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资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71097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鸟类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鸟类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鸟类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鸟类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鸟类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鸟类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类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鸵鸟鸵鸟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鸵鸟) ,特征为脖子长而无毛、头小、脚有二趾。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现代鸟类中最大的鸟,高可达3米,颈长,头小,脖子长裸,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飞,腿长,脚有力,善于行走和奔跑。雌鸟灰褐色,雄鸟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头小,宽而扁平,颈长而灵活,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红色;喙(Beak)直而短,尖端为扁圆状;眼(Eyes)大,继承鸟类特征,其视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Eyelashes)。后肢甚粗大,只有两趾(Toes)(第、趾),与一般鸟类有三四趾不同,是鸟类中趾数最少者,内趾(第趾)较大,具有坚硬的爪(Claw),外趾则无

2、爪。后肢强而有力,除用于疾跑外,还可向前踢用以攻击。翼(Wings)相当大,但不能飞翔,主要是因为胸骨(Sternum b.)扁平,不具龙骨(Keel b.)突起,锁骨(Clavicle b.)退化,且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毛蓬松而不发达,缺少分化,羽枝上无小钩(Barbs),因而不形成羽片。显然,这样的羽毛主要功用是保温。成熟的雄鸟(Adult cock)体高1.752.75公尺,体重60160kg。雄性成鸟全身大多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之羽毛为白色,且呈美丽的波浪状;白色的翅膀及尾羽衬托着黑色的羽毛,让雄鸟在白天时格外显眼,它的翅膀及羽色主要是用来求偶。雌性(Hens)毛色大致

3、与雄鸟相似,只是毛色棕灰不像雄鸟那么艳丽。幼鸟(Chicks)羽色棕灰斑驳,须经数次换羽,至两岁时才能达到成鸟的羽色。此毛色主要是为了便于伪装。两性幼雏长得非常相像,甚至年轻的鸵鸟也相差很少,到目前为止仍无法从外貌分辨雌雄,只能从性器官去区别。鸵鸟的性器官在成熟前都很小;雄性鸵鸟具交配器,在交配季节,成熟雄鸟的睾丸(Testis)有人的拳头般大小,但在非繁殖期又会萎缩,直到下一个繁殖季才又会膨大。鸵鸟之骨盆为封闭形,左右耻骨(Pubis b.)在中线形成瘉合。值得注意的是,鸵鸟的排尿和排粪是分开的,这与其他鸟类不同。鸽子鸽属,是鸠鸽科的一属,俗称鸽子,包括各种小型中型和大型的鸽子,其中有我们今

4、天常见的鸽子,即原鸽。鸽形目鸠鸽科 鸟属 鸽种。鸽子亦称飞奴、鹁鸽,鸽子的祖先是野生的原鸽。早在几万年以前,野鸽成群结队地飞翔,在海岸险岩和岩洞峭壁筑巢、栖息、繁衍后代。由于鸽子具有本能的爱巢欲,归巢性强,同时又有野外觅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类所认识,于是人们就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鸽子作为家禽饲养。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5000年以前,埃及和希腊人已把野生鸽训练为家鸽了。鸽子喜欢吃石子,这与它的特殊消化系统有关。鸽子没有牙齿,食物直接吞入食道,再贮存在肌胃里。鸽子的肌胃很坚韧,胃壁肌肉发达,内壁有角质膜,石子贮存在胃腔内。食物进入肌胃后,胃壁肌肉收缩,角质膜,石子,食物相互摩擦,把食物磨碎。因此

5、,石子相当于牙齿的作用,所以,鸽子为了消化食物,必须不断地吞食石子。鸽子一般只能消化掉60%的食物,剩下的都随粪便排掉。有野鸽和家鸽两类。野鸽主要有岩栖和树栖两类。家鸽经过长期培育和筛选,有食用鸽、玩赏鸽、竞翔鸽、军用鸽和实验鸽等多种。公元前3000年,埃及王朝第五代就有养鸽记载。中国养鸽也有悠久的历史。据四川芦山县汉墓出土陶镂房上的鸽棚推断,最迟在公元206年民意已在养鸽之风。当今世界各大洲都有各自的野生鸽和家养鸽。人们对鸽子的分种统计不尽相同。据日本动物的大世界百科介绍,地球上的鸽子有5个种群,250种;而日本万有大事典记载谓鸠鸽科的鸟类多达550种。从众多的各具特点的野生原鸽,进化到多种

