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铛锋 高维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4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52324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铛锋 高维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4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铛锋 高维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4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铛锋 高维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4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铛锋 高维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4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铛锋 高维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4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铛锋 高维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铛锋 高维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生产技术管理,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管理,生产计划 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计划是由生产管理部门编制的关于承担汽车维修作业的人员、物料和时间等的安排,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也是进一步编制车辆维修工艺卡等技术文件的依据。 汽车维修企业生产计划能从时间上保证客户的维修车辆按期出厂,为客户节约时间,为企业增加信誉。科学合理的维修生产计划还可提高人员、设备、场地、资金等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做到过程连续、生产均衡、质量保证。 汽车维修企业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是根据客户资料统计的维修量和预见的维修增量、季节性的维修需求、阶段性的活动安排、突发性的事件处理等对不同维修工种的工作量的需求,以及对企业的场地、人力

2、、设备、设施和各工种的实际生产能力的需求。,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是生产计划顺利执行的必要保证。调度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具有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职能和作用。 汽车维修企业生产调度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生产计划安排,调度车辆进厂维修,并根据车主报修情况,通过对待修车辆的实际检测与诊断,确定该车辆所需要的实际维修项目, 调度维修人员实施车辆维修。 目前汽车维修企业所采用的生产调度方式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调度人员通过施工单的方式,将维修项目及维修要求下达给车间及班组,由班组根据施工单所列的作业内容与作业要求进行维修,专职检验人员也凭此施工单进行检验。二是维修车间在接到施工单后,将施工单所列作业内容与作业要求

3、集中公示于维修车间修车进度表上,以公布当前所有在厂维修车辆的汽车编号、维修类别、施工单号、主要作业项目与附加作业项目、要求完工日期、主修人,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生产现场管理 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现场,是指从车辆接待、故障检测诊断、车间维修、试车、清洗、检验测试、交车等,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场所。 汽车维修生产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优化组合,从而保证生产系统目标的顺利实现,并达到效率最高、质量最优和服务最佳的车辆维修生产目的。 生产现场的5S管理活动 整理(SEIRI) 整顿(SEITON) 清扫(SEIKETSU) 清洁(SEI

4、SO) 素养(SHITSUKE),生产进度与生产统计 生产过程管理中的生产进度检查及现场生产调度是生产现场管理中的重要工作。要求生产管理部门经常性地巡视在修车辆的维修进度情况 , 并现场调度各维修班组及维修人员、现 场调度维修车辆、维修配件材料供应及外加工等 , 以督促和检查生产进度执行情况 ,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生产统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统计劳动成果 , 而且也是为了掌握生产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对生产统计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生产物质管理 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物质管理,主要指汽车维修过程中配件或原材料的供应,由生产管理部门根据生产进度统一调度,充分体现生产供应为

5、维修服务的原则。 生产安全管理 做好生产安全管理,对于保证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产安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就是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健康的一切不良因素,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舒适地工作;设备安全是消除损坏设备、产品和其他财产的一切危险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生产劳动管理 汽车维修企业的车间劳动管理包括劳动组合、劳动定额、劳动考核、劳动工资、职工培训、劳动保护与劳动保险等。其中,劳动组合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汽车维修作业的劳动组合可分综合性作业和专业分工作业两种。它是指在一定的作业方式(定位作业或流水作业)和工艺条件(就车修理或总

6、成互换修理)下,汽车维修工人的劳动组合方式。生产管理者在确定本企业的劳动组合时,要根据本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特点、维修车型、人员素质等综合考虑。,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管理,技术管理的目的:以较少的经济投入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 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 :为汽车维修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 ;强化企业管理技术手段,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管理的内容 :初步检验;故障判断;商定维修计划;检查、监督修复情况;专业技术资料的查阅和保管;详细检查;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外出急救抢修;制定维护与修理规范、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制定生产定额、维修工时定额

