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40285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1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武威六中武威六中 2018-20192018-2019 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五)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五) 语语 文文 试试 卷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整体来看,宋代文艺有趋于世俗化、平民化的倾向,从而产生雅俗共存的时代特征。一 方面,在士大夫手中,作为正统文艺样式的诗文、书画十分兴盛,而且依然保持着高雅、严正 的姿态,牢牢地占据着大雅之堂的主要地位。另一方面,民间伎艺也十分发达。宋代城市繁荣, 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

2、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 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这两类文艺形式适合不同社会阶层对文化生活 的特殊需求,也适应各个社会阶层审美情趣的不同倾向,共生共荣,互不排斥。这种雅俗共存 的繁荣局面是宋代文艺的总体时代特征,是一个健康发展的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尤其值得称许的是,宋代文艺的雅俗共存并不是泾渭分明、严守畛域的不同板块,而是互 相影响、互相交融的共生状态。话本小说本是服务于市民阶层的说唱艺术,但是其“入话”部 分常以诗词“起兴” ,例如碾玉观音这篇宋话本,开篇便引用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咏春诗 词多达 11 首。这分明是通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倾慕与靠拢。南戏本是宋代民间艺人创造

3、的新兴 艺术样式,它在形式上综合了宋代众多的伎艺,如宋杂剧、影戏、傀儡戏、歌舞大曲,以及唱 赚、缠令等在表演上的优点,与诸宫调的关系则更为密切。南戏虽是典型的宋代俗文学,从曲 牌来看,其实也是雅俗并存的,既有麻婆子等产自市井的“下里巴人” ,也有从词牌中移 植来的祝英台近等“阳春白雪” 。 更重要的是,宋代文艺的主体作者即宋代士大夫在文艺创作时具有融合雅俗的审美心态, 从而实现了以俗为雅的境界提升。宋代的儒、道、释三种思想已在哲理的层面上有机融合起来, 三教合一成为一种时代思潮,这使得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代文人。首先,士大夫对 传统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互

4、相排挤的两极。其次,宋代 文人采取了新型的态度,不像唐人那样张扬、发舒,而是倾向于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在 现实生活中,宋代的士大夫多采取和光同尘、 2 与俗俯仰的态度。随之而来的是,宋人的审美态度也世俗化了,这就促成了宋代文学从雅俗之 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宋词的兴盛便是其典型表现。宋代文人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 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诗文和词就有了明确的分工:诗 文主要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成为士大夫宣泄衷肠的合适渠道。由于词被看作是用于抒写 个人情愫的文体,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约束,因而文人可以比较自由地抒写内心款曲, 词体也因此能够保持自身

5、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同时,在社会下层,由于经济发达、都市 繁荣,民间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 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如柳永常常出入于秦楼楚馆,北宋中后期的秦观、周邦彦也都为歌伎写了 不少词作。就其整体而言,宋词的兴盛是与宋代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宋词在整体上具有以俗为雅的性质。 (摘编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宋代文艺雅俗两类形式有利于适合不同社会阶层的特殊需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倾向。 B雅俗共存的宋代文艺中,雅和俗不是泾渭分明、互相割裂,而是互相交融、互相

6、影响。 C宋代文人生活态度的变化带来宋人审美态度世俗化,促成宋代文学消弭了雅俗界限。 D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与前代文人迥异,是因为三教合一在宋代成为一种时代思潮。 2下列列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宋代文艺雅俗共存的总体时代特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令人信 服。 B文章以碾玉观音和南戏为例论证宋代文艺的雅俗共存是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共生 状态。 C文章不仅分析了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发生变化的原因,还列举了其在两个方面的具体 表现。 3 D文章用较大篇幅阐述宋词兴盛过程,以此说明宋代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密切 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7、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宋代士大夫创作的诗文、书画等正统文艺样式,牢牢地占据着大雅之堂,是“雅”文艺 的代表。 B宋代文人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常用诗文;若抒写个人的闲情逸致,则一 般用词。 C作为宋代民间艺人创造的新兴艺术样式,南戏综合了众多伎艺的表演优点,是“俗”文 艺的代表。 D由于摆脱了“文以载道”思想的约束,受到民间娱乐场所的欢迎,宋词逐渐具有以俗为 雅的性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唢呐王唢呐王 宋志军宋志军 唢呐是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

8、一阳一阴,恰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凤,悲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 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 这一带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户,谁家有 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这唢呐班不仅主人家请,有时候被邀请的亲朋也可以送, 主人家办事,被邀请的亲朋不仅要备礼,有时还会请上一家唢呐班,吹吹打打送上门去,既是 对主人家的尊重,也显得自己办事排场。 唢呐王姓王,六十多岁了,是这一带最有 4 名的唢呐艺人,打小就跟随父亲学艺,至今已吹奏了大半个世纪。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大 家都喊他“唢呐王” ,一

9、是因为他姓王,另外也有称赞的意思。唢呐王一生未娶,只有一个捡 来的儿子,大家习惯叫他“小唢呐” ,也少有人叫他的真名。据说是唢呐王在演出路上于荒野 偶遇的弃婴,便抱回家中,一直养在身边,视为己出,打小就教他吹奏唢呐,父子二人相依相 伴生活。 吹唢呐算得上是一门不错的营生,不用种不用收,走到哪里都能讨口饭吃。但随着时代的 发展,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行当渐渐地不太为人看重了。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 团队多了,用的都是现成的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唢呐二胡这类“老把式” ,便渐渐地淡出了 人们的视线。 面对这一切,唢呐王丝毫不为所动。在他内心深处,这把唢呐不仅是他的营生,还牵系着 他一生的追求和

