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江阴市三校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4526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江阴市三校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模拟江阴市三校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模拟江阴市三校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模拟江阴市三校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模拟江阴市三校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江阴市三校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江阴市三校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秋学期江阴市三校期中联考试卷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次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水笔书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讲到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于是诸侯反叛,杀了幽王,拥立宜臼,宜臼即为周平王。从制度层面看,诸侯反叛的正当理由是A. 周幽王的荒唐 B. 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C. 周王室的衰微 D. 周幽王破坏了宗法制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

2、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3.“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那么,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枢密使4.“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肯定了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察举制5.“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

3、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所以,采取的地方制度是A. 郡县制 B. 郡国并行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6.阅读右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片反映的是元的行省制 B. 图片反映的是清的疆域图 C. 当时的地方长官都有封国 D. 当时的地方容易出现割据7.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署敕,结果把这事闹黄了。魏征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A. 三公九卿制延续 B. 魏征所在中书省部门有审核权C. 君主专制被否定 D. 制度赋予魏征驳回诏令的权力8.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

4、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卿世禄制9.“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选官制度重视考查官员的A. 血缘 B. 门第 C. 考试 D. 品行1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A. 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C. 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三公九

5、卿制 11.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开宝五年,太祖下诏分割宰相、枢密使的候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这里记载的朝代是A. 唐 B. 宋 C. 明 D. 清12.“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这首诗据说是明太祖感慨自己处理国事,十分繁忙。这导致后来明朝继任者采取的重大政治措施是A. 设中书省 B. 废除宰相制 C. 设内阁 D. 设军机处13.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中间既不再经过内阁这道手续(“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

6、达),对邦国大政的处理更无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决。这实质上反映了军机处A. 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 B. 行使宰相权力C.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 草拟审批政令14.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带来的影响是A. 只利于新兴工商业阶层参政 B.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不利C.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D. 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15.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的奴隶可以享有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16.有一次陶片放逐法,雅典政界大人物

7、阿里斯德岱斯到现场观看,被一个男人叫住,他递上一枚陶片,说:“你能帮我写上阿里斯德岱斯的名字吗?”阿里斯德岱斯问:“你知道他做了什么坏事?”那人回答说:“我都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子,只是大家都在说他是个大人物,我听烦了。”阿里斯德岱斯无语,在陶片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那年他被逐出雅典。故事实质上反映了A. 雅典民主动员了多数人的参政积极性 B.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C. 雅典民主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D. 雅典民主保护多数人权利17.关于雅典伯利克里时期的陪审法庭,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 是城邦最高的权力机关 B. 职责是商定城邦的重大事务C. 是城邦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D. 由公民组成的判决

8、公正无误1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它A. 是由平民制定的法律 B. 取消了奴隶主贵族所有的特权C. 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D.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19.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的第一条:“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体现出罗马法A. 保护私有财产 B. 蕴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C. 保护奴隶制度 D. 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20.假设:3世纪的罗马境内,来自埃及的平民布鲁托家的葡萄园无故被贵族卡西毁坏了,布鲁托也被打伤,因此布鲁托将卡西告上法庭,在法庭上布鲁托的律师据理力争,陪审团最终裁定:贵族卡西必须支付罚金给布鲁托。此案例的审判可能是依据A

9、. 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21.古代罗马的历史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王政时期,共和国时代和帝制时代。随着古罗马历史的变迁,古罗马法律思想也经历了形成、发展、兴盛、衰落等几个阶段。在帝国时代,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是 A罗马平民 B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自由民C罗马公民 D罗马统治范围内的所有居民22.“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法案”,13条款第6条外,都是重申议会“自古就有的权利”。但是,过去的文件是贵族或议会“呈请”,国王“恩准”;光荣革命调换了双方的位置,议会形成法案,要求国王服从。这说明了英国的权力中心在A. 国王 B. 内阁 C. 议会 D. 首相23.近代以来欧美

10、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A B C D24.下表是美国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表地方权力中央与地方重合的权力中央权力调控州内贸易;设立公共教育体制;制定地方性法规等保证税收、健康及公共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等调控州际及对外贸易、宣战、发行货币等该表反映了美国的国家结构是 A. 邦联制 B. 联邦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地方分权制25.2013年3月1日,一个月前才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下开始了第二个任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尽管无奈,但也不得不在与国会磋商无

11、果的情况下,根据国会规定的期限,签署了启动削减预算的命令,这表明A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总统对立法无否决权C三权分立但互相制约 D总统由最高法院任命26.丁建弘教授的德国通史中讲到:当时德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但威廉一世只愿接受德国各邦君主贡献的皇冠。他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来干什么?”得知各邦的君主同意新宪法后,威廉才接见了帝国议会代表团。关于这段细节的解释,准确的是A. 帝国议会在德国发挥的作用很大 B. 皇帝被帝国议会控制C. 代表民主的议会臣服于专制君主 D. 德国确立民主共和制27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

12、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议会权力受国王牵制 B法国总统和参议院相互制约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28.古代雅典的民主与当代美国的民主相比,就民主的方式而言,主要的不同是A. 是否体现“主权在民” B. 前者是少数人的民主,后者是多数人的民主C. 是否体现“法律至上” D. 前者是直接民主,后者是间接民主29.在西方近代条约关系中,任何条约均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形势变化进行修改。中外条约关系建立伊始,清政府没有修约观念,某条约订立时,清政府认为这是一揽子解决争端的“万年和约”,道光帝视之为,“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30.“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一一悉准乎天命;国曰天国,在在悉简乎帝心。”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C. 中国同盟会会成立 D.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3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欧美国家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