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吴志清 主编 经济学第十一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71419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吴志清 主编 经济学第十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吴志清 主编 经济学第十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吴志清 主编 经济学第十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吴志清 主编 经济学第十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吴志清 主编 经济学第十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吴志清 主编 经济学第十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吴志清 主编 经济学第十一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引言,一国经济是有周期波动的,经济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美国有这么多专家学者,政府有如此多的高参智囊,尽管如此,美国依然不能改变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走了一个很长的增长周期,经历了8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它的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经济增长率高,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新经济”。甚至有人认为,美国改变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理论,他们的经济只有增长,没有衰退。但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经济出现了很多问题。“911”恐怖事件的发生,大公司会计造假丑闻暴光,导致人们对所有大公司不相信,在美国出现

2、了公司信用危机。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经济从高峰跌入低谷。,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二、经济周期的分类 三、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经济周期是以商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与复苏四个阶段所组成,并重复出现。 繁荣,即经济活动的扩张的或向上的阶段。其特征为生产、投资迅速增加,信用扩张,物价上升,就业增加,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繁荣的最高点称为顶峰。 衰退,即由繁荣到萧条的过渡阶段,这时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低于正常水平。 萧条,即经济活动的收缩的或向下的阶段。其特征为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

3、生产急剧下降、投资大量缩减,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大量企业倒闭,失业严重,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 复苏,即由萧条转为繁荣的过渡阶段,这时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1)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现象。 (2)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波动,这种波动引起了价格、利率和就业等的波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3)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案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周期可能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比如,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经济周期

4、的特点是产出和价格的同向大幅波动。而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先后进入所谓的“滞胀”时期,经济大幅度衰退,价格却仍然猛烈上涨,经济的停滞与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存。而80-90年代以来的经济波动幅度大大缩小,并且价格总水平只涨不跌,衰退和萧条期下降的只是价格上涨速度而非价格的绝对水平。当然,这种只涨不跌是指价格总水平而非所有的具体商品价格,具体商品价格仍然是有升有降。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韩国、东南亚国家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一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但是,全球经济并没有陷入全面的危机之中,欧美国家经济持续向好。 经济周期阶段可由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值的高低来判断,如GN

5、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汇率等,二、经济周期的分类,中周期,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于1860年提出,认为每个周期是910年,由繁荣、危机和清偿三个阶段组成,又称“朱格拉”周期。 短周期,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于1923年提出,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大周期与小周期两种。小周期平均长度约为40个月,大周期则是小周期的总和,一个大周期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平均长度为40个月的周期,所以,又称“基钦”周期。,二、经济周期的分类,长周期,由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于1925年提出,认为有一种较长的循环,其长度平均为50年左右,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已经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

6、彼特于1939年综合了以上三种周期理论,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六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30年提出,存在一种与建筑业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的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这也是一种长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三、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一)纯货币理论 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周期是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二)投资过度理论 认为过度投资造成资本品生产行业超过消费品生产行业的增长,出现经济繁荣;这种经济结构失衡,又必然会造成资本品过剩,发生经济萧条。,三、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三)创新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是正常的,是创新所引起的旧均衡的

7、破坏和向新均衡的过渡。 (四)心理周期理论 预期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乐观与悲观预期的交替引起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五)消费不足理论 经济中出现萧条是因为社会对需求的消费品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这种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又在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平,所造成的穷人缺乏购买力,而富人储蓄过度。,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二、经济增长模型 三、从零经济增长理论到可持续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理论概述,(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产品和劳务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及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增长率来表示。 特征是:(1

8、)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2)生产率的高速增长。(3)经济结构的迅速变革,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等。(4)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迅速变化,如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城市文化等。(5)增长是世界性的,但全世界的增长又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技术的潜力可能达到的最低水平。,案例,在1965年,日本的经济和美国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在那以后的25年中,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是43,而美国只有16,结果到了1990年,日本的人均收入已从相当于美国的18上 升到78。这说明经济增长率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人民相对生活水准的变化。,(