10、深埋于心的不可言传的故事,任由别人去说。他终身不娶,唢呐就是他的一切。 小唢呐年轻,思想新,几次和唢呐王商量,要唢呐王把积蓄拿出来,办一个歌舞团,去挣大钱。 但唢呐王就是不答应,气得小唢呐冲他大吼,你不是我亲爹,把你的那些钱都带到棺材里吧! 小唢呐决计和唢呐王分开,自己带了几个人另起炉灶。虽然还是演奏唢呐,可心里却总有不甘。 这一天,南村的李伯过八十大寿,又派人来请唢呐王父子前去演出,让父子二人再唱一出 对台戏。并许下重彩,谁若胜了,奖彩头十万元,当场兑现。 小唢呐闻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同时心里暗暗较劲,发誓这次一定要赢。大概是年纪渐 长,李伯打从前年起祝寿搞得很隆重,搭起五彩缤纷的舞台,请

11、他们父子摆开擂台,连续让他 们唱对台戏,吸引得四里八乡看大戏的人如山如海。李伯每次都拿出重彩,前两年分别是三万、 五万,今年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前两次的钱都被唢呐王赢走了。小唢呐对此是又疑惑又气恼, 疑惑的是这李伯的行为实在费解,他哪来那么多钱?又为何专门为他父子俩摆开这个擂台呢? 气恼的是自己父亲为何如此贪钱,丝毫不顾及儿子呢? 然而疑惑归疑惑,气恼归气恼,这件事倒憋出小唢呐的一番雄心壮志来,暗地里每日刻苦 练功,发誓一定要打败唢呐王,不知不觉技艺大增,他所带的班子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盖过 了唢呐王,收入也较以往多出了不少。所以,这一次他有信心打败父亲,把那十万元彩头赢过 来。 5 比赛这天,

12、父子二人依然是和从前一样,一上来就各不相让,各展其能。唢呐王一曲大 祭桩 ,让台下的老头老太太直抹眼泪;小唢呐的一曲抬花轿 ,又赢来台下年轻男女的一片 叫好。二人一曲接一曲,越战越勇。这边观众如两股潮水,一会儿流向东,一会儿流向西,掌 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二人从早上一直比赛到午后,太阳刚升起时像一只大红盆,后来变 成了让人不敢直视的万道光芒。唢呐王干脆甩下上衣,赤膊上阵。只见他头上青筋乱跳,活像 一只剥了皮的青蛙。那边小唢呐也头上冒汗,活像刚揭开的蒸笼。时间久了,唢呐王渐渐露出 败象。一者他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二者他会的曲子没有小唢呐多,最后不得不重复演奏一些 曲子。眼看着观众一个个都到小

13、唢呐的台子下,唢呐王突然吹奏出一个极高的声音,声震屋宇, 然后吐出一口鲜血,倒在台上。 小唢呐见此,如梦方醒,他一把扔掉手中的唢呐,跑到唢呐王的台子上,紧紧地抱住了父 亲。一阵混乱后,唢呐王被抬回家里,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一大早,李伯就来了。当他把十万元交给小唢呐时,被小唢呐拒绝了。小唢呐说, “您老走吧,正是您老摆下这个擂台,让我亲手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我恨您!”小唢呐通红的 眼睛里含着泪水。 李伯沉吟了一阵,说,孩子呀,你有所不知,这个擂台是你爹让我摆的呀!这几年他看你 不安心,心里很着急,就和我商量,设下这个擂台,目的就是让你苦练技艺,别丢下这门艺术! 这钱,本来就是你爹放到我这里的,他

14、不是不愿给你,他是想让你靠自己的本事赢回去 ! 小唢呐听到这些,目瞪口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不禁转回身,大叫一声,爹呀一 下子扑到唢呐王身上。唢呐王出殡那天,附近的几百名唢呐艺人都赶来了。小唢呐身穿重孝, 手捧唢呐走在前头,几百只唢呐一起吹响,声震旷野。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以“唢呐王”为题,含义深远,一方面提示了作品描写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表达 了作者对唢呐王面对流行文化进行不懈抗争的敬意。 6 B小说开篇对唢呐艺术的介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情感,既为小说的发展营造 了氛围,也表达了作者对

15、唢呐艺术命运的感慨。 C李伯隆重的祝寿方式源自父亲的“设计” ,这个设计包含着父亲的良苦用心,也为下文 埋下伏笔,暗示了小说令人感慨的悲剧结局。 D唢呐王父子俩打擂台时,太阳从“一只大红盆” “变成了让人不敢直视的万道光芒” ,说 明二人较量时间长,小说也从此慢慢进入了高潮。 5请结合小说,分析唢呐王对小唢呐的心理变化过程。 (6 分) 6小说的叙事角度灵活,深具特色,请结合作品分析。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材料一: 五年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从不足 1 万公里,延长

16、到 2.2 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运营总 里程 60%以上, “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成为了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五年 间,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吉隆坡至新加 坡高铁、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等多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纵观国内,依靠高速铁路的助力,压缩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区域间的沟通交流, 让老百姓感受到了高科技为铁路带来的巨大成果,体验到了新时代经济动脉所焕发出的无限活 力。诸如,宝兰高铁的开通运行,穿越陕西关中、甘肃天水、定西等贫困地区,结束了陇中和 陇东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为沿线天水地区的苹果种植户带来了新的机遇。放眼世界,随着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深入推进,中国高铁的版图已经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 洲数十个国家。为世界各国踏上相互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和平 发展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蒙内铁路(蒙巴萨港内罗毕)的通车运行,圆了肯尼亚的 百年梦,更为铺起东非“铁路大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