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精神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4560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武术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武术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武术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术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精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追求和执着,人生才会丰富多彩,壮志凌云!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曾记得,大汉将军霍去病的梦想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少年毛泽东的梦想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周恩来的梦想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科学家袁隆平的梦想是“发展杂交稻,造福全人类”;武术明星李连杰的梦想是“让中华武术传遍世界”;,这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梦,最终汇聚成一个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之梦。4、中国功夫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将传统的东方文化以及东方价值观念向世界传输,把“把武术推向世界”,是全新而艰巨的挑战。女:功夫诗是创新的艺术体裁,它融入了艺术、文化、宗

2、教等独具特色的元素,舞武相连,舞武相融,刚柔并济,令人耳目一新。5、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两广人称为功夫,民国初期简称为国术(后为中央国术馆正式采用之名称);被视为中国文化之精粹,故又称国粹。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衍生出不同门派。中国武术主要内容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6、人的向上精神及本源冲动依赖于强健的体魄和内在精神;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化过程中不断创新,改变,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的国之瑰宝,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的可使中华民族鹤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精髓

3、。练武不但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更重要的是能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人们吃苦耐劳、积极上进、健康自律的生活态度,改变人民精神面目,增强自信心。7、武术是中国祖先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从武功来看,千百年前,中国的祖先就把它推向了顶峰,成为世界人们仰慕的一种体育项目,不用说,就连我,也羡慕的张大嘴巴。10、武术精神也表现为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武术各门各派,创造的各种拳法剑法,多的数不胜数,还有一些仁人志士,凭借自己的习武经验和聪明才智,悉心研究,大胆创新。武术经过不断的发展积淀,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体系,后人要想学习它也不得拥有执着的探索精神。这都是中国人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的体

4、现。习武之人要充分发扬刻苦奋进的精神。“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便是这种精神形象的说明。12、纵观中华武术的历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国史。所以,武术的精神是: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中华武术,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带着健身娱乐的元素造福人类,带着众多的门派存立于世。中华武术,人们感受着传统武术的魅力,体会着中华武术文化的精深玄妙。你看,朝霞余辉之中,男女老少习拳练剑,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幸福画卷。所以,千万个你和我,站起来,共圆一个梦,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13、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太多的文化瑰宝,其中功夫文化就占了一定的分量。大家都知

5、道,中国功夫是名扬天下的,从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杰以一身高超的武艺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有很多的文章,歌曲都是赞美我们的中国功夫的。14、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故认为武术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练。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秦汉时期,盛行角力、击剑,有宴乐兴舞的习俗。鸿门宴中即有项庄舞剑。其形式更接近于今天武术的套路。15、武功秘籍,多多少少将中华武术的潜移默化和源远流长阐释得酣畅淋漓,可能只有博大精深

6、、浩瀚无比,举世称赞、寰球同此凉热能与之堪比。中华武术,我们中国人的独特发明创造,我们人类还要永远将你赞美!16、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武术精神,从产生到壮大,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其基本完成在明清时期,现在仍在不断完善之中。中国武术的基本精神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他主要包括:“天人合一”、“以德服人,以人为本”、“刚健有为”和“贵和尚中”等。17、中华武术是中国体育竞技中的一部分,具有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术包括散打,剑技,器械演练等项目,许多的传统武术,更适合增强国民体质。如今,武术已不再是功夫电影里的打打杀杀,而是形成了全民健身强体的文化

7、氛围;青少年更是生龙活虎,真正出现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良好局面。更带动武术产业蓬勃发展,开设中国武馆的招牌比比皆是。武术,这颗华夏儿女值得自豪的东方明珠,国之瑰宝,也已踏出国门,走向了世界。18、太极拳训练的目的就是意念与形体的统一,达到意念活动的高级状态。在训练时每一个动作都要求与意念相合,意念守着形体动作,不能分神,久而久之,意念就达到十分灵动的程度。这种形神合一的训练使人处于精神高度专一于自身活动的程度,客观上起到了放松精神、缓解精神压力、头脑灵活、开发智力的作用。19、中国武道讲求的并不是武技的高超,一个好勇嗜杀的人充其量只是个打手,并不被人认为是一个武人;身为一个武人除了武艺的追求,

8、武德的培养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何谓武德?其实就是长抱一颗仁者之心;出手是保护自己,而不是伤害别人,出手中拿捏分寸,屈人之兵而非取人生命。20、我不是剑客,看不出它的真谛,但却和剑一起幻动!看她忽而剑舞升空,独鹤动翅;忽而剑锋缠身,游龙指身;忽而挽剑破罕,猛虎狂吼,忽而剑疾如闪,蛟龙戏雨;而剑缓如云,巨龟吐息;忽而振剑定神,气盖山河,使人想起相思长剑。像安塞腰鼓一般,一舞起来就发恨了,忘情了,没命了。她与剑是早已融合的水乳,人就是剑,剑便是人!(请您阅读下一页)21、首先上来的是“南拳”表演,表演者的手装成像爪子一样,出拳就像猛虎下山一样向我们扑来,十分大声的剁脚声音在操场上回荡,宛如一位位

