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6150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摘要:他,是一代天骄,由草原牧人而一跃成为“世界皇帝”;他是蒙古草原诞生的一位震惊世界的战神,他的铁蹄如飓风一般席卷中亚及东部欧洲,他和继任者、子孙后代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强大的蒙古帝国。这是一个人间的奇迹,秦皇汉武难于比肩,亚历山大、拿破仑亦不足匹配,其神功伟业、辉煌成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不仅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国,缔造了蒙古民族,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对欧亚许多国家和民族发生过巨大影响,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政治变革,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成吉思汗无疑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世界上公认的千年第一伟

2、人,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文韬武略、丰功伟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键词:蒙文、成文法;大统一;交流;战略战术。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建立蒙古国,创立蒙古文字和蒙古文法,进而缔造了蒙古民族。 十三世纪,蒙古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或部落联盟。各部落互不统属,奴隶主贵族们为了掠夺邻部的人口、牲畜、财物,为了争霸草原,为了彼此间复仇或由于金朝统治者的挑拨,长时期无休止进行战争,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蒙古高原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社会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不仅与宋朝相比文化、经济显得相当落后,即便与西夏、金游牧族相比,亦显得落后。草

3、原各部落无论奴隶主还是奴隶和牧民十分渴望草原上能出现一位英雄,带领他们走向统一,走向强盛。早日摆脱金朝的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由自己当草原主人,过安居乐业的生活。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顺应广大牧民的意愿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团聚起越来越多的部众,兼并了众多分散的、各自为政、互相敌对的部落。使这些分散孤立的,发展不平衡的部落日益冲破狭隘闭塞的状态,缓慢的走向统一,建立了蒙古国。成吉思汗前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大战六次,小战几十次。终于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称汗。 成吉思汗是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建立蒙古国后: 1、建立了政治军事合一的“领户分封制”,把高原原有部落组织打散,按千户

4、制编组为军事、行政、生产组织合一的各千户,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有各级军事封建领主层层统治的早期封建国家。 2、是扩建护卫军(怯薜)。由于怯薜担负保卫可汗、为可汗服务、代表可汗处理军政事务等重要任务,因此成吉思汗为他们规定了优越的地位。元史兵志认为,成吉思汗立怯薜军关键在于“制轻重之势”。著名史学家朱耀廷在其成吉思汗传一书中说:“大汗直接掌握着这样一支最强悍的亲信军队,就可以大大加强大汗的权利,保卫大汗的安全,借以制约任何一个在外的诸王和那颜贵族。同时,这又一种质子制度,各级那颜的子弟被征入护卫军,等于是充当质子,它有助于成吉思汗更牢固地控制各级那颜,使他们效忠于自己;是他们将自己子弟的安危与大汗

5、的安危联系在一起考虑,更乐于保卫中央效力。同时,怯薜军又是成吉思汗培养各级首领的一个大学校,对各级贵族子弟有很大吸引力。在经历的长时期的氏族贵族相互争战之后,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以维护最高的汗权,对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 3、制造文字,结束了蒙古族没有文字的历史。蒙古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来传递信息或加强记忆。严重阻碍了政令、军令的准确传递, 效力不高, 难如人意。成吉思汗在长期的南征北战的流动生涯中, 对此深有体会。 统一草原时, 铁木真起兵征服位乃蛮太阳汗。不久太阳汗丧命灭

6、国, 俘虏了太阳汗的掌印官塔塔统, 成吉思汗亲自加以审问且详细追问印章的用途。塔塔统答道:“出纳钱谷, 委任人才, 一切事皆用之, 以为信验耳。”成吉思汗由此认识了印章的重要性,便让降臣塔塔统留在自己的身边刻制蒙古可汗的大印, 并命令他继续担任掌印官。蒙古可汗大印的刻制, 意味着蒙文的创立与传播已经不可逆转了。 塔塔统是个人才,精通多种语言。不久,铁木真便让塔塔统用维吾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塔塔统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史上是个创举。正是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儿字写成的。成吉思汗改变了蒙古族没有文字的历史。 自从成

