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里的青蒿(高中阅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252470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野里的青蒿(高中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野里的青蒿(高中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野里的青蒿(高中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乡野里的青蒿(高中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乡野里的青蒿(高中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野里的青蒿(高中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野里的青蒿(高中阅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野里的青蒿我家房前屋后,长满了青蒿。青蒿长得跟小树差不多,枝叶一层层往上长,绿绿的叶脉把地表遮蔽得密不透风。不过,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直接就拔掉了,要不就用刀子拦腰砍断。砍断的青蒿,沉静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生长侧枝。侧枝也是向上生长的,长出的侧枝,会把主干遮挡住,侧枝也能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小树模样,甚至更为稠密。有青蒿的地方,地上的土层都较为潮湿。每逢盛夏时节,酷暑难耐,我家那些鸡猫鸭的,就躲在青蒿下面小憩,长在青蒿下面的杂草,被践踏得不堪入目。青蒿不是长青植物,叶片分好多细小的裂片。裂片具有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略呈线状披针形,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

2、细,无毛。立秋过后,青蒿逐渐变黄,枝蔓上挂满了密密麻麻圆形的果实,秋风一吹,果实及细小的叶脉簌簌飘落一地。冬日里连续几个艳阳,枯萎的青蒿耗掉了藏在体内的水分,村里人会把青蒿一把火点燃,青蒿在烈日下燃烧着枯竭的生命。在村子的庄稼地里,青蒿长在玉米地和黄豆地较为常见,这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玉米秆都比青蒿高。在玉米的幼苗期间,青蒿刚刚探出个头,就被锄掉了,所以,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都长不大。那些没有被锄掉的青蒿,借着从玉米间隙筛下的阳光,屏住呼吸,安静地耐心地生长。而长在黄豆地里的青蒿,就较为幸运,它可以一直待到黄豆收后,还能在山岗上摇摆来,摇摆去的。青蒿的长势跟黄豆不分伯仲,

3、黄豆地也锄草,但黄豆没有玉米那么高,被锄掉的青蒿,阳光充沛时,又很快长出来了。黄豆灌浆后,村民也不怎么打理黄豆地了。这个时候,正是青蒿疯长的最佳时机,等到村民去地里抢收黄豆的时候,有的青蒿已盖过了黄豆。村子里的人对青蒿没有什么好感。那时也不知道青蒿的药用价值有那么大,总觉得它长在村子里比较碍眼。不过,烦人归烦人,不管村里的大人还是小孩,都知道青蒿有两种功效,止血与当旱烟抽。止血这种功效很简单,采撷几片翠绿的青蒿叶片,在一块石头上把青蒿捣碎,然后敷在伤口处。当青蒿的汁液与血液混在一起时,血就会渐渐止住,也可以避免伤口感染,具有消毒功效。当旱烟抽的都是村里的老人。村里吸烟的老人,每人都有一个烟斗。

4、有时去山里干农活,身上携带的烟丝不够了,就去抓一把青蒿或捡几片梧桐树的叶子。当旱烟抽的青蒿,是枯黄的。枯黄过后的青蒿,叶脉特别轻脆,轻轻在掌心一撮,叶脉就碎了。然后把细碎的青蒿跟所剩无几的烟丝,充分搅拌均匀后,放进烟斗里来吸,浓烟滚滚。我爷爷在世的时候,也这样吸过烟,那时我还懵懂,没有问过爷爷,好吸不好吸。反正,爷爷吸着青蒿伴烟丝时的表情,跟吸纯烟丝的表情是一样的。青蒿的一绿一枯,都演绎了不同的价值: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有一年,我从新疆回到老家,正逢母亲在屋前晒青蒿。我问母亲晒这个干嘛?母亲笑嘻嘻地跟我说卖钱。她还跟我说,对面住着的一个姑姑,一个夏天到山里砍苦药子(青蒿)卖,都卖了

5、好几千块。那年青蒿的价格还不错,大概一斤十几块,母亲从山里砍回的青蒿,也卖了好几百块钱。母亲还跟父亲说,明年把房前屋后的青蒿都留起来,把地里的青蒿也留起来。我跟母亲说,这些青蒿就别弄了,卖不了几个钱。母亲说,长在屋前的青蒿,砍掉了也浪费,卖几个钱是几个钱。第二年,母亲老早就去山里砍青蒿了,一年下来,晒干后的青蒿差不多有好几百斤,结果没有收药材的人,一直堆放在房子里,一放就是两年,发霉后不得已扔掉了。母亲扔掉青蒿的那年,刚好是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前一年。后来,母亲又跟我说,今年的苦药子(青蒿)要涨价了。住在对面的姑姑说,苦药子(青蒿)都上新闻了。我没有问过母亲,青蒿的价格怎么样,也不

6、晓得母亲砍了多少青蒿,但我还是想,青蒿如从前一样,站在山岗上,很自然地为所需的人所用。(选自 2016年第9期散文选刊,有改动)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散文开头写到,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不是直接拔掉就是拦腰砍断。这是为了表现母亲的勤劳和爱整洁。B.第二段写青蒿,盛夏,鸡猫鸭躲在下面小憩;立秋,枝蔓上挂满了果实;冬日,却被村里人一把火点燃,表达了作者对青蒿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C.文章第三段,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长在玉米地的青蒿和长在黄豆地的青蒿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D.文章成功地运用

7、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前三段写了青蒿被砍、被烧、被锄的情形,是抑;从第四段开始写了青蒿的功效和价值,是扬。DA项,“这是为了表现母亲的勤劳和爱整洁”不妥,侧面体现青蒿生命力的顽强。B项,“表达了作者对青蒿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不妥,没有体现出“深切同情”的意思。C项,“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有误,没有比喻。2.(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母亲扔青蒿和屠呦呦获诺奖之间本来没什么必然联系,但作者将二者并提就产生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紧扣“青蒿”,结合原文简要分析。(5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紧扣“青蒿”, 分析母亲扔青蒿和屠呦呦获诺奖之间蕴含的丰富思想

8、内涵。可从“青蒿”命运的变化、揭示的哲理和给人的启迪等角度分析。【答案】命运的戏剧性变化:青蒿因无人问津而被扔掉,又因被人发现而名扬世界,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价值的巨大差异:女科学家在它身上发现的是拯救人类生命的无限的医学价值,农村妇女在它身上看到的只不过是一斤十几块钱的微不足道的经济价值,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那里价值差距巨大。揭示的哲理:现实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被发现之前,往往会遭遇被忽视、被埋没、被误解甚至被遗弃的不幸。给人的启迪: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怕遭遇被忽视、被埋没、被误解甚至被遗弃的不幸,只要真正有价值,终究会被发现,终究会造福人类。(任选三条作答,答对一条给1分,答对两条给

9、3分,答对三条给5分。其他有道理亦可)3.(概括文本主旨)作者借“乡野里的青蒿”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把握“乡野里的青蒿”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乡野里的青蒿”表达了对人生的价值。第二段通过描写青蒿长在玉米地和黄豆地的生长过程,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不拔;第三段通过写青蒿的药用价值,表达了有益众生的人生价值观;最后一段中通过写青蒿上新闻后,仍如从前一样,站在山岗上,很自然地为所需的人所用,表达了坚守本色、豁达淡泊的人生价值观。【答案】坚韧不拔,不负生命。平凡朴实,有益众生。坚守本色,豁达淡泊。(答对一条给2分,其他有道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