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毛革2014.10.8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7199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毛革2014.10.8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毛革2014.10.8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毛革2014.10.8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毛革2014.10.8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毛革2014.1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毛革2014.10.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雨下得有多大。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几个方面来阐述。理论依据将贯穿于以上流程中。一、说教材本课是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明天的天气怎样”单元的第16课。本课将引导学生研究天气的一种重要现象下雨,并制作简单的雨量器,会用雨量器进行观测,收集有关数据,并能对所得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从而得出某些结论。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对下雨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他们经常经历刮风下雨的天气,他们对下雨时的情景有较为鲜明的印象。并且结合上一课云的学习,知道有“乌云”会下雨;在生活中学生对雨量的大小也有一定的感

2、性认识,如:毛毛雨、小雨、中雨、大雨等。本课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很贴近,如云与雨的联系,雨量的大小等,所以,本课的课堂教学将延伸到课外,学生课后需要用更多的时间使用雨量器测量雨的大小,这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使得科学课上的研究学习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对比试验的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不够强,需要教师做好安排。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是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

3、作原理。2.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3.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4.发展学生操作技能和情趣;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雨量,制作简单的雨量器。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雨量器。针对以上教学内容,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塑料瓶、胶带,我为学生准备好剪刀、标尺等一些用来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和工具,并准备好真的雨量器,以便于学生观察,激发他们的兴趣。五、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学生的自我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观察、猜测制作雨量器讨论研究方法。本节课把学生的动手操作作为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技能与方法,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4、态度和科学精神。六、说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毛毛雨”吗?(就是小雨)2有没有比它大的雨?3这些小雨、中雨、大雨,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呢?4你认为这种方法很科学、很准确吗?5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雨下得到底有多大呢?(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理念: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的目的性、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用谜语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制作雨量器之前,让学生对雨的大小进行描述,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雨

5、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同伴共享信息。(二)探究新知认识雨量1谈话: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天气预报中的播报员是怎样播报雨的?大家认真观察。(播放课件)2.知道了些什么?雨量,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或什么是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3.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雨量:毫米)4.谈话:我们知道了雨的大小用雨量表示,雨量是多少可以用毫米表示,那么雨量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 ?5.接着出示雨量器,这个你们见过吗?同学们好好看它是什么形状的?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各有什么作用呢?6.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组成的结构图。(播放幻灯片)边给学生介绍。7.它们

6、是专门用来测量雨量的仪器,科学家把这个仪器叫做雨量器。8.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量雨量的办法,就是用雨量器来测量。这一环节通过看播报雨的天气预报引入雨量器的概念,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了解雨量器的欲望,正是由于这种欲望的产生,学生会带着满脑的问题去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雨量器的制作1.先让学生说制作雨量器之前要准备些什么材料,先想想制作雨量器时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些什么?2.播放幻灯片(需要注意的事项)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4.展示学生的成果。使用雨量器1.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该注意些什么?2.量雨前我们还必须做一个什么工作?3.量雨时应从哪儿开始读数?怎样读出雨量的大小?4.下次测量前

7、怎么办?5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量雨,行吗?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有没有关系?6. 在外面测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你准备把雨量器放在雨中测量多久然后才读数呢?7. 测了后怎么判断雨的大小呢?由学生每个人都自己动手制作雨量器,可以调动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激情,因为学生可以在亲历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课堂小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首先是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

8、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四)课外拓展,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并记录结果七、说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雨下得有多大降雨量(毫米) 制作雨量器 雨量器的使用八、教学感悟。(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二)学生是科学学习

9、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