后电压为感性。,2. 感性、容性的判断,被测阻抗模较大时,采用电压线圈前接法,如图7-2所示。 被测阻抗模较小时,采用电压线圈后接法,如图7-3所示。 电路图中的“”号表示功率表电流线圈与电压线圈的同名端。,3. 接线方法,4.电压线圈前接法,图7-2 电压线圈前接法,5.电压线圈后接法,图7-3 电压线圈后接法,7.2.4 实训内容与步骤,电路如图7-4所示。电路参数:单相调压器0230V, R20/5W,白炽灯泡40W/220V,电感线圈L300mH(或变压器36V绕组),C10F/50

7、0V,Z为被测元件。,图7-4 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等值参数电路,操作步骤,1)测量阻抗Z为R时的等值参数,用两盏40W/220V白炽灯泡代替R阻抗。 2)测量阻抗Z为L、C串、并联时的等值参数,即电感线圈L300mH与电容C10F串联或并联的等值参数。 3)测量阻抗Z为R、L、C串、并联时的等值参数,即电阻R20,电感线圈L300mH、电容C10F串联或并联的等值参数。,7.2.6 注意事项,1)功率表的同名端,应按规定接法连接在一起,否则模拟式功率表指针表反偏,而数字表无显示。 2)使用功率表测量时,必须正确选择电压量限与电流量限,否则功率显示误差较大。 3)电流表量程要大于或等于计算电流的

8、最大值;电压表量程要大于或等于计算电压的最大值,而且电流表与功率表电流量程要一致,电压表与功率表电压量程要一致。,4)调压器输入端与输出端绝对不能接反,以确保实验安全。 5)要始终保证调压器从0位起调,用后退回0位。 6)改接电路,一定要在断电情况下进行。测量电感、电容值时,要先断电再对储能器件放电后进行。,7-2 实训项目完,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制,*7.3 荧光灯功率因数提高的实验研究 (设计性实训),1) 加深对荧光灯工作原理的理解。 2)了解提高荧光灯功率因数的实验研究方法。 3)初步掌握设计性实训的思路和方法。,7.3.1 实训目的,7.3.2 实训原理,1)荧光灯是一种感性负载,它是由

9、灯管、启辉器和镇流器(带铁芯电感线圈)组成,可以看成是一个等值电感L和一个等值电阻R串联电路,如图7-5所示。,图7-5 荧光灯电路,2)接通电源后,启辉器发生辉光放电,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点接通,将灯丝预热,使它发射电子。启辉器接通后,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却,又把触点断开,这时,镇流器会感应出高电压加在灯管两端使灯管放电,产生大量紫外线,被灯管内壁的荧光粉吸收后,幅射出可见光,荧光灯就开始正常工作。 3)启辉器相当一只自动开关,既能自动接通电路,加热灯丝;也能自动断开电路,使镇流器产生高压,激发管内气体电离放电而发光。,4)镇流器的作用除了感应高压使灯管放电外,在萤光灯工作时,还起限流作

10、用。由于镇流器是一个电感量较大的线圈,因而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不高。 5)由于荧光灯是感性负载,工作时,不但从电源吸收有功功率,还要吸收无功功率,电路功率因数较低。 6)为了提高功率因数,通常在萤光灯接电源两端并联一个电容器C。实验时,可并联一个可变电容器,当电容量逐渐增加时,功率因数也随之增大。当调节C值合适时,可使功率因数提高到1。若C值过大,则会产生过补偿,使电路成为容性;若C值过小,则电路为感性。,7.3.4 实训内容与步骤,实验电路如图7-6所示。电路参数:30W/220V萤光灯套件(灯管、启辉器和镇流器),可变电容器210F/500V。,图7-6 提高荧光灯功率因数的电路,操作步骤,

11、实验电路按图7-6接线。在各支路串联接入电流表插座,再将功率表接入线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荧光灯正常发光。 1)调节可变电容器的容值,先使C0,测总电压U、镇流器电压UL和灯管电压UA。然后测总电流I、灯管支路电流IA、电容支路电流IC和功率P,将测量值填入表7-8中。 2)逐渐增加电容C的容值,但不要超过6F,否则电容电流过大。测量各容值下的总电流、各支路电流、总电压和各支路电压值,并填入表7-8中。,7.3.6 注意事项,1) 荧光灯启动电压一般在180V左右。萤光灯启动时,电流较大(约0.65A),工作电流约0.45A,注意仪表量限选择。 2)功率表的同名端应按规定接法连结,否则在模拟式功率表中,表的指针将发生反向偏转,而数字式功率表则无显示。,3)在实验过程中,调压器的输出电压要保持220V,以便对测量数据进行比较。 4)在启动荧光灯或并联电容之后,电流表必须串联在总支路上。 5)荧光灯不能启辉时,应检查启辉器是否良好以及接触是否可靠。,7.3.7 设计报告要求,主要内容: 1)实训目的、基本原理和实训设计方案。 2)电路图、所需仪表、元器件和电路参数。 3)实训内容和操作步骤。 4)数据测量与分析。 5)设计总结。,7-3 实训项目完,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