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6158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儒家文化与做人修养摘要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品格修养正是体现、完善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关键词:儒家 修养 道德 1.儒家修身养性包含的内容 1.1儒家文化内涵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

2、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 1.2在修身的方法上,儒家首先强调正心诚意。认为一个人,有了自我修养的诚意与要求,才具备人生修养的基础。其次,“好学”,“好学近乎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学”是非常重要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很好的修身养性。最后,“践行”,一个人要真正成为一个有良好品格和道德的人,要做到知行合一。虽然说儒家这种主体的道德修养,最终是为了

3、使个人服从社会的需要,但儒家这种注重人的自我观照,自我修养、自我实践的道德原则,没准会成为治疗现代人精神与道德迷失的一剂良药。 1.3道德的根本宗旨在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便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身做人。儒家道德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人与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上都有一套独特的伦理规范,体现?儒家贵和、尚德的人文理想。在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儒家提倡要正确看待自我,通过修身养性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在生命、道德与人格的关系上,儒家德育思想显然更重视人的道德价值。儒家人性观中,不管是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还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都强调人

4、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至善的“圣人”境界。因此个体存心养性的修身思想便是儒家德育思想的基础。儒家是轻自己而重他人,轻个人而重群体,反分裂而重和谐的,表现出很明显的利他性、群体性和和谐型,这种对群体与和谐的强调甚至要求牺牲个人利益,这也是儒家道德思想近代以来屡遭诟病的原因。一些西方自由主义者视其为中国民主建设的最大障碍。 1.4儒家文化对人修养的关系。孔子提出了“以德配天”,要遵循仁、义、礼、智、信及“克己复礼”等道德原则,强调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容的、安定的、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人们修成君子以至成贤成圣。孔子还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德治与

5、仁政也是以个人修养为前提的,立德和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修身是方式,立德是目的。立德修身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人品操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孟子提出了内向修养理论,而不是向外找,要坚守自己的良知、本心,做人做事讲原则、讲正气,就能做到“充实而有光辉”,感化别人一道行善,以达到至善的境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君子每天都要省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起心动念是否符合天理,如果不修德,就会放纵个人的欲望,就会因迷失自己而堕落。因此,先贤们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回人们迷失的善良本性。每个人都有善恶两种因素,抑恶扬善就要严以律己,绝不能随波逐流。通过教化,善性是完全可以回归的。君子的责任就在

6、于帮助、唤醒人们找回良知本性,使他们回到正道上来。 立德修身的要求是做人要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谦虚忍让,因此,要倡导多读圣贤书,修去个人私欲和一切不正的因素。儒家修持身心所体现的更高人生价值,目的是兼济天下,经国治世,造福于民。历史上的贤德之士都是修身自省的典范。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都是古代圣人,他们都是经过严格修身而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同时他们的道德践行又建树了“博施于民而济众”的功业。使民风淳厚,是人心向善的结果。儒家这种从爱人到爱物,天不违人,人不违天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主张,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珍惜上升到人们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对于现代社会中,改善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积极的意义。

7、 2.儒家克己修身的现代价值2.1克已修身的含义:克己,就是克制自己思想、情感和言行等,不使自己有消极之念、非份之想、过激言行,增强对自我的约束能力,避免对事物反应过度。古人非常注重克己,并通过克己,让自己能够恪守礼法,合乎道德规范。修身,就是修语言、姿态、内心等,使人言语谦恭,心态平和,行为合乎规范,从而做到言行一致、身心合一。“修身”和“克己”,两者是相互贯通的、统一的,相互关联的,而不是相互孤立的。通过修身,可以实现克己的目的,通过克己,有助于修身的提高;修身离不开克己,克己离不开修身。修身克己,需要“诚意” “正心”,需要“慎其独”,需要持之以恒,身体力行。古人就是这样通过强调不断地去

8、修身克己,以达到遵守国家礼法和社会道德规范,实现精神提升和自我超越,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古人讲修身克己,非常重视“慎独”。 “慎独”指的是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因此儒家强调君子要有表里如一的道德操守,要能在独处时彰显自己的美德和本真,那才是更重要的。“胜人易,胜己难”,天下万物不难战胜,而最难战胜的是自己,因此为人要达到“止于至善”,就要加强约束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做到表里如一,哪怕极小的瑕疵也要去掉,通过这种艰难的修身克己、人生磨练以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2.2儒家以“仁”为中心

9、,推己及人的道德体系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若能贯彻到现代德育思想中去,则对于弥补个人主义的缺陷即使不是全面的,也是很有帮助的。现代社会面临的道德危机,社会舆论普遍认为今天的中国面临的最大和最根本的危机是道德危机,遑论这种看法够不够科学,但至少也道出了当代知识分子对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的担忧。因为我们确实无法忽视这样一个最直观的事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真贪官、假文凭、假冒伪劣商品出产地。每次官民冲突、每座楼房垮塌、每个环境灾难背后无不暴露出巨大的道德亏空。而且,整个社会道德赤字与坏账还在加速积累。最近,各种群体性事件的密集爆发,说明中国已经到了要为这种道德亏空付出代价的时期,如果继续忽视道德问题,

