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正惠 主编模拟电子技术第16章电子课件压缩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16章电子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24131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正惠 主编模拟电子技术第16章电子课件压缩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16章电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正惠 主编模拟电子技术第16章电子课件压缩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16章电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正惠 主编模拟电子技术第16章电子课件压缩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16章电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正惠 主编模拟电子技术第16章电子课件压缩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16章电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正惠 主编模拟电子技术第16章电子课件压缩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16章电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正惠 主编模拟电子技术第16章电子课件压缩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16章电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徐正惠 主编模拟电子技术第16章电子课件压缩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16章电子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主编:徐正惠,副主编: 刘希真 张小冰,第三篇 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本篇介绍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的分类、命名方法、封装方式等基本常识。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集成稳压电路、集成信号测量电路、集成仪表放大电路、集成功率放大电路、集成信号发生电路等。通过介绍和讨论,要求掌握或了解相关集成电路常用的型号、外型、封装、功能、主要性能指标和典型应用电路。要求掌握常用模拟集成电路应用电路的设计方法。,第16章 集成信号发生电路,第三篇 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学习要求: 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起振条件;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类,以及各类振荡电路的优缺点;学会识读变压

2、器反馈式、电感反馈式、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用瞬时极性判别法分析其形成正反馈的原理;正确找出各个电路的选频环节;掌握石英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函数发生器电路ICL8038的主要性能,读懂其典型的应用电路。,16.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组成和起振条件,第16章 集成信号发生电路,在许多控制或测量电路中,经常要用到各种波形的信号,例如正弦波、方波、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等,这些信号需要通过特定的电路来产生。能产生这些波形信号的电路称为波形发生电路,也称波形发生器。 按照所产生波形的不同,波形发生电路可以分为两大类:正弦波发生电路和非正弦波发生电路,正弦波发生电路也称正弦波振荡器。我们首先讨论正弦波发

3、生电路。,16.1.1 正弦波振荡的条件,16.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组成和起振条件,正弦波发生电路是在没有外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自行产生正弦波输出的电路。我们讨论这种能自行输出正弦波信号的电路应该满足怎么样的条件。,1、必须含有放大电路 首先,这种电路必须包含有放大电路。有了放大电路,只要电路中存在微弱的正弦波信号,经过放大电路的放大,就可以使该电路产生正弦波信号输出,如图所示。,16.1.1 正弦波振荡的条件,16.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组成和起振条件,2、必须存在正反馈和反馈网络 光依靠放大电路显然不能构成正弦波发生电路,因为只有正弦波信号输入时,放大电路才会产生正弦波输出,而该输入正弦波正

4、是我们需要产生的。,如果电路中存在下图所示正反馈,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图Xi表示正弦波输入信号,X0表示正弦波输出,A为放大电路,F为反馈网络,Xd表示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压。,16.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组成和起振条件,正反馈如何形成自激振荡? 假设初始时刻有一个正弦波电压Xi输入,经过放大,输出正弦波信号X0,输出信号经反馈网络形成反馈信号Xf,通过正反馈, X0 XfXdX0Xd ,Xd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即使将输入信号Xi撤去,电路照样有正弦波信号输出。可见,引入正反馈后,只要有一个初始正弦振荡,通过正反馈,就可以在输出端得到正弦信号输出。 电路中总存在某种扰动,这种扰动即可成为初始振荡,但这

5、种初始振荡并不是正弦波,为此,还需要“选频网络”,16.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组成和起振条件,3、必须包含选频网络 选频网络的作用是使正反馈过程仅对某一确定的频率有效,因此,只有这个频率的信号能在输出端形成输出,这样,就可以得到正弦波信号输出。多数信号发生电路做法是将反馈网络和选频网络“合二为一”,使反馈网络具有选频的功能,即反馈网络只对某一确定频率的信号有最大的反馈系数,偏离这一频率的信号,其反馈系数大大下降,正反馈的结果,输出端输出的就是正弦波信号。,4、还必须有稳幅的环节 幅度的环节,通常的做法是利用放大电路的非线性。由于放大电路元器件非线性的限制,X0达到一定的幅度后,电压放大倍数A的数

6、值将降低,输出电压X0、反馈电压Xf和净输入电压Xd最后都将维持一个稳定的数值不变,电路达到动态平衡。,16.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组成和起振条件,起振条件 可以证明,电路自激振荡达到动态平衡时,放大倍数和反馈系数应满足关系:,上式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平衡时放大倍数和反馈系数大小的乘积等于1,其二,反馈信号和放大电路输出信号位相相同(或相差2的整数倍)。为了使输出信号从电路接通电源开始有一个从小到大,直至达到平衡的过程,电路的起振条件为:,16.1.2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分类,根据上述分析,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如下图所示。电路由放大电路A和反馈、选频网络组成,在分立元件组成的正弦波发生电路中

7、,放大电路中晶体管依靠其非线性,同时起着稳幅的作用;反馈选频网络即起选频的作用,同时产生正反馈信号,形成电路的正反馈。,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组成:,16.1.2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分类,分类:,按照反馈、选频网络的不同,正弦波振荡电路可以分为三类:,1、反馈、选频网络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称为RC正弦波振荡电路; 2、反馈、选频网络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称为LC振荡电路; 3、由石英晶体选频的,称为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比较低,一般在1MHz以下;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一般在1MHz以上;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等效于LC振荡电路,与LC振荡电路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振