7、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后,蒙古族就成为一个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风俗习惯的一个真正统一的民族。八百多年来,几经改朝换代,蒙古族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至今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与成吉思汗的贡献分不开的,他缔造了蒙古民族。 4、蒙古成文法,大扎撒的颁布。在没有统一蒙古高原以前,蒙古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也不可能有什么成文法。成吉思汗从一个草原牧民经过长期的奋斗, 终于成为蒙古帝国的最高领袖,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 他深刻的体会到当时的蒙古社会秩序的混乱,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 为了增强民族的团结, 建立秩序与纪律, 必须制定法律。但经过多少代的发展,在蒙古族内部也有自己的“规矩”、“

8、体例”、“道理”等等,也就是所谓习惯,蒙古人成为“古来的约孙”。后来产生了阶级,出现了贵族和可汗,他们的言论、命令就被当做“法令”、“军法”,蒙古人称之为“扎撒”。 直到1219年, 在成吉思汗在西征之前, 才召开大会, 重新公布了“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的习惯法”, 取名为大扎撒, 用蒙文写定, 各部宗王都领到一部,视为神圣之宝典, 严密保藏, 凡遇新大汗即位, 调动大军, 集议大事, 都要捧出大扎撒宣读, 作为议事的准则。成吉思汗非常重视大扎撒的贯彻执行, 并指定为人正直的察哈台为执行大扎撒的监督人。大扎撒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 而是成吉思汗及其领导者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经过深思和选择而形成

9、的。大扎撒的颁布, 对建国不久的蒙古起了积极的作用, 对巩固成吉思汗的政权,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调整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与法制意识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成吉思汗实现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统一,为我国再次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发展规律。自唐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辽、金、西夏王朝与中原王朝(五代、北宋、南宋)相对峙。此外,西北还有高昌回鹘、甘州回鹘、西辽、哈剌鲁等民族政权。各族统治者和各种势力为了争夺权力、土地和财富,展开频繁的战争,无数人由于战争丧失了生命,大片土地荒废,众多人民流离失所,中国社

10、会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阻碍,特别是北方的经济遭受破坏尤甚。 成吉思汗经过一系列的奋斗建立蒙古国后,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势力外扩,而金国是蒙古的世敌,对蒙古各部进行了长期压迫和剥削,并曾残酷杀害成吉思汗的本族祖先。但是面对一个经济实力雄厚、人口众多、兵强马壮的大国,不敢轻举妄动。经过深思熟虑后,成吉思汗下定决心,在大规模攻金之前,必须先战胜、降服西夏,破坏西夏、金国之盟。从而排除侧翼受敌之患,以便全力攻金。此外,西夏战略地位重要,是补充战略物资和人力的冲要之地。蒙古骑兵习惯在草原平地奔驰作战,不熟悉攻破城堡,而西夏多城池,善于守城把关,先攻西夏,客观上给蒙古军提供演练场所。 1205年初春,成吉思

11、汗派出一支蒙古骑兵进入西夏的西部边境,抄掠性进攻,目的在于初步试探西夏的虚实,并乘胜掠夺了许多战利品后,返回漠北。1207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大军第二次进攻西夏。遭到西夏军的抵抗,成吉思汗见西夏国兵势尚盛,遂班师回漠北。1209年春,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第三次进攻西夏。这次进攻目的依然在迫使西夏臣服,解除西夏、金国的联盟,为大举攻金做准备。四月,蒙古军占领斡罗孩城。七月,蒙古军乘胜攻破克夷门,包围了中兴府(今银川市)。十二月,夏襄宗被迫议和,向蒙古国纳贡称臣。1210年春,成吉思汗撒兵北返。1218年,蒙古军第四次征夏,长驱直入包围了中兴府。1224年,由于夏朝新皇帝的不当政策,致使蒙古军第五次进攻