6、多样的家鸽,说明今天的家鸽是一种多源性的产物。豆雁豆雁身长66 - 88 cm,翼展70 - 87 cm,体重3000 - 4100 g,寿命17年。1属大型雁类,外形大小和形状似家鹅。两性相似。头、颈棕褐色,肩、背灰褐色,具淡黄白色羽缘。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初级覆羽黑褐色,具黄白色羽缘,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褐色,最外侧几枚飞羽外翈灰色,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白色。喉、胸淡棕褐色,腹污白色,两胁具灰褐色横斑;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甲和嘴基黑色,嘴甲和鼻孔之间有一橙黄色横斑沿嘴的两侧边缘向后延伸至嘴角,脚橙黄色,爪黑色。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

7、、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3繁殖于欧洲北部、西伯利亚、冰岛和格陵兰岛东部。越冬在西欧、伊朗、朝鲜、日本。中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直到台湾和海南岛。迁徙时经过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分布图注:绿色分布;红色濒危;黑色灭绝。)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植物嫩芽、嫩叶、包括芦苇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和少量动物性食物。迁徙和越冬季节,则主要以谷物种子、豆类、麦苗、马铃薯、红薯、植物芽、叶和少量软体动物为食。觅食多在陆地上。通常在栖息地附近的农田、草地和沼泽地上觅食,有时亦飞到较远处的觅食地。觅食多在早晨和

8、下午,中午多在湖中水面上或岸边沙滩上休息。杜鹃杜鹃属鸟纲,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的统称。分为大杜鹃、四声杜鹃、布谷鸟。其特征是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杜鹃把自己的蛋产在别的

9、鸟类的鸟巢里,而且一般会比别的鸟类早出生,只要一出生他就把其他的鸟蛋推出鸟巢,并发出凄厉的叫声要吃的。相关传说春末夏初,当你在风景区内游览时,常常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或者叫“早种包谷!早种包谷!”这种声音清脆、悠扬,非常悦耳动听。山民门都叫它“布谷鸟”,实际就是杜鹃。它是催春鸟,吉祥鸟,因也叫“布谷鸟”与“子规鸟”。相传它是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变的,而杜宇又是历史上的开明皇帝,当他看到鳖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乐业,便主动让王位给他,他自已不久就去世了。他死后便化作杜鹃鸟,日夜啼叫,催春降福,所以这种鸟十分逗人喜爱。海燕海燕科动物与信天翁的体型差不多,但是个头较小。它们有坚硬的钩嘴和管状

10、的鼻孔。海燕是杰出的飞行家,人们常常赞美威尔逊海燕迎接暴风雨的挑战。海燕分布在世界各大洋,在南极地区海燕的数量较多。海燕每次只产一个卵。幼鸟由海燕父母照料,分工协作。 海燕家族中最美丽的要数雪海燕了。雪海燕一身洁白,只有眼睛的前面的羽毛和嘴是黑色的。它们以小鱼、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为食。在白雪皑皑的南极大陆边缘,常常能够看到海燕在距离岸边不远的海面上空盘旋。其实,那是雪海燕在寻找海浪从海底翻起的的小动物。雪海燕分布在南极大陆边缘,雪海燕在每年的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产卵。暴风海燕又叫威尔逊暴风海燕。暴风海燕的上部分是黑色的,尾部呈白色,腿很长。在飞行的时候,暴风海燕可以展现出强壮的翅膀。暴风海燕经

11、常在海面上空翱翔。伸展的翅膀可以使暴风海燕几乎垂直地上升。它的尾巴在控制飞行方向的时候,可以象扇子一样展开。它甚至还能用两条腿来帮助掌握平衡。它们以鲸油和海洋小动物为食。每到繁殖季节,成群的海燕遍部南极海滩。进入发情期的暴风海燕开始重复它们枯燥而嘈杂的叫声,虽然人们听起来感到很不舒服,但是对暴风海燕来说,那是最优美的情歌。一对对情侣经常在一起互相梳洗打扮羽毛。十二月到一月间,暴风海燕在岩石海岸的裂缝中筑巢。雌鸟每次只产下一枚卵。经过39天到48天的孵化。小鸟才会破壳而出。在父母的精心照料和哺育下,小鸟成活的机率会很大。黄鹂黄鹂科鸟类的通称。羽色鲜黄。共有2属29种。中国有6种。为中型雀类。嘴与