9、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是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探讨经济增长的稳定发展的途径。 第二个时期是6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是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寻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之后,这一时期研究了经济增长的极限,即经济能不能无限增长与应不应无限增长的问题。,(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到了8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理论有了新突破。这种突破主要在这样两点上: 第一,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是有区别的。增长理论以发达国家为对象,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为中心,称为增长经济学。发展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以从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为中心,称为发展经

10、济学。 第二,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因素内在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青年经济学家,建立了把技术作为经济增长模型内生变量的新经济模型,说明了技术因素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以及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二、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模型是要通过对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之间量的关系的分析来解决这样三个问题:第一,在长期中是否存在一种稳定状态的增长;第二,实现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是什么;第三,这种均衡增长是否有稳定性。总而言之,经济增长模型是要寻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途径。,(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1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 第一,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即可以作为消费品,

11、也可以作为资本品。 第二,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为固定技术系数,即它们在生产中的比率是固定的、不能互相替代。 第三,规模收益不变,即生产规模扩大时,不存在收益递增或递减。 第四,不考虑技术进步,即生产技术水平是即定的。,2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实际增长率 ( G ),有保证的增长率 ( Cw),自然增长率( Cn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在长期中,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 (Gw Gn ) 时,由于有保证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将会出现长期停滞。反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

12、长率 ( Cw Cn ) 时,由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不会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将会出现长期繁荣。所以,应该使这三种增长率达到一致。,(二)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 新古典模型也假设,只生产一种产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 资本与劳动 ) ,以及规模收益不变。 2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公式,这一模型的含义是: 第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第二,资本一劳动比率是可变的,从而资本一产量比率也就是可变的。这是对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重要修正。 第三,资本一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二)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13、在长期中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即对凯恩斯储蓄等于投资这一短期均衡条件的长期化。这种情况下,如果储蓄倾向不变,劳动增长率不变,则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就是经济增长率 ( Y/Y ) 与资本存量增长率 ( K/K ) 必须相等,即 Y/Y=K/K,(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1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假设 这一模型以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重点,它的基本假设是: 第一,社会成员分为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两个阶级。 第二,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是不变的。 第三,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2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公式,在一资本产量比率不变的情况

14、下,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储蓄率越高则增长率越高,而要提高储蓄率,就要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使利润在国民收入中占更大的比例。因此,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这是新剑模型的重要结论。,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要使经济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下去就必须保持一个一定的储蓄率,社会储蓄率取决于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以及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前者是不变的,因此,要保持一定的储蓄率就必须使国民收入中工资与利润保持一定水平。这个过程也是通过价格调节实现的。如果利润在国民收人中的比率加大,则储蓄率提高,投资增加,结果最终工资增加,储蓄

15、率下降。这是增长过快的结果。反之,如果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减少,则储蓄率下降,投资减少,结果最终工资下降,储蓄率上升,这是增长过慢的结果。 经济要稳定增长,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要保持一定比率,但这一比率并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增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利润的比率在提高,工资的比率在下降。,案例2005世界经济增长 中国和印度为火车头,联合国2006年1月2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将延续2005年温和增长的趋势,保持略高于3的中等增长速度,中国和印度仍将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这份名为“2006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的年度报告认为,2005年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减缓趋势

16、在2006年仍将难以反弹。 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减缓至31,欧洲经济难有起色,增长21,日本经济增长预计能维持在现有水平,约2。相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强劲增长势头只是略有减缓。基于低利率,低通胀以及对初级商品的强劲需求等有利国际经济环境,报告预测发展中国家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会超过55,而去年和前年增长率则分别为57和66。5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可能更为良好,其平均增长率会达到66。,三、从零经济增长理论到可持续发展理论,(一)从“零增长”到“可持续发展” 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 书中把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五种相互关联的因素综合成一个“世界模型”,输入数据,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现在的世界体系在2100年以前必然崩溃的结论。要避免崩溃,必须使人口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实现人口的零增长;还要使投资率等于折旧率,实现经济的零增长。“零增长”是罗马俱乐部发展观的核心。,(一)从“零增长”到“可持续发展”,1980年,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