10、整个社会都要为此付出更为巨大的代价。 其实,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在正在为道德与信仰的沦丧埋单。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世界性的环境与能源问题、跨境毒品交易、国际恐怖主义、局部武装冲突等,都在观照人类的贪婪与自私,折射人类的文化与信仰危机。西方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的初期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但如今其缺陷越来越不容忽视。 尤其是在中国,权利观念还没有深人到人们的潜意识中,但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人们又急于脱离传统文化的束缚,尽管短期之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短短三十年间,中国的道德危机问题就已经积累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 社会道德体系的崩溃、文化的庸俗化、信仰空虚问题等等,无不促使我

11、们对现代与传统道德文化的关系进行反思。通过讨论西方现代性的框架,一些学者指出:自由、民主、科学等现代观念,虽说是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内涵,但也只是现代文明的外壳,是美好生活的外在条件,并非美好生活本身。而要使现代文明成为一个伟大的、普世的、有价值诉求的文明体系,决定美好生活的本质性的东西就需要这些外壳所包裹着的内容,即古代的德行。2.3克己修身的现实意义。 2.3.1践行修身克己,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极其短暂。而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非如飞禽走兽,四处游走,或是无事生非,或是图个热闹,或是单纯为了吃喝玩乐,或者消极避世,孤独而死,等等。人生在世,总得面临

12、一个价值实现的问题。而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得要在社会中不断进取、奉献自我,让生命得到闪光。而其价值实现,还要接受社会的道德确认和价值评估,要得到社会的承认。人不能满足天生的那点价值,必须要提高自己,努力追求崇高的价值体现。因此,强调修身克己,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才干,有助于克服主观主义和自私自利,克服盲目性、功利性和惰性,克服人性的诸多弱点,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激发自己的进取心和创造潜能,把握好人生的航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建设精神生态文明;能够“为而不争”,敬业爱岗,与时俱进,融入社会,有所作为,在对社会的不断奉献中,在对自我的不断克服中,实

13、现对自我的不断超越,让自身的价值不断放大。 2.3.2践行修身克己,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言行适度,克服消极,维护正义。人之处世,难免会有许多诱惑或矛盾,在不时侵扰自己。这时,面对诱惑或矛盾,如何能保持清醒头脑,不为所动,或不让自己妄想、妄动,这就需要进行修身克己,需要我们 “诚意”、“正心”。心不正,我们则难以修身克己,不能修身克己,则难以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做到心正,才能让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地判断形势,做事才会出于公心,才会恰当地化解矛盾,让自己由劣势变为优势,由被动变为主动,处于事物发展的有利地位,才能更好地摆平事端。认真践行修身克己,可以培养我们的智慧,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定性”

14、。当然,我们讲修身克己,并不是为了一味克制自己、束缚自己,而是为了克服人性中最消极的东西,以便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并予以发扬光大,而不是叫人一味逆来顺受、忍让退避。因此,当需要见义勇为时,当社会需要人们挺身而出时,我们要肩负社会责任,不能贪生怕死、一味顾全自己,要勇于伸出援手、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3.3践行修身克己,有助于构建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要求国家要有法可依,民众要有法必依,国家要讲究民主,人民要有言论自由;要尊重人权,维护社会公平,坚持社会正义;各行各业要讲究诚

15、实、注重信誊,邻里要和睦,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整个社会生机勃勃,充满创造力;民众道德修养显著提升,社会安定,长幼有序,人心思齐,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自觉保护生态平衡,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我们强调修身克己,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发挥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巨大威力,对促进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反之,如果我们不注重修身克己,那么,就容易违反客观规律,肆意妄为,一味从大自然中索取,而不保护生态平衡,乱砍乱伐,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破坏大气层,造成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天、地之间也失去和谐,人类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匮乏,气候变暖,日渐恶

16、化,海啸、冰雹、雪灾、洪水等灾害将来频繁袭击人类,将会天灾不断;再者,个人心态容易失衡,与他人就会不断发生冲突,而整个社会就会矛盾重重,国家就会衰微,国与国之间就会战争不断,世界大战就会频频爆发,如果都使用核武器,那么人类将很快走向灭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制造恐慌。参考文献1曾子.大学m.2论语.阳货m3郑杭生,江立华.论中国古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4格里芬编、王成兵译: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5四书五经(中国戏剧出版社)6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7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堂笔记(作者:金开诚-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8大学中庸讲演录及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走向课堂笔记(作者:王岳川-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