12、头等长,较为粗壮,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缘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须细短;鼻孔裸出,上盖以薄膜。翅尖长,具10枚初级飞羽,第1枚长于第2枚之半;尾短圆,尾羽12枚。跗蹠短而弱,适于树栖,前缘具盾状鳞,爪细而钩曲。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较暗淡。幼鸟具纵纹。该科鸟类主要分布于除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以外的东半球热带地区,计有2属29种。中国有1属5种另4亚种。广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欧洲唯一的种为金黄鹂,黄色,眼周及翅黑色,体长24公分(9.5吋),向东分布至中亚及印度。非洲金黄鹂与之相似。栗色黄鹂产于亚洲,分布于喜马拉雅至印度支那,体色深红,有光泽。绿黄鹂产于北澳大利亚,仅以果实为食。主要生活在阔叶

13、林中。取食昆虫,也吃浆果。黄鹂属鸟类为著名食虫益鸟,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动听。黄鹂胆小,不易见于树顶,但能听到其响亮刺耳的鸣声而判知其所在。主要见于温暖地区,于林地、花园觅食昆虫,某些种亦食果实。大多数为留鸟,少数种类有迁徙行为,迁徙时不集群。栖息于平原至低山的森林地带或村落附近的高大乔木上,树栖性,在枝间穿飞觅食昆虫、浆果等,很少到地面活动。栖树时体姿水平,羽色艳丽,鸣声悦耳而多变。飞行姿态呈直线型。燕鸥燕鸥是燕鸥科的海鸟,以往被看为鸥科下的一个亚科。燕鸥与鸥及剪嘴鸥是一个血统分支,全世界都有它们的踪迹。 大部份燕鸥过往都被编入燕鸥属中,但是根据DNA序列的分析发现燕鸥属可以分开为几个细小的属

14、。因与家燕的尾型相似而得名。世界共有32种,中国有8种。分布几遍全球,绝大多数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是鸥科中体型较小的类群。嘴形细长,嘴峰形直或几乎直形,不成弧状;脚短而细弱,趾间蹼不呈深凹状;尾较长,超过翅长1/2,呈深叉状。常结群在海滨或河流活动。巢置于沼泽地的砂土窝中。每产卵23枚,淡灰或淡黄色。孵化期21天。中国常见种为普通燕鸥。主要食鱼类,春秋季节嗜吃蝗虫、草地螟等,为草原和农业地区的益鸟。燕鸥它是动物中的“飞远冠军”,可以不费力的从南极洲飞到遥远的北极洲地区,行程17600多千米。大凤头燕鸥大部份在温带繁殖的燕鸥都是长途迁徙的,而北极燕鸥因由北部繁殖地迁往南极海,故可能比其他生物见得

15、更多阳光。一只还未懂飞行的北极燕鸥雏鸟于1982年夏天在英国诺森伯兰郡对开的法恩群岛进行环志纪录,发现于同年的10月到达澳大利亚墨尔本,在3个月内就已经飞了超过22000公里,平均每日飞行超过240公里,是已知最长的旅程之一。燕鸥是中等至大型的鸟类,羽毛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头上往往有黑色斑纹。它们的鸟喙稍长及脚有蹼。它们的身体轻盈,比鸥更流线型,飞行时的长尾巴及双翼很优雅。燕鸥属的尾巴开叉较深,而浮鸥属及Larosterna的尾巴则开叉较浅。Anous、Procelsterna及白玄鸥属的尾巴则呈“楔击缺口”状,最长的尾羽是在中外部,而非中央或最外的。最小的燕鸥是白额燕鸥,重42克及长23厘米;

16、最大的是红嘴巨燕鸥,重630克及长53厘米。它们会发出刺耳及单音的叫声。大部份燕鸥都会潜水捕鱼,并会先悬停一时,但浮鸥属会吃淡水面上的昆虫。燕鸥很少会滑翔,只有少数物种,如乌燕鸥,会在海面上空翱翔。除了洗澡外,它们很少会游泳。燕鸥成大群的聚居。鸟巢可以由地上的收集、树枝或浮叶所组成。燕鸥一般都较长寿,有些物种可以生存超过2530年。啄木鸟啄木鸟的别称是“森林医生”,它是常见的留鸟,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它们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蛾、蠢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大约1500条(? 需要鸟类学家再做核实)。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13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90%以上,啄食天牛8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