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40199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师大附中2019届上学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有六道大题,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20分)材料一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

2、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

3、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

4、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在20亿年以内,即使人类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地球周期性的物种灭绝,太阳燃烧状态的变化也将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太阳在最终熄灭之前,会逐渐发亮,膨胀,直至膨胀到地球轨道。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或许那时失去了故乡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取材于苗千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2030年的某一天,中国的科学探测器从火星发回探测报告。B. 21世纪后半叶,美国宇航员在火星上进行科学探索。C. 22世纪,人类乘坐“星际运输系统”

5、移民火星,成为“多星球物种”。D. 23世纪,人类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取得最终胜利。2. 下列不能证明“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的一项是(2分)A. 人类对火星表面重力的适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B. 在国际空间站上,女性宇航员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多于男性。 C. 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易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D. 宇宙射线可能会对大脑造成长期损害,并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材料二相信未来,并且开始研究未来,这股热潮正愈演愈烈。人类科技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之中,技术精英们愿意相信人类正处在技术爆发的节点上,各种如梦幻般的想象正徐徐成为现实。而站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人类文明的出现和繁荣可能只是地球周期性

6、物种大灭绝之间的一朵浪花。对于一个物种来说,美好的未来或许在于更适应环境的进化,而对于地球生物的总体而言,最美好的未来可能在于躲过几百万年一次的生物大灭绝。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其说是奔向理想中的人间天堂,不如说是在重重危险之中的弦歌不辍,为自身寻找一丝生机。 人类面向未来、探索宇宙,就需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通过游戏进行练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游戏精神”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把生活中的困难或是遇到的不同阻碍,看作是游戏中的“打怪”,把克服困难看作是“过关”。现代人的这种“游戏精神”之中带有一种乐观和顽强,同时也含有最终必将“通关”的信心。坚信未来必定会更好,一个美好的结尾正在游戏终

7、点等待着我们。虽然游戏是虚拟的,但是虚拟世界对于现实世界的作用比想象中更加强烈,比如社交网络上的交流方式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现实中的相处方式,网络上的“点赞之交”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规范。网络化、电子化的社交,是否可能在亿万年之后,当人类文明遍布星际之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交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我从不担心未来,它到来得足够快。”关心未来、意识到未来的存在,是高等智能生命所独有的能力。我们逐渐认识到,未来是由无数的现在拼接而成的。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人类目前的处境,学会在奔向未来的过程中面对种种机会和危险。(取材于科学杂志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相关报道)3. 根据材料二,对下列对加点词语的阐释不正

8、确的一项是(2分)A. 热潮:指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并研究未来。B. 浪花:比喻人类文明将会避开地球周期性生物大灭绝。C. 人间天堂:比喻人类追求的美好幸福生活。D. 弦歌不辍:指人类文明勇于冒险,不断进步。4. 根据材料二,下列最能准确表达“游戏精神”的一项是(2分)A.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B. 知其不可而为之C. 不患寡而患不均 D.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5. 如果用诗句说明材料二最后一段的寓意,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C.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材料三如果我们有准确预知未来的能力,必定不

9、会像今天这样,浸泡在广泛和普遍的焦虑中。未来是可以预知的吗?人类历史早期对未来的预测往往与占卜、星相学、巫术等联系在一起。即使到了16世纪末,人们都还预测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只会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18世纪的大多数分析家并不认为蒸汽机的发明将彻底改变农业经济。19世纪的一些主要观察家认为,电气的前途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照亮街道。哪怕有些人曾在20世纪初预见到潜艇、飞机、电影、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但却没有人(包括凡尔纳)认为这些事物可以改变大英帝国当时的统治格局。20世纪末,很少有人预料到,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到了现代,科技似乎给了我们更多自信。技术精英不断宣告

10、着“未来已来”,从凡尔纳的海底环游到菲利普迪克的神经漫游,无数想象中的“未来”正通过技术变成现实。从人工智能、脑科学、克隆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到太空旅行,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另一方面,生态灾难、末日想象,又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好?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们虽然多次登上月球,但并没有把人类的足迹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推进。我们本应造出会飞的汽车,但最终得到的只有140个字符的微博。不过,现在硅谷的一些人,再次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太空探索和星际旅行。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永恒的终结里,用数学家的思维逻辑推论,“人类往往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

11、梦。”他又指出,人类的未来“不是追求永恒时空与绝对的安全,不是将自己禁锢在安全的牢笼中,而是开启人类的无限时空继续人类文明无限冒险的历程,向宇宙中拓展,开拓银河帝国”。(取材于蒲实的相关文章)6. 对材料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假如能够预知未来,我们就可以减少焦虑。B. 预言未来曾经与占卜等迷信活动联系在一起。C. 16世纪对活字印刷术的作用的预测是正确的。D. 只追求安全,会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7.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未来已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科幻小说中对未来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B. 乐观主义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美好。C. 科技进步使得我们创造出了会飞的汽车

12、。D. 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8. 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24分。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 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

13、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延;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

14、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邢,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责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

15、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取材于韩非子)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王之氓社稷也 氓:通“泯”,灭,亡B. 攻韩拔管 拔:攻克,攻取C. 则臣离上而下比周 比:接近,勾结D. 而信下为之也 信:的确,确实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以毁为罚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B. 此亡之本也 不知东方之既白 C. 比周以相为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D. 则上尊而不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B. 今若以誉进能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C. 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D. 巧匠目意中绳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12.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B. 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