9、站屹立在操场上。接着的是“九节鞭”表演,九节鞭甩起来苍劲有力。伸缩自如,时而像两条火龙飞舞在美丽的天空;时而像两团红色的火焰飞舞在洁白的天空上。最后的是“耍大刀”表演,四位武术健将身穿黄色战袍,脚穿白鞋,手握兵器,闪亮登场。22、中国武术所推崇的刚健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健康饱满和气质上的平和中正。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者即是“刚健有为”的实践步骤,皆需含辛茹苦,一生苦为舟才能达到有为之彼岸。“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武术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23、中国武术,技巧在于快、准、狠。快速的出击,以瞬间的强大力量打倒敌人;准确出手,找到对方的弱点,并准

10、确无误地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很狠地出手,用攻击力打败对手。中国武术还要具备勇气,随时准备被对方击中,要勇敢出击,不能畏手畏脚,这才是中国武术。24、少林武技,名显于世,始于隋末。当时少林寺有十三武僧,应秦王李世民之邀,出山参加了讨平王世充的战役,他们凭着超群的 技艺,活擒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逼降王世充。胜利后论功行赏 ,除昙宗一人受封大将军外,其余十二人不愿受封,回归少林,但均获赐紫罗袈裟,另赐少林寺大量的田地、银两,并赐“立僧 兵”、“酒肉”等“荣宠”!自此少林寺遂以武闻名于世。25、无论是柔和的太椎剑,还是刚劲的武当剑,如火莲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凤凰的傲视群鸟,都能淋漓尽致,尽态极研

11、!最精彩的玄清,剑随腕动,由手及剑尖,一次一次,剑气近身,近可扫牛毛,这景,怕是剑圣也造不出吧!看了剑的表演,使可知中华武术之精,之美,之绝,之幻,之悠了。一华武术,意贯千秋,直冲四海。26、春练晨曦冬练寒,舒筋活血更延年”。太极扇套路优雅大方,如行云流水,似春风佛柳,飘逸潇洒,刚柔相济。端庄而不失流丽,刚健蕴含柔美,它以其奇妙的技艺功能和独特的养生效果,受到人们的青睐。27、我国是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自然不胜枚举,比如:京剧、古诗、民乐我却惟独喜欢武术。现在武术已经从古代打仗的技艺演变成人人可操的运动,既可锻炼身体有能防身。但在古代,武术是一种战斗技巧,被分成各种门派

12、,少林、武当、峨嵋,一个个名字另人耳熟能详。中国武术拥有非常强大的爆发力,能在战斗中表现出最为夺目的进攻和突破能力。关于武术的小故事2、元甲功自枣园出霍元甲是清朝末期的一位武术家,不仅为我国武林界人士所敬仰,而且在国外也享有盛名。他曾在天津惊走俄国大力士,在上海吓跑美国力士奥匹音,还在日本武道馆技胜日武士,后在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宏扬中华武术,截入了历史史册。然而霍元甲幼年时秉性谦良,体弱多病。其父认为他生性怯懦,不是练武的材料,因此,连祖传的“霍家拳”都不传授给他。那么,霍元甲的深奥武功是从哪里学来的?霍元甲之父霍恩弟武艺超群,颇有名望。由于武林中的门派之争,所以对于祖传的绝招十分保守。

13、霍恩弟秘密传授元甲的两个哥哥,要求十分严格,一招一式、一拳一脚,一丝不苟。因元甲生下来瘦小,且疾病不断,霍恩弟只准他读书、严禁习武。元甲对武功很感兴趣,父亲的做法大大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他暗中发誓一定要习武强身。于是,当父亲在后院教授哥哥武功时,元甲便爬在墙头上偷看,把招招式式牢记在心。霍家村西边有一片枣树林,里面是坟地,人迹罕至。元甲晚上便到枣园深处,细揣摩白天偷看到的招式,直到心领神会。如此日复一日,年夏一年,元甲既精通霍家拳,还果敢地探求名家拳法。当时切磋武艺之风盛行,来霍家比武的人陆续不断。一天,一位高手来到霍家,要求领教霍家拳的威力,并非要决出高低不可。霍恩弟让二儿子与其比试。来者不善

14、,招招使出“舍命招”来去胜,几招后二儿子已被击伤。霍亲自与其较技,果然难以取胜。这时只听“父亲稍歇,待孩儿与他比试”,话音刚落,霍元甲已跳入圈内。霍家父子大吃一惊,“这不是去送死吗?”说时迟那时快,霍元甲已与对手交上手了。做父亲的及两个哥哥全傻眼了,元甲的招术既像霍家拳又不同于霍家拳。他们还来不及细想,对手已只剩下招架之势,元甲直逼对手,使其无法出招,已是束手待毙了。但元甲点到为止,未下重手,来者感激不尽,止手服输并连连地赞道:“霍家拳名不虚传。”其实,霍元甲的霍家拳已有标新之术,连霍家父兄都深感出奇,经询问,元甲如实说出武艺练自枣园的经过。霍父感慨地说“少年不激不发,有志者事竟成”,此后,对他精心指导。元甲的得到点拨,又博览群书,深悟拳经,细究拳理,把其他门派中的招法也融进霍家拳,创出不拘一格,变幻莫测的“迷踪艺”这一有名的拳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