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方法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孟宪颐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第4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53028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孟宪颐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第4章)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孟宪颐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第4章)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孟宪颐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第4章)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孟宪颐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第4章)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孟宪颐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第4章)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孟宪颐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第4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设计方法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孟宪颐 现代设计方法基础(第4章)(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一般的机械和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过程如下: 1.方案论证阶段 2.调查和批准阶段 3.设计和研究阶段 4.制造和测试阶段 5.使用阶段,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4.1 概述,1. 可靠度的定义 当时间超过时,有个产品失效和有个产品正常工作,则产品的 可靠度可被定义如下:,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2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2. 故障率的定义,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2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2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3. 产品失效概率密度函数

2、,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 产品的失效率,即,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4.2 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例4-1 假设有100个产品,在5年内有4个产品失效,在6年中有7个产品失效,求5年后产品的失效概率是多少?,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2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若单位时间定义为一年,,若单位时间定义为1000h,则有,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5.产品失效模型,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图4-3 机电产品典型失效模型曲线,4.2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4.2 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

3、论,(1).指数分布 如果产品的失效率是常数,如图4-3的中间部分,即,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可求得在t时刻产品的可靠度为:,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2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2).正态分布 其概率密度函数是:,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其中:,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2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图4-4 和对正态分布曲线形状的作用,(2).正态分布,4.2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第四章可靠性工程基础,(2). 正态分布,图4-5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4.2 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3).威布尔(Weibull)分布 对威布尔分布失效

4、概率密度函数是:,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其中b、分别是曲线的形状参数、尺度参数和位置参数,而上面的方程也称三参数的产品故障概率密度函数。,(3).威布尔(Weibull)分布,图4-6 参数 b和 对失效概率曲线的影响,4.2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4.2 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6.产品的平均寿命 产品的平均寿命即故障间隔时间MTBF,是另一个评判产品可靠性的非常有用的定量指标。换句话说,产品的平均寿命即产品无故障的工作时间在概率学中,随即变量t的平均值定义为:,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

5、,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2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1) 正态分布:,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2 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2).指数分布:,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2 可靠性工程的基础理论,(3).威布尔分布:,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3 零件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1.应力和强度的干涉模型,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图4-8 应力和强度的动态变化,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3 零件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2. 用分析法进行

6、可靠性预计,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图4-9 应力和强度的相互干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3 用分析法进行可靠性预计,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3 零件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例4-2 零件的强度和应力服从正态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 , , ,试预计零件的可靠度。若强度的标准差减少到14MPa,则可靠度将变为多少?,查附表1得到正态分布的可靠度指标:,若强度的标准差减少为14MPa,则有,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4.3 零件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4.可靠性工程中搜集数据的方法 目前用来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 (1).产品实物的测量和检测 (2).仿真

7、测试 (3).标准样本的特殊检测 (4).从相关的手册中查取,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3 零件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5 受拉零件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静强度可靠性设计步骤如下: 1)选定可靠度; 2)计算零件发生强度破坏的概率; 3)由F值查附表1取Z值; 4)确定零件强度的分布参数, 5)列入应力的表达式; 6)计算工作应力; 7)将应力、强度、均代入联结方程,求得截面积参数的均值。,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3 零件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表41 独立随机变量的代数运算公式,现代设

8、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4.3 零件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6 梁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梁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步骤与上面介绍的拉杆的类似 : 1)选定可靠度; 2)计算F=1-R; 3)按F值查附表1,取值后得Z值; 4)确定强度分布参数; 5)列出应力S的表达式。,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1.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对于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有两种含义:系统的可靠性预计和系 统地可靠性指标分配。前者是根据事先已知的每个单元或子系 统的可靠度预计系统的可靠性,然后合理的分配到每个单元或子系统,这可称为配置法。 应该注意,一个系

9、统的可靠度不仅仅依靠于每个单元的可靠度,也依靠于所有单元组成的形式。因而,为了指导产品的可靠性设计,零件组成形式应该首先知道,通常使用可靠性模型描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2 机械和电子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1).串联系统模型,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图4-12 串联系统模型,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如果一个产品和系统有很多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可靠性彼此间是相互独立的,当一个单元失效时,这个产品或系统就会失效,这样的系统就叫串联系统,它的可靠性模型如图4-12所示。,(2).并联系统模型,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若

10、一个系统由若干单元组成,其中只要有一个单元正常工作,产品和系统就能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换句话说,只有所有的单元都失效了,产品才会失效,这样的系统称为并联系统,如图4-14所示。,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图4-14 并联系统模型,4.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3).混合系统,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图4-15 混合系统模型 a) 串并联系统 b)并串联系统,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混合系统是由一系列子系统串联和并联组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串-并联系统,另一种是并-串联系统。前者是串联子系统并联在一起;后者并联子系统串联在一起。混合系统模型如图4-15所示。,4

11、.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4).复杂系统模型,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图4-16 复杂系统模型,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3.机械和电子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1).串联系统的可靠度,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串联系统的特征是仅当所有单元都正常工作,系统才能完成它的功能,而根据概率乘法规则,串联系统的可靠度:,4.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1).串联系统的可靠度,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例4-5 一个由5个单元串联组成的产品,每个单元的可靠度分别如下: , , ,

12、, 试预测系统的可靠度。,4.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2).并联系统的可靠度,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并联系统只有在所有的零件失效时才失效,根据概率的乘法规则,系统的失效概率是:,4.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2).并联系统的可靠度,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例48 一架由三台发动机驱动的飞机。只要有一台发动机运行,飞机就不会坠落。三台发动机失效率分别是:0.0001/h,0.0002/h和0.0003/h,若一次飞行10小时,试预测飞机的可靠度。,4.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3).混合系统的可靠度,现

13、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对于图4-15a,对于图4-15b,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混合系统是由串联和并联子系统组成,其可靠度可根据相应的串联和并联的相关方程进行预测。,4.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4.系统的可靠性分配,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1).平均分配法 这种方法是所有的零件都给分相同的可靠度指标.,对于串联系统 :,对于并联系统 :,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4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2).根据零件失效率的比例分配,现在为分配给每个零件的失效率来定义加权系数为:,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5 机械系统

14、的可靠性工程,1. FTA的基本概念,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故障树分析或失效树分析是一种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分析工具。 故障树分析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目的是找出导致发生不可预测事件的原因,而定量分析可以得到顶事件或所有中间事件的失效概率。在系统可靠性设计中,故障树有助于查明潜在的故障从而改善产品的设计。,4.5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1.FTA的基本概念 从顶事件到底事件建立故障树的步骤如下: 1)定义顶事件。顶事件是系统中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2)把顶事件作为输出事件,把所有的直接原因作为输入事件,然后根据他们的逻辑关系连接所有的

15、事件。 3)分析上述的输入事件,若他们是由别的原因所致,就将其作为下级别的输出事件,而那些原因则作为相应的输入事件; 4)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所有的底事件都被找出。,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5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2.故障树定性分析,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图4-17 故障树定性分析实例,定性分析是找出引起故障树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底事件的最小割 集,可根据如下规则定义最小割集:若所有的底事件同时发生,顶事件才发生,如有一个底事件不发生,则顶事件就不会发生。,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5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3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在已知底事件发生概率的条件下,求顶事件的 发生概率,这种方法多用于定量分析,也是直接的概率方法。,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5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3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现代设计方法基础,孟宪颐,高振莉,刘永峰,图4-18 逻辑“或”“与”及其对应可靠性模型 a) 逻辑“或” 关系图 b) 逻辑“与”关系图,a),b),第四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4.6 疲劳强度可靠性分析,1 疲劳曲线(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