8、荡频率非常稳定。,16.1.3 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方法和步骤,根据上述关于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和起振条件的讨论,可以看出,对一个具体的振荡电路进行识读,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检查电路是否包含放大电路、反馈、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 2、检查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判断其能否正常工作。 3、用瞬时极性判别法,检查能否形成正反馈。 4、判断是否满足AF1的起振条件,估算振荡频率。,1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RC振荡电路中应用最广的是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也称文氏桥振荡电路。,1、RC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结构 这种电路典型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其放大电路采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也可以采用晶体管放大电

9、路),反馈、选频网络由串联的R、C和并联的R、C组成,因此称为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1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1、RC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结构 另一方面,串联的R、C,并联的R、C,电阻R1和RF正好组成一个电桥的四个桥臂(见图(b)),电路输出端和“地”接电桥的两个顶点,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接另外两个顶点,因此也称文氏桥振荡电路。,改画为,1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2、放大电路 图(1)中运算放大电路被接成同相输入放大电路,信号从同相端输入,放大倍数为:,3、反馈、选频网络特性 RC串并联网络既是选频网络,同时又是正反馈网络。网络的输入信号为U0(振荡电路的输出电压),输出的反

10、馈电压为UF,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1,图2,1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选频网络的频率特性 RC串并联网络既是选频网络,同时又是正反馈网络。首先研究这一网络的频率特性,即输入信号U0的频率从零逐渐变化到无穷大时,反馈系数F变化的情况。,频率特性包含两个方面: 其一,频率从零逐渐变化到无穷大时,反馈系数F的数值随频率的变化,称为RC串并联网络的幅频特性; 其二,频率从零逐渐变化到无穷大时,反馈电压UF与输入电压U0之间的位相差随频率的变化,称为RC串并联网络的相频特性。,图2,1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f=f0时,反馈系数达到最大,最大值F=1/3。,图2,16.2

11、R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幅频特性: 因此幅频特性曲线呈图(1)所示的尖峰状形态。,图2,1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相频特性: RC串并联网络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输入信号频率趋于零时,UF的位相将比U0超前90,输入信号频率趋于无穷大时,UF的位相将比U0落后90,输入信号频率f=f0时,UF和U0之间没有位相差。,1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相频特性: RC串并联网络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输入信号频率趋于零时,UF的位相将比U0超前90,输入信号频率趋于无穷大时,UF的位相将比U0落后90,输入信号频率f=f0时,UF和U0之间没有位相差。,可见,RC串并联网络对于频率为f0的信号

12、相位移动为零,用极性判别法可以证明能形成正反馈。根据反馈网络的相频特性,频率偏离f0的其他信号因相位移动不等于零而不能形成正反馈。,1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4、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 起振条件为,今F=1/3,因此只要A3,就能满足起振的条件。将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v代入,可得起振条件为:,证:,1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总结: 1、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文氏桥振荡电路)的结构如图,2、起振条件为:,3、振荡频率为:,1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由于通用运算放大电路适用的频率比较低,而LC正弦波振荡电路常用于产生较高频率的正弦波,因此常见的LC正弦波振荡电路都

13、由分立元件组成,必要时还采用共基极电路。典型的LC正弦波振荡电路有三种: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 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1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16.2.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电路,1、电路结构 典型的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如图所示,图中B1为变压器,有三个绕组,绕组L接晶体管VT1的集电极,绕组L1用来产生反馈电压,第三个绕组L2输出正弦波电压,RL为负载。绕组中的两个黑点,表示它们是这两个绕组的同名端,即同为绕组饶制时的“头”或“尾”。,1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16.2.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电路,2、放大电路 右图所示的振荡电路所使用的放大

14、电路是由晶体管VT1组成的共射极放大电路。该电路采用分压偏置方式,Rb1和Rb2为基极电阻,Re为发射极电阻,形成直流负反馈,用以稳定静态工作点。Ce为旁路电容,避免Re对交流信号形成负反馈。与普通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不同,图中的放大电路以LC并联网络为集电极负载。,1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3、反馈、选频网络特性 电路选频、反馈网络由变压器初级绕组LC并联回路和次级绕组L1组成。,16.2.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电路,1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3、反馈、选频网络特性 分析选频网络特性前,首先复习LC并联回路的频率特性。当LC回路两端电压为U时,流过电路的电流电流为I,用表示电

15、流和电压之间的位相差,Z表示LC回路的等效阻抗的大小。 LC回路的幅频特性:由右图所示。输入信号频率等于谐振频率f0时,阻抗达到最大值,偏离这一频率时,阻抗下降,频率趋于零或无穷大,阻抗趋于零。谐振频率f0等于:,16.2.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电路,1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LC回路的相频特性: 由右下图所示。信号频率等于谐振频率f0时,电压与电流之间的位相差为零,频率趋向零时,位相差等于90,频率趋于无穷大时,位相差等于90。 可见,以LC并联回路为集电极负载的放大电路具有选频特性。当信号频率等于LC回路的谐振频率时,回路有最大阻抗,因此该频率下放大电路有最大的放大倍数(共射极

16、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集电极阻抗成正比),而且无附加相移。对于其他频率的信号,不但放大倍数的数值下降,而且会有附加相移。,16.2.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电路,1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反馈电压极性分析: 绕组L1给出反馈电压,经电容C1耦合至放大电路的基极。是否构成正反馈,决定于绕组的方向,可以判别,按照图中所示的绕组方向,所构成的为正反馈。用瞬时极性判别法,设放大电路输入端极性为“+”,因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倒相作用,集电极的极性为“”,绕组L加黑点的一端极性为“+”,绕组L1中加黑点的极性和L中黑点端同极性,也应该为“+”极性,经电容C1耦合至输入端,和原假设的极性相同,因此构成正反馈。,16.2.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电路,1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识读,4、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 可以证明起振条件为:,16.2.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式中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