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40424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9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海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龙海二中龙海二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卷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525 小题小题 505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钱氏家训家庭载:“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 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强 调( ) A道德修养 B等级差异 C宗法观念 D乡风民俗 2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

2、, 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 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3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官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 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宋代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 失职皆可弹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 ) A地位越来越高可弹奏宰相 B是朝廷的耳目对朝廷负责 C解决相权威胁的主要途径 D位卑权重以小制大的范式 4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

3、九县人口达到 124 万, 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而同时期,伦敦只有 2 万人,巴 黎有 4 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 10 万人口。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B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2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 5.明代,苏州府的吴江县震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 且三千家”,“株宇鳞 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业市镇发展迅速 C.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D.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6.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

4、帝身边的 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 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 ) A.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 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7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 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 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还找到了右面的图片。据

5、此判断 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 ) 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C伯里克利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9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 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 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 A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 B法官审案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意志 3 C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被告情感 D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 10魏源提出:“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他认为历史评价应该 A坚持统

6、一标准 B着重古今联系 C依据历史环境 D强调古为今用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 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 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2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公理之

7、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启蒙与救亡并重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 之间极不平衡。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有( ) 江苏浙江广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 17515410877346312 沿海省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4 地理上的方便 近代沿海一带开放较早,人们的观念相对先进 近代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有更强烈的救国

8、精神 A B C D 141903年4月17日大公报注:“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 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材料表明当时上 海居民( ) A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西方化 B注重传统习俗与西方习俗的融合 C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 D从不接受西方的习俗 1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 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 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9、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6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 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 ”此语表明孙 中山( )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171913 年 1 月, 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 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18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

10、着社会的变迁: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北魏时期 魏孝文帝“更姓易服” ;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 ;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之 风。这些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的趋向及特点,下列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5 A服饰变化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 B服饰变化受时代、观念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C服饰变化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19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 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 。这里纪念的是( )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开启美洲历史的新篇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

11、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 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 ”在此,作者强调了欧 洲崛起的( ) A市场因素 B军事因素 C技术因素 D政治因素 21 “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 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里的“办法”具体是指( ) A发动宫廷政变 B.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22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 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

12、,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 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针对上述状况,1787年改造后的“建 筑物”是( ) A总统制B联邦制 C共和制 D三权分立体制 23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6 AA 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 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 19 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 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 代表德国,19 世纪 60 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24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

13、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 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 ”他评价的是( ) A经典物理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现代信息技术 25斯达尔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 感动我们自己” 。下列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3 小题,第小题,第 2626 题题 2222 分;第分;第 2727 题题 1616 分,第分,第 2828 题题 1212 分分, ,共共 5050 分分) )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2 分)在人

14、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在社 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阅读材料,回答 7 问题。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 70 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 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 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20 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 家庭

15、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 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 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 (1953 年) 材料四: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 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6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 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4 分)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 20 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6 分) (3)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6 分) 27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