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9267486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一、现代

2、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风格乃文学之大体郭宏安列子中讲到,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马,伯乐推荐的九方皋,说马已找到,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而秦穆公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不悦,伯乐则大喜,说,九方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事实证明,这匹马果然是匹千里马。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当我们对文学译本进行欣赏和评判时,难道不应该力争做一个九方皋那样的人吗?“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所求者,此之谓也。从事文学翻译以及翻译批评的人,能够从九方皋身上获得的启发

3、是:判断译本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而不只是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与原作一一对应,是否严格正确、准确或精确。所谓原作的精气神乃是其“原有的风味”(钱钟书语),即风格。风格者何?岂非“绝尘弭迹”者乎!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但是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这就要求译者准确地感觉、体会到原作的风格,并且能够用汉语加以正确表达,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信、达、雅”的结果。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精气神是也,例如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这股气势同样应该在译文中显现。至于细

4、节上的瑕疵,在这种风格气势的统领下,是不难纠正的。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唐韦庄说:“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这是中国古人衡文评诗时的基本态度,即采取了瑕不掩瑜的立场。还是清沈宗骞说得明白:“每见古人所作,细按其尺寸交搭处不无小误,而一毫无损于大体,可知意思笔墨已得,余便易易矣。亦有院体稿本,竟能无纤毫小病,而鉴赏家反不甚重,更知论画者首须大体。”沈宗骞所说的鉴赏家正是我所说的文学翻译批评家,前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对现实世界的加工和改造,而后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和想象力的产品。如果让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评论傅雷译的高老头,他是着眼于风格,

5、还是细节?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版的高老头中,傅雷把“鸡”译成了“鸭”,只能说不留神犯了一个小错,无关宏旨。像这类小错可以纠正和避免,但并不影响高老头被看作是准确传达了原作风格的一部优秀译作,正如批评家李健吾所说:“巴尔扎克的庞大段落,在他是气魄,是气势,是酣畅”傅雷译的高老头的风格,庶几近之。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风格上,要独具只眼,看出作品整体的美。细节不可滥用。因为整体的美并不必然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有时候过于追逐细节的完美,以至于失去创造的活力,那就得不偿失了。法国19世纪的大批评家波德莱尔对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有过十分精彩的论述,例如他毫不犹豫地赞同德拉克洛

6、瓦“为整体而牺牲细节”,因为后者“唯恐因作业更清晰更好看而产生的疲劳减弱他的思想活力”。当然,细节的错误仍然是错误,当它危及整体的美的时候,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30日24 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品的风格,即是本文作者所强调的“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中的“精”与“内”。B.判断译本的优劣,要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忠实原作、是否准确,更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C.译者对原作风格把握不准,即使词句译得很精准,也不能说是全面落实了翻译工作的“信、达、雅”的要求。D.名家作品也有细节的不足,如夏多布里昂过于华美

7、,斯丹达尔过于简枯,波德莱尔过于阴冷,加缪过于冷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大量地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体现出其丰厚的学养和开阔的眼界。B.举例论证注意了详略得当,既有多例的排比列举,也有对一例的深入分析。C.作者在论证评论诗文应采取瑕不掩瑜立场后,接着论证文学翻译家也应如此。D.引用沈宗骞的话是为了论证文学翻译批评家应着眼于整体风格而不是细节。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译者能够准确地感觉、体会原作的风格并且能用汉语准确表达,就一定能将原作风格传达的铢两悉称。B.译作整体之美不一定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所以,文学翻译批评家在批

8、评时不必关注细节有无瑕疵。C.诸多优秀作品因为具有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的精气神,所以虽然有些瑕疵,但也不害其为名著。D.文学翻译批评家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原有的风味”上,独具只眼,发现其整体之美,否则,就失去活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老锁匠曹杰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客家古镇。镇上有一条老街,斑驳的青石板沿着街道铺开,被时光和步履打磨得干净而潮润。不过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老街了,更不用说老街深处这么一户锁匠铺了。自从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铺变得越来越冷清了。虽然没有客人,老锁匠每天早上还是会准时打开铺子,在门口泡上

9、一壶茶,握着那把祖辈传下的壶,安静地品着祖辈传下来的味道。三月的一个早晨,老锁匠照例在门口喝茶。这时,巷口来了个年轻人,路过锁匠铺时停了下来。看着锁匠铺头上里挂着的老招牌,上门写着“制锁”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年轻人马上兴奋了起来。“大爷,您也喜欢收藏古锁?”年轻人试探性地问一下。老人放下手中的老烟袋,抬头看了一眼年轻人说:“我是做锁的。”年轻人一听,兴奋了起来,“我去参观一下您的锁铺,行吗?”老人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坐在那里没有说话。“不瞒您老人家,我喜欢收藏古锁,今天能与您认识也是缘分”禁不住年轻人一番软磨硬泡,老人站起身来,带着他走进了尘封已久的锁铺。只见老旧的房子里摆了六七个铜炉子,虽然

