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3、地球的公转运动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63745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3、地球的公转运动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3、地球的公转运动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3、地球的公转运动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3、地球的公转运动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3、地球的公转运动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3、地球的公转运动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考纲对点(分课)考题精析专题一3、地球的公转运动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 专题一3、地球的公转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解析:第1题,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故选项B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地球在甲位置时,处于近日点

2、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南半球夏季),因三峡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故选项C正确。答案:1.B 2.C(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卷)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回答下题。3.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正北000 B正北1200C.正南000 D正南1200解析:图示显示北极附近该点出现了极昼现象,且在a点时刻太阳高度最低,此时地方时应为000,此时太阳应位于拍摄者的正北。答案:A2009年8月7今日立秋(17时01分)根据我国日历反映的

3、信息,回答45题。4.日历中立秋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A.5915E B.4445EC5945E D. 17945E5.关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B.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C.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D.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解析:第4题,立秋时北京时间是17时01分,根据时差计算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第5 题,8月7日太阳直射点应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正向南移动。答案:4.B 5.C读右图,回答67题。6.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赤道上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C.南半球各地夜长达最大值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7.晨昏线

4、从CD移动到A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C.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解析:第6题,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小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第7题,当晨昏线处于AB位置时,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由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答案:6.A 7.B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据此回答89题。8.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存在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达最慢时期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

5、夜现象C.北京昼长大于上海D.北半球物体正午影长达到最长9.此时,我国汕头市的昼长约为()A.10小时40分钟 B.12小时C.12小时20分钟 D.12小时40分钟解析: 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则靠近180的经线为160E,进一步判读此图为南极点俯视图,此时日期为冬至日。第8 题,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时期,中山站有极昼现象,北京昼长小于上海。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时,物体正午影长达到最长。第9题,由图可计算出南回归线上昼长约为13小时20分钟,与北回归线的夜长相等,则 汕头的昼长约为10小时40分钟。答案:8.D 9.A(2009年南京调研)右图中、分别表示北半球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

6、度随时间变化。读图回答1012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21日前后B.乙表示6月22日前后C.三地纬度可能依次为40N、66N、30ND.地较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小11.若黄赤交角增大到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乙日期,地的昼长可能增大B.在甲日期,地的昼长可能增大C.在乙日期,地的昼夜更替周期可能增大D.在甲日期,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能增大12.图示时间内南京地区正午旗杆影长变化正确的是()解析:第10题,乙日期时北半球三地昼长均大于12小时,且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可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甲日期时三地昼长均等于12小时,且在乙日期时间之后,可判断为北半球秋分日;地

7、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大,纬度比、高。第11题,若黄赤交角增大,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范围增大,赤道与南北极圈之间各地的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在乙日期,地的昼长可能增大;在甲日期,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增大前相同;黄赤交角的增大对昼夜更替的周期没有影响。第12题,夏至日南京地区正午旗杆影长最短,冬至日最长。答案:10.B 11.A 12.D(2010年厦门质检)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当北京时间6时时,太阳运动至点,测得当时太阳高度角为40。读图,完成1315题。13.太阳在这一天中的运动过程依次为()A.- B.-C.- D.-14.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

8、70S,30E) B.(70N,150W)C.(70S,150W )D.(70N,30E)15.该日前后()A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B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C.元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该地有极昼现象发生,太阳应从地平线升起,升起位置为点,且太阳自东方升起。第14题,当太阳位于点时,太阳高度最大,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由于该地正巧有极昼现象,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该地纬度互余,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求出该地纬度为70N。当北京时间6时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从而确定该地经度为150W。第15题,该日太阳直射20

9、N,应为6月初或7月初。答案:13.B 14.B 15.C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010年淮北模拟)如图所示,空白与阴影部分表示不同日期,相邻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6小时,线段ab表示晨昏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分)(1)N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6分)(2)线段ab与经线夹角的角度变化范围是。(3分)(3)假设线段ab与该经线夹角为15,那么直射点在。(3分)(4)假设线段ab与经线夹角达到一年中最大时,简要说明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8分)解析:(1)全球日期变化的经线一条是日界线180经线,另一条是0时所在经线,而晨昏线与赤道所交点的经

10、线地方时为6时或者18时,据此判断M点为0时所在经线,N点为日界线180经线,又由于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6小时,N点在M点的东侧,故N点为6时,ab线为晨线;据地方时计算公式,算出与北京时间在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自90E向东到180。(2)晨昏线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相等。在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夹角为0度;在太阳直射回归线时夹角最大为2326,因此其范围在02326。(3)当线段ab与经线夹角为15,且为晨线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15S,此时90E为0时,90W为12时,即太阳直射的经度,直射点坐标为15S,90W。(4)线段ab与经线夹角达

11、到一年中最大时,即为2326,太阳直射2326S,这一天北半球昼短夜长,晨昏线将纬线划分的两部分相差达最大,昼最短,夜最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答案:(1)180 90E180 (2)02326 (3)15S,90W (4)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1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图甲为广州北回归线标志塔,塔高235米,塔身中空。当太阳直射该地附近时,阳光可从塔身中心穿过,射入塔底。材料二 图乙为描绘的某日太阳光射入塔底的光斑(图中的大圆)及其运行的情况(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1)光斑在塔

12、底的移动方向是。(3分)(2)当标志塔正午影长与塔身等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此时下列现象真实的是(多选) ()(9分)A.标志塔塔底有光斑B.北半球白昼逐渐增长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D.罗马正处多雨期E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夜长大于标志塔所在纬度的昼长F.我国塔里木河正处在枯水期(3)完成太阳直射该地时的日照图,即画出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并标出它们的名称。(8分)解析:第(1)题,根据光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光斑在塔底相对移动的方向也为自西向东。第(2)题,标志塔正午影长与塔身等长,说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知此时太阳直射2134S;结合材料二,当北京时间是1226时,此地地方时为12时,根据时差计算知此地经度为1135E,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2134S,1135E),则判断此时为冬至日前后,可知D、E、F项正确。第(3)题,找到图中晨线中点作地轴,使地轴与图中晨线位置成2326的夹角,北极点在昼半球,南极点在夜半球;根据图中晨线中点作太阳光平行线找到太阳直射点位置(即北回归线的一个点);依次作出赤道、回归线、极圈。答案:(1)自西向东 (2)(2134S,1135E) DEF (3)画图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