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等盟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4022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3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等盟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江西省等盟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江西省等盟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江西省等盟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江西省等盟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等盟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等盟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试卷 含答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回收。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

2、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构成真核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神经元的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且K+进出神经元的载体种类不同B生命活动都需要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直接供能物质ATP参与C细胞生物中只有DNA能携带遗传信息,其遗传特征主要也由DNA决定DRNA聚合酶、解旋酶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2生命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整体代表固醇,且、代表性激素和维生素D,则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B若整体为人体有氧呼吸,且存在有过程的关系,则过程发生的场所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场所C若整体代表物质

3、跨膜运输的方式,且代表自由扩散,则、都需要载体蛋白D若整体为生产者的同化量,则、分别表示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则为未被利用的能量3春夏时期常见的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常见伴有双眼发烫、红肿、多泪、刺痛等症状,根据传染源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对结膜上的病原体起免疫作用,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细菌在细胞质中通过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而病毒的细胞质中没有核糖体C细菌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而病毒不能,两者一定共有的元素是C、H、O、ND病毒性结膜炎引起体内细胞免疫后,效应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但还需借助

4、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才能彻底消灭其内的病毒42017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杨,以表彰他们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下丘脑的SCN细胞中由period基因(per基因)表达的PER蛋白会在夜晚积累并在白天降解,使得PER蛋白水平出现24h周期性起伏。当PER蛋白和tim基因表达的TIM蛋白结合时,它们就可进入细胞核并发挥作用,抑制节律基因tim基因的活动并关闭抑制反馈回路,从而解释了细胞内蛋白水平出现变动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下丘脑SCN细胞中per、tim基因表达时,过程、会同时进行BPER蛋白质浓

5、度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需要依赖过程的负反馈调节Cper基因和tim基因只存在于控制生物节律的下丘脑SCN细胞中并在其中选择性表达D图中多个核糖体从左向右在mRNA上移动并翻译出多条不同肽链,因此少量mRNA就可迅速合成出大量蛋白质5女娄菜是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遗传时跟性别有关联,而位于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跟性别没有关联BF1 雄株中窄叶占比1/3,因父本产生存活雄配子的比例

6、为1/3Xb 、2/3YC在F2中宽叶植株占全部植株的比例为13/28,且性别比例雄株比雌株为4:3D若F1中出现XXY的窄叶植株,能确定是母本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异常6如图为果蝇(2n=8)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或染色体数或染色体组数相对值含量X与细胞分裂时期的局部关系曲线图,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在C点之后还存在同源染色体,则该图示细胞一定进行有丝分裂B若CD段未发生分离与自由组合现象,则图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C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a=8D若X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且该曲线是表示有丝分裂的变化,则a27下面关于中国化学史的表述错误

7、的是( )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的KNO3是利用了它的氧化性B蔡伦利用树皮、碎麻布、麻头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C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梁中的乙醇分离出来D英文的“中国”(China)又指“瓷器”,我国很早就依据化学原理制作陶瓷8在探索苯结构的过程中,人们写出了符合分子式“C6H6”的多种可能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对应的结构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1个B1-5对应的结构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1-5对应的结构中的一氯取代物只有1种的有3个D1-5对应的结构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8、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常温常压下,3.6 g H2O中所含电子数为2NAB1 mol NH4HCO3晶体中,含有NH4+、NH3和NH3H2O的总数为NAC标准状况下,22.4LO2和22.4LNO混合后所得气体分子数小于1.5NAD由1molCH3COONa和少量CH3COOH形成的中性溶液中,CH3COO- 数目为NA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简单氢化物中;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W的氧化物对

9、应水化物的酸性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QZWXYC元素X与Y组成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D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与Q的单质可发生置换反应11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关于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2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3滴,振荡,充分反应溶液呈深棕黄色 将上述溶液均分后分置于试管1和试管2中向试管1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向试管2中加入1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浅棕黄色,下层为紫色取试管2的上层液体置于试管3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溶液

10、微弱变红AFeCl3与KI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有I2生成B试管1中溶液显红色,证明FeCl3与KI的反应具有可逆性C试管3中红色比试管1中浅是平衡移动的结果D试管2中上层溶液变为浅棕黄色是平衡移动的结果12利用“ NaCO2”电池将CO2变废为宝。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可充电“NaCO2”电池,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电极材料,放电反应方程式为4Na3CO2 2Na2CO3C。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流流向为:MWCNT导线钠箔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CO24Na4e=2Na2CO3CC原两电极质量相等,若生成的Na2CO

11、3和C全部沉积在电极表面,当转移0.2 mol e时,两极的质量差为11.2gD选用髙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做电解液的优点是导电性好,与金属钠不反应,难挥发13已知亚硒酸(H2SeO3)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亚硒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H2SeO3、HSeO3-、SeO32-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相同物质的量NaHSeO3和Na2SeO3 固体完全溶于水可配得pH为4.2的混合液BpH=l.2的溶液中:c(Na+)+c(H+)=c(OH-)+c(H2SeO3)C常温下,亚硒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2=10-4.

12、2D向pH=1.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4.2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这一串光辉的名字将永载世界科学的史册。关于他们 对物理学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主张用实验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规律B牛顿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C爱因斯坦创立能量子概念D霍金最先提出黑洞概念15随着“嫦娥奔月”梦想的实现,我国不断刷新深空探测的“中国高度”。嫦娥卫星整个飞行

13、过程可分为三个轨道段:绕地飞行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绕月飞行轨道段。我们用图所示的模型来简化描绘嫦娥卫星飞行过程,假设调相轨道和绕月轨道的半长轴分别为a、b,公转周期分别为T1、T2。关于嫦娥卫星飞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应不小于11.2km/sBC从调相轨道切入到地月转移轨道时,卫星在P点必须加速D从地月转移轨道切入到绕月轨道时,卫星在Q点必须加速16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足够长,小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从同一点向各个方向抛出(均落在斜面上),则关于小球落到斜面上的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小球竖直向下抛,所用时间最短B

14、小球垂直斜面向下抛出用时最短C小球水平向左抛出用时最长 D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用时最长 17如图所示,边长为L,匝数为N,电阻不计的正方形线圈abcd,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转轴以角速度匀速转动,轴垂直于磁感线,制成一台交流发电机,它与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2,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无穷大,从正方形线圈处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交流发电机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B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负载电阻功率之比为1:2C电压表示数为D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电流表的示数增大18如图所示,两平行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纸面)逆时针旋,再在a点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以下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粒子仍然保持静止B 粒子斜向右上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欲使该微粒保持静止,需施加一大小为,方向与水平面成斜向右上方的外力D欲使该微粒保持静止,需施加一大小为,方向与水平面成斜向右上方的外力19静止的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衰变后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大小圆半径分别为R1、R2。则下列关于此核衰变方程和两圆轨迹半径比值判断正确的是( )A 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