10、炉灰早已冷却,但是那些炉壁、钳子、锉子都擦得干干净净。黑色的墙壁上挂着各式的锁,有圆形锁,半圆锁,长方锁,还有八角形白铜雕花锁,谐音就是“福禄”的葫芦锁。每把锁都是件工艺品,展示出老人精湛的制锁技艺,看得年轻人目不暇接,连连竖起大拇指。老人的眼里闪过一丝亮光,正要向来者介绍古锁制作工艺的时候,年轻人突然来了灵感。“这些锁都是锁上的吧?我应该不用钥匙就能都解开。”年轻人轻轻地说,但显然他是很相信自己的解锁功夫的。老人只是淡淡一笑,说:“我做锁一辈子,从来没做过不用钥匙就能解开的锁。”“那我们就打个赌,要是我今天能解开,您就把这些锁送给我,要是解不开,我就拜您为师。”老锁匠正愁没有人延续这门技艺,

11、今天一个好徒弟就这样送上门来了,年轻人的话正中他的下怀。“好吧,那你就试试看吧。”老锁匠淡然一笑。年轻人解开包袱,从一个小套子里面取出一支笔一样的东西伸进锁孔,那笔滴滴地响了好一会儿,年轻人时而咬牙,时而皱眉,但古锁仍然未开。老锁匠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微笑。“啪”!老锁匠那心爱的鎏金鱼形锁居然真的被打开了。紧接着,墙上的锁一把、两把全被解开了。年轻人也不客气,解开一把就扔进包里,不一会儿解开的古锁就快要装满了年轻人的行囊。老锁匠的眉头像巷口的榕树根一样,紧紧地绞在了一起。愿赌服输,老人低下了头,自言自语地说:“都带走吧,都带走吧,一个也不要留”年轻人更显得有些轻慢了,笑着背起行囊就要走。突然一阵

12、急促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年轻人的电话那边传来嘈杂的警车声。原来县城一户人家发生了煤气泄漏,直接破门可能会导致爆炸,因此需要他帮忙开锁。年轻人一听是急事,就连忙往外走。老锁匠拦住年轻人,说他在县城有亲戚,想搭他的顺风车去。看着失落的老锁匠,年轻人有些内疚,也就没有推辞,与老人一起上了停在巷子口的车。在车上老锁匠才知道,原来年轻人是以开锁为职业的新客家人,技术在城里数一数二。老人的心稍微宽慰了一点。事故发生在一处老居民区里,穿过楼道就能闻到刺鼻的煤气味,发生煤气泄漏的房间门口气味更是刺鼻,仿佛随时都会爆炸一样。年轻人紧张地拿出开锁工具,生怕擦出一点儿火花。他把耳朵贴在锁边,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掉在地上

13、,可锁就像被焊住了一样,纹丝不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煤气味越来越浓,年轻人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已经完全没有了在老人锁铺时的沉稳,可锁依旧纹丝不动。从眼神中能看得出,他是要放弃了。“让我来试试吧。”老锁匠淡淡地说。年轻人虽然有些怀疑,但他仍然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从门锁边移开。只见老锁匠蹲下身,屏住呼吸,从腰上悬挂的钥匙串儿里拿出一根钢丝,轻轻地探到锁孔里。他眼睛注视着锁孔,轻轻地拨弄着钢丝,时间和空气像凝固了一样,让所有人都感到很压抑时间又过去了一会儿,刺鼻的煤气味已经让人呼吸都有些困难了。“嗒”,一声清脆的声音,锁开了!年轻人怔怔地站在那里。老锁匠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微

14、笑着说:“这是我开的第一把锁。”那以后,人们发现水寨古街的锁匠铺多了一个年轻人。而没过多久,市面上多了一种新锁,锁型古雅大气,锁芯时尚精密,一时成为了顾客的新宠。(选自左岸风文学社2015年9月23日,有删节)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年轻人来到锁匠铺看到“制锁”的标记就马上兴奋起来,可见,这个年轻人对锁是非常感兴趣的,也为后文情节展开作铺垫。B.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铺的生意惨淡,老锁匠只好闲下来,沉浸在祖辈的技艺之中,这只能说明老锁匠是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人。C.小说巧妙地设置悬念,如写年轻人开锁时,先写他故意不打开古锁,而后再一把

15、把都打开,以向老锁匠炫耀,这样使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更有可读性。D.同样是开锁,年轻人依仗先进的技术,结果不能打开事故屋子的锁,而老锁匠却能轻而易举地打开,以此表现了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主题。5.小说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6.小说在刻画老锁匠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李国利、张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27日在北京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于当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2012年的今天,北斗系统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6年后的今天,北斗系统面向全球开启服务。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冉承其说。(摘编自2018年12月27日新华网)材料二: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