12、西夏,这是蒙、夏关系决裂,成吉思汗大举灭夏的序曲。1227年初,蒙古军包围了中兴府城,展开围攻夏末帝李晛被迫向成吉思汗乞降。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在清水县驻地病逝。遗诏暂秘不发丧,待西夏末帝献城出降时,把城内顽强抵抗军民和李晛率领的文武百官大部杀尽。至此西夏灭亡,蒙古国终于除掉了这个心腹之患,可以全力攻金了。 金国曾经灭辽、北宋,称雄一时。但到成吉思汗称霸时,金国已度过鼎盛时期,国势日渐衰落,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军备废弛。朝臣勾心斗角,国内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成吉思汗抓住这个机遇,并制定了周密的攻金计划。蒙古攻金的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211年到1217年夏,成吉思汗亲自指挥绝大部分

13、蒙古军攻金;第二阶段,从1217年秋到1229年,木华黎父子奉旨率领一部分蒙古军负责对金战事;第三阶段,从1230年至1234年春,窝阔台与拖雷分兵攻金,后与南宋联合灭金。1211年,成吉思汗以为祖宗报仇作旗号,率领蒙古铁骑杀向金国。蒙古军作战勇猛,锐不可当,大败金兵,金国精锐部队几乎丧失一半,从此元气大伤。金宣宗被迫求和,向蒙古贡献了大量财物。经过一段休整后,蒙古大军分成三路向金国进攻。蒙古大军三路齐发,互为犄角照应之势,其势不可挡。1214年春,蒙古三路大军会师中都附近,再次将中都包围。蒙古军声势浩大,金军接连失败,金宣宗被迫向成吉思汗求和,献纳公主、童男童女五百、马匹三千、金银珠宝等。成

14、吉思汗得到金国的大量财物后,率领军队撤退。在成吉思汗撤军后,金宣宗不顾众臣的反对,仓皇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不久,成吉思汗借口金帝没有议和诚意,再次统军攻金。在野狐岭,蒙古军击溃30万金国守军,前锋直指居庸关。成吉思汗避实击虚,巧妙用兵,1215年终于攻下中都。1217年8月,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以大汗所用的九尾白旗,留给他蒙古军及降附的契丹、汉军共十万余人,将继续攻打金朝的任务全权交他负责。而自己亲率蒙古军主力西征去了。木华黎父子十年间占领了金朝黄河以北大部分疆土,为蒙灭金打下了良好基础。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后,其继任者窝阔台遵照其临终遗留的灭金方略,指挥

15、蒙古铁骑,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之势于1234年攻灭金朝,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1279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灭掉南宋,建立采行汉制的元朝,完成了全中国的大一统。成吉思汗的奋斗,奠定了统一全中国的基础,对结束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诸国割据分裂纷争的局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吉思汗是对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 三、成吉思汗西征,打通了东西方闭塞的通路,使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得到大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215年到1217年,成吉思汗与花刺子模国达成友好,允许双方商人自由往来,建立和平贸易关系。但笠年暮春,蒙古国商队450人并金银及丝绸、皮毛等大量货物被扣,被诬指为间谍并遭屠

16、杀。商队中仅一人逃回蒙古。成吉思汗派出使臣去交涉,结果为首的使臣被杀,将其余二使臣被侮辱性剃去胡须,驱逐回蒙古。 花剌子模国是新兴的西域霸国,属世界最强大的霸主,军队达四五十万。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成吉思汗亲自统率蒙古军为主力的由多民族组成的十五万大军去积极主动抗击西域霸国。成吉思汗和他子孙后代所领导的三次西征大军,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战争。这是一场自卫反击战,但是战争的持续胜利进行,使它从自卫反击战发展为带有残酷杀戮、破坏的征服战争。 战争必然使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破坏,这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存在的历史规律。在否定战争破坏性的同时,要看到西征的积极一面。西征铲平了东西在各个方面进行交流的壁垒,使亚洲、欧洲、非洲的各方面广泛交流,进入一个空前频繁而且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