7、;测算车间消耗材料的使用量;提出定购配件计划和清单;负责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汽车预防维修制度,主要内容 所谓车辆技术管理,是对运输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与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其核心就是管好、用好、维修好车辆,以提高企业的装备素质。其基本原则是坚持预防为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汽车预防维修新制度的主要内容,不仅将过去的定期保养改为强制维护,更强调维护的强制性。而且强调要在加强定期检测的基础上,将过去的计划修理改为视情修理。,汽车的维护和修理,汽车维护 汽车使用一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后,根据汽车维护技术标准,按规定的工艺流程、作

8、业范围、作业项目、技术要求所进行的预防性维护作业就是汽车维护。 汽车维护是预防性的,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是汽车维护的基本要求。汽车维护的各项作业是有计划、定期执行的。汽车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三种级别。 维护作业以清洁、检查、补给、润滑、紧固和调整为主,维护范围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逐步扩大,内容逐步加深。,环保检查/维护制度 环保检查/维护制度是在用车的检查与维护制度,使强制性的对在用车实施排放污染水平的定期检测,找出污染严重的车辆(通常不超过机动车总数的10%)进行治理,通过不断治理并不断收紧排放限制,使在用机动车达到或接近自身的最佳水平,从而

9、使在用机动车对大气的污染减小到最低限度。 环保检查/维护制度不是要求在用车强制安装尾气净化器和进行发动机改造,而是通过对在用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排放检测,确定排放污染严重的车辆并诊断其产生故障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维护或修理措施,监督被检车上原有污染控制装置工作是否正常,充分发挥汽车的自身排放净化能力,使车辆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制造厂的技术指标。,汽车修理 为消除汽车故障及其隐患,恢复汽车工作能力和良好技术状况而进行的技术作业就是汽车修理。 汽车修理应贯彻预防为主、视情修理的原则。 汽车修理按修理对象、修理深度、执行作业的计划性或组织形式等划分为不同类别和等级。若按修理作业范围可分为汽车大修、总成

10、大修、汽车小修和零件修理。,汽车和总成送修规定与装备规定 1. 汽车和总成送厂大修时,承修方、托修方应当面清点随车装备,填写交接清单,鉴定车况,签定汽车维修合同,商定送修项目、送修要求、修理车日、质量保证和费用结算,办理交接手续等。 2. 送修汽车必须是在行驶状态下,且装备齐全(包括备胎及随车工具等),不得拆换和短缺;发动机总成单独送修时也必须保持装合状态,且附件与零件齐全。因事故损坏严重、长期停驶或者因零部件短缺等特殊原因不能在行驶状态下送修车辆,在签定合同时应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说明。 3. 汽车或总成送修时必须将汽车大修前的车况鉴定,以及有关技术资料或车辆技术档案同时交承修单位。,汽车维修的

11、工艺管理 汽车维修工艺,是在一定的人员素质和工艺装备条件下,汽车维修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工艺纪律和工艺规范(包括工艺规程、技术标准和质量验收标准等)。其中,工艺纪律是为达到规定工艺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而必须遵守的制度和纪律;工艺规程(或工艺路线、工艺流程)是完成该工艺的规定操作顺序;工艺规范(或工艺过程)则是达到规定技术标准而规范化的工艺方法。 汽车维修工艺的根本任务,是为了用最低的消耗,尽可能恢复汽车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一是汽车维修企业应当如何保证汽车的使用性能;二是汽车维修企业应当如何降低维修成本和费用。 汽车维修工艺包括汽车维护工艺和汽车修理工艺。,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检测诊断设备,在汽车不解体情况下,确定汽车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以及查明汽车运行故障及隐患的技术措施。 汽车检测诊断分为:安全环保检测、综合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三类。 汽车技术状况的诊断是由检查、测量、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活动完成的,其基本方法主要分为:传统的人工经验诊断法、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和自诊断法三种。,汽车维修企业的科技管理,科技发展规划是指汽车维修企业关于技术管理系统开展科技活动的发展规划。内容包括: (1)企业科技活动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及技术措施; (2)生产工人及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计划; (3)机具设备更新计划; (4)技术改进及技术改造计划; (5)科技经费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