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246256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四,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三十六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考点展示,2.知识概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核心考点突破,高效复习导航,高考典例,抓住一个高考重点,突破一个高考难点,规避一个易失分点,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第36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概览,联 系 观,含义,特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高效复习导航,考点展示,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唯物

2、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含义: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表现: A.事物之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整个

3、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 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体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 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

4、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特别提示: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重点突破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所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关系 (1)对于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2

5、)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凭空创立或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3)从性质上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它一旦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突破重点2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从唯物论角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从辩证法角度: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6、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从认识论的角度: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就要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高考点拨:高考时联系的基本特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注意仔细观察、准确判断:注意联系普遍性与条件性的区别,不能把一事物与周围的事物之间存在的有条件的联系理解为无条件的联系。注意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间理论范围的不同,防止答非所问 。对于人在客观联系面前的能动性,不可片面夸

7、大,也不可人为缩小。,【误区警示】 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是无所作为的 提示: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联系的形式是可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改变事物联系的条件,使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发生改变。所以不能说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无所作为。,【误区警示】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提示:(1)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由人们按照一定目的、计划或方案

8、而形成或建立的联系,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但这些“人为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命题点1 联系的特点 (2012江苏)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训练,解析,答案,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客观性。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

9、人为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着的,说明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故选D,B不选。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强调的是客观性,而不是普遍性、多样性,AC不选。,(2013年课标卷)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 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

10、形成的 A. B. C. D.,训练,解析,答案,说法错误,说法正确;因为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没发现它,不证明没有联系;说法错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前提是掌握它们的规律,不是创新意识;说法正确,材料中的联系就是人为事物的联系。综合以上分析,答案选D。,命题点1 联系的特点 (2013年大纲卷)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 ) 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 是必然的,不可改变 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 是变化的,因势而变 A

11、. B. C. D.,训练,解析,答案,请完成创新设计P211典例及对应训练。,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变化的,故选;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并非与人无关;说法错误,联系是必然的,但并非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考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 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相互依赖:

1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相互转化: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原理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

13、果。,【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这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误区警示】整体大于部分,整体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提示:(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 (2)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第一种情形: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第二种情形: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

14、和;第三种情形: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3)这一观点的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应区别对待,具体分析。,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特别提醒:整体和部分的关

15、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属于整体中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 (3)要素也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 (4)所以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完全等同。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序性更加合理,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化,这些不是一般的整体和部分所能表达的。,重点突破3正确理解“从整体着眼, 寻求最优目标”的现实意义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全局与局部、大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过程与阶段等。 (2)整体和部分关系的一个重

16、要的内容,就是它们的地位与功能的关系,如果各个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不协调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减弱。如果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因而,我们在办事情时,应该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在整体和部分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部分服从整体,寻求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重点突破4:全面把握联系的观点 (1)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既要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横向联系,也要看到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又要看到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