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11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40201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11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11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11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11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11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11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11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校际教学质量联合检测考试历 史20171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目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在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2、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2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

3、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3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有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D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4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

4、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5南宋理学家陈亮(11431194年)提出了“农商一事”“农商相籍”的思想,认为农业和商业同为社会经济体系的两大支柱,无高低轻重之分;两者不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而是互助互利,相互促进的。这一思想反映出A商人社会地位有明显上升B儒家义利观发生了重大变化C经济发展冲击了农本思想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6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

5、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A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7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

6、大再生产8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A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B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C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D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919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前期开启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满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A回避殖

7、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B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C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D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10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靡”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靡”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A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B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C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11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江苏巡抚程德全、安徽巡抚朱家宝、广西巡抚沈秉堃、两广总督张鸣岐纷纷宣布独立,变成新政权的都督;四川总督赵尔丰则主动把政权交给了谘议局议长蒲殿俊。这种形式的“独立”A

8、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B为共和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C埋下了此后帝制复辟的隐患D导致革命党人失去了主导权1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大小政治组织有300多个,每天成立的和每天解散的一样多。它们信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权威主义、三民主义等各种主义,连法西斯主义也在中国找到了试验田。这种现象反映出A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B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C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D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131937年12月17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

9、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国民政府A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B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战主张C认识到动员民众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性D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14上表为中国煤炭生产情况统计。表格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反映出A煤炭工业发展较为迅速B外国对华直接掠夺加剧C中国重工业仍相对落后D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1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际投入施工的150个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比443,中部地区646亿元,占329;西部地区392亿元,占20。影响工业建设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对建国初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B合理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要求C以东部带动

10、中西部发展的需要D各地工业基础及资源分布状况161979年,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研讨会上,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是其内在机制,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样的认识A呼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B揭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C表达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诉求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7古代雅典规定:对那些提出和参与通过一项后来被证明为不合适的、或者与现存法律相抵触的法律的人,将予以惩罚。此举A禁止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B实际剥夺了公民的立法权C旨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D表现了雅典民主的狭隘性181689年英国下院提出“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

11、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保持自己的权力不得超过三年,但是被威廉三世否决。1693年议会重提此案,再次被否决。直至1694年,威廉三世才同意签署“三年法案”。这表明英国A政治制度未实现根本变革B君主立宪政体尚待完善C议会至上原则还没有确立D王权尚未受到有效制约19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方可生效。这一设计A体现了联邦各州间的妥协与平衡B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C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D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201828普鲁士与黑森达姆施塔特(德意志公

12、国之一)建立了关税同盟,1833年与南德关税同盟合并,正式组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同盟内部货币汇率统一,废除一切关税,实行自由贸易。这对德国历史发展的最重要影响是A树立了德国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地位B为德意志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和物质基础C德意志国家的政治统一进程由此展开D使德国一跃而成为欧洲政治舞台的强国21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

13、在农村成效不大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C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221933年7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4个月后,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的希特勒就赞许“罗斯福先生”,称其“不顾国会、游说团体、官僚体制的拦阻,直往目标前进。”希特勒之所以赞许罗斯福A为掩盖法西斯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本质B企图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以减轻国际压力C因为新政与纳粹的施政理念有相似之处D希望以此换取美国援助以缓和经济危机23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发表演讲,强调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有优越性;资本主义存在就等于战争,资本体系包藏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战争不可避免,苏联人民要应对战争准备。

14、这次讲话在欧美国家引发强烈震荡。斯大林的讲话A是对英美冷战政策的反击B不利于战后国际关系的缓和C为组建华约集团制造舆论D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破裂2419751989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先后签订4个“洛美协定”,主要内容有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财政援助,确定双方之间的平等伙伴和相互依存关系,放宽对非加太地区国家产品进入欧共体市场的限制等。协定的签订表明A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加强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非加太国家经济区域集团化成效显著D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收效明显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

15、,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以来的早期中国城市,或是国家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摘编自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