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写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4515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辞写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楚辞写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楚辞写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楚辞写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楚辞写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辞写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楚辞体诗的句式与语言 楚辞体诗的句式,是在诗经体诗句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首先采用四言体句式。例如天问、桔颂等篇,在四言句式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楚地民歌形式,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句式,而代表楚辞体诗的最基本的句式是六言体。例如离骚、九章涉江等篇。 在六言体句式基础上,楚辞中还有相当的五言、七言等句式,总之,楚辞体诗在句式上冲破了诗经四言体诗的束缚,而代之以六言为基础,五言、七言等句式,同时句式又参差错落,更为诗经句式来得灵活自由。这对后世五言、七言等句式的形成,对汉赋、唐诗、宋词的创作,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楚辞体诗在句法结构上讲究对偶,因此有许多对偶工巧的句式,其中可分为言对、事对、双句对

2、和当句对等几种形式。 言对,是指对偶句式不用典故,这种对偶句式内容集中,整齐对称,美观和谐,例如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事对,即对偶句式用典故相对,这种对偶句式增加诗句的含意容量,使诗歌具有含蓄美,例如九章涉江:接舆髡首含,桑扈裸行。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以上对偶,无论言对、事对,都是上句和下句双句对偶。 除了双句对偶,楚辞中还有当句对偶的句子,例如九歌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会击鸣鼓。 楚辞体诗由于是诗人的创作,比起诗经来,在语言修辞上,更加注意词藻的华美,也更富于文采。 楚辞多用重言词(重叠词),这在诗经中已经普遍运用了,楚辞继承了

3、这种表现形式,并在摹声、状物、绘貌、拟心等方面有了具体的发展。 例如在摹声中,将“填填”摹拟雷声;“啾啾”摹拟猿声;“飒飒”摹拟风声;“萧萧”摹拟树木声;在状物中,将“岌岌”形容帽子高高的样子,“滔滔”形容波浪滚滚的样子;“鳞鳞”形容鱼群游动的样子;在绘貌中,将“淫淫”描写人涕泪交流的样子,“眇眇”描写极目无视的样子;在拟心(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时,将“忡忡”形容人心神不安,“忳忳”形容人心情郁闷忧伤等等。 楚辞在语言上的特色,还表现在大量吸收楚地方言土语入诗,屈原作品中用楚方言的有六十九个,如此,既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又构成了楚辞体诗的地方特色。 楚辞体诗在表现中还运用了许多虚词,以

4、离骚为例,反复使用的虚词就有“之、乎、也、而、以、其、于、焉、哉”等,这种把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散文语言,吸收到诗里,造成了楚辞体诗的散文化倾向,这对后人的诗文体的形成无疑打下了基础。 楚辞体诗的语言结构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用“兮”等语气词。 用“兮”字组成诗歌的音节,在屈原作品中占多数,而用法上大致有三种:(一)、用在两句间的第一句的末尾,即用在单句上,例如: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用在两句间的第二句的末尾,即用在双句上,例如: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鸟鹊,巢堂坊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

5、吾将行兮。(三)、用在一句的中间,即无论单句、双句,每句中间都用“兮”字。九歌的十一篇诗都是这种用法。例如九歌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兮”字在楚辞里的表达作用是多方面的,例如有的地方起着调节节奏的作用,有的地方起着表现情感或造成不同语气的作用,有的地方起着某种虚词的作用。楚辞体诗的结构 楚辞体诗大多是能够配乐歌唱的,楚辞和音乐的关系正象诗经和音乐的关系一样,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楚辞体诗的结构有鲜明的音乐特色。一、歌节 楚辞体诗的每首诗都是由若干个歌节组成。歌节是楚辞体诗的最基本的单位,每个歌节大多是四句。例如离骚,全篇除了最后一节“乱”辞之外,共

6、由九十二个歌节组成,每个歌节都是四句。 有关楚辞歌节的划分,一是按内容要求,二是按乐曲的需要。楚辞的歌节虽然有很多变化,但大多数歌节是四句,这和诗经以四句为一章节的情形是相似的。二、“乱”辞 “乱”辞之意,从作品的内容来说,“乱”就是理的意思。“乱”辞在篇章的最后,有概括总结全篇思想内容的作用。从作品的音乐节奏来说,“乱”是终了的乐章,是尾声。一个乐曲在终了的时候,王音繁会形成乐曲最后一段的高潮。由于“乱”辞在思想内容和音乐节奏上都要达到一篇作品的高潮,因此“乱”辞在表现形式上和前面的歌节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乱”辞一般比前面的各个歌节要长,长,便于发挥,有突现高潮的作用。其次,“乱”辞和前面

7、的各个歌节相比,在句法上都有突然的改变,说明在音乐上也必然有节奏的改变,这种节奏的改变也有突现高潮的作用。 在屈原的作品中末尾加“乱”辞的共有六篇,即离骚、招魂和九章中的涉江、哀郢、抽思、怀沙。三、兼用“少歌”、“倡“的形式 “少歌”,从内容看,是一篇中前半部分的小结,也为一篇之中的小高潮,它起到点明前半部分的中心内容。从形式上看,它的节奏与前面的歌节类似,但它的曲调可能带有过渡性质,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倡”,从内容上看,是调转笔锋另写新意,也就是另行起头的意思。从音乐的角度说,是另起新调,也就是变换新的曲调的意思。例如九辛抽思(1)(9)歌节从略歌节(10):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熟

8、无施而有报兮,熟不实而有获。(少歌曰):与美人之抽是兮,并日夜而无正。侨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又(1)(5)歌节。(乱曰):体诗结构的复杂 楚辞体诗中结构较复杂的是招魂。招魂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觋所唱的招魂词加工而成的,在结构形式比较复杂,也较之独特。招魂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叙招魂的缘由,因为是叙事,所以中间杂有散行句。第二部分为招魂的正文,又分为丙段。第一“外陈四方之恶”,分东、南、西、北、天上、地下六个方面,分别述说其险恶,警告灵魂,哪个地方不能去。第二“内楚国之美”,分居处、宴游、饮食、娱乐四个方面,分别叙述楚国的华美,诱导灵魂回到楚国来。第三

9、部分是收束气的“乱”辞,总结了全篇用意之所在。这种复杂的体诗结构,说明当时的楚国音乐非常发达,诗歌体裁形式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楚辞体诗的用韵 楚辞体诗的用韵和诗经差不多,现就三个方面大致介绍一下。(一)、从一首诗的用韵情况来看,可分为一韵到底和中间换韵两类。 一韵到底的如九歌东皇太一,中间换韵的九歌云中君,离骚“乱”辞以前九十二个歌节,几乎每个歌节都换韵。(二)、从用韵的位置来看,可分为句中韵和句尾韵两种。 句中韵,楚辞和诗经一样,有的词常在语气词的前面,形成句中韵。韵在“兮”字前面的,如九章涉江等。 句尾韵:句尾韵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句句用韵,例如九歌国殇前十四句,句句用韵,后四句隔句用韵,隔句用韵是楚辞最常见的韵式,离骚、九章等都是隔句用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