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240198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0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9090 分钟,总分分钟,总分 100100 分分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4848 分)分) 本卷共本卷共 24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2、1. 在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考古学家们发现,该铭文除了追颂周王们文治武功外,还有些 内容褒扬了制器者祖先的功德活动。这表明西周时 A. 成熟的文字体系开始形成 B. 青铜器功用有重大改变 C. 尊祖敬宗的意识已经形成 D. 家国同构的色彩较稀疏 【答案】C 【解析】商代甲骨文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不是从西周开始,故 A 错误;商周时期常见的青铜 器基本上都是礼器,纪念先祖或重大事件之用,故 B 错误;据材料中“后半部分颂扬了作器者祖 先的功德”可知西周时期尊敬祖先的意识已经形成,故 C 正确;材料只是说铭文上有歌颂祖先的 记载,并未体现“家国同构” ,故 D 错误。 2 2. 西汉翻地图

3、(上部分上层是 20 个粮仓,下层坐两人;下部分是人们春天翻地的场景,此图可以 用来说明当时 A. 封建土地制下地主的奢侈生活 B. 租佃制经济下农民生活的艰辛 C. 田庄经济下农民精耕细作场景 D. 地主庄园里农民集体劳动情形 【答案】D 【解析】材料只反映了庄园主不劳而获,不能说明地主的奢侈生活,故 A 错误。据材料图片可知, 下部分反映的是东汉田庄经济下四个农民分成两组举锄头集体劳作的场景,上部分反映了庄园主不 事劳作,生活富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徙附是依附于大庄园主的农民,故 D 正确;租佃制是地 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比徙附低,材料无法体

4、现租佃制经济下农民生活的艰辛,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民精耕细作场景,故 C 项错误。 故选 D。 3.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 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 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3 C.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监察体 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是在君主专制条件下设立

5、 监察机构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服务于皇帝,因此 决定了其权力有限、效能有限。因为有皇权为依靠,甚至贪赃枉法。这一切都归因于专制制度的本 质,B 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监察制度 4. 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 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A.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 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 【答案】A 【解析】宋金对抗的时代要求,借助民间信仰,融合了理学对人格

6、的塑造,使关羽信仰在官方、民 间地位迅速提升,故 A 项正确。小说的繁荣在明清时期,与材料宋金时期不符,排除 B 项;理学为 民间信仰注入了新的内容,而非理学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排除 C 项;“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 立庙祭祀” “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是官方行为,排除 D 项。 5. 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写意花鸟画荷花翠鸟图 ,以下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4 A. 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 B. 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C. 生动表现了社会风俗 D. 隐喻专制制度的没落 【答案】A 6. 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 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

7、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 中国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 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5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 “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 A 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 明磁法选矿的作用,不是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故 B 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中 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故 C 选项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应用十分广泛,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

8、正确提取材料信息,千万不要擅自扩大材料信息的外延和范 围,不要变换概念,如 BC 选项,就是典型的扩大材料信息的外延和范围、偷换概念, 学生容易在解题时不自觉地犯以上错误,因此,对相关学科能力和技巧的培养是必不 可少的。 7. 有人认为, “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 辰;隶属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 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C.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D. 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

9、学精神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的发展,使人从敬畏天到思考自身生存环境再到人 类自身觉醒,这说明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古人对人本身认识逐渐加强,是人文知识的发展, 故选 B。隶书、楷书阶段无法体现“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学认识,B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解决本题要注意 6 两个问题,一是要全面反映三个阶段的变化,不能片面理解变化类的题目;二是理解人文精神,指 的是以人为中心,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材料中的“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 、 “ 人类自身 开始觉醒”正体现了这一精神。 8

10、. 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 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 主旨是 A.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 贞节放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 C.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 D. 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答案】B 【解析】贞节旌表制度指由朝廷公开表扬奖励守节不再嫁或拒受污辱而自杀的妇女(即节妇与烈女) ,以试图达到教化人民的目的的制度。理学纲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开始于宋代,排除 A;材 料中妇女地位的提高是因为贞节旌表制度,排除 C;材料涉及的是贞节旌表制度

11、,和君主专制没有 直接关系,排除 D。由材料“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以使自己在家 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 ,排除 D。故选 B。 9.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外国人在中国犯法,只受外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 夷人,协定关税可减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 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 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 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 D. 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7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在谈判桌上,清政府争所不争,放弃所不应放弃的。而这一切是由于 清政府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国家主权意识不

12、弱,故选 C。A 中“彻底”太绝 对,排除 A;B 没有揭示本质,排除。当时清政府寒没有认识到经济主权与政治主权的 关系,排除 D。 10. 1904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修身教科书 ,初小共 10 册,每册 20 课,200 课中没有涉及一 个“君”字,300 个故事没有涉及一个“忠”字,大体提倡宽容、公平、进取、尚武等。这说明当 时 A. 中小学教科书己经摆脱朝廷的干预 B. 中小学教育己走出臣民教育桎梏 C. 修身课程兼顾儒学传统和社会需求 D. 教科书改革成为废除科举制前奏 【答案】C 【解析】1904 年清王朝还没有灭亡,排除 AB;由材料“大体提倡宽容、公平”的信息反映出课程 体

13、现儒学修身的传统, “进取、 尚武”反映出当时内忧外患的时代需要,C 正确;D 与本题的主旨 不符,排除。 11.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 年 6 月,清政府 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 ,其中投资达 580 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 100 万 两承办。此转变 A. 日在抵制列张资本输出 B. 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 C. 体现了人力扶植民营企业 8 D. 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 年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战败,为了扩大 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从速变计,招商承办”体现了这一

14、政策,故 D 选项 正确;当时清政府是为了扩大税源,不是抵制列强资本输出,故 A 选项错误;洋务运 动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故 B 选项错误;清政府的目的是扩大税源,不是大力扶植民 营企业,故 C 选项错误。故选 D。 12. 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 ; 1923 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 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 A. 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 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C. 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D. 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 【答案】A 【解析】据材料“

15、五四运动不久整理国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彻底 否定传统儒家文化,过于偏颇, “整理国故”反映了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故 A 选项正确;“整理国故”属于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不是继续批判,故 B 选项错误; 材料主旨是说明知识阶层的反思,不是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故 C 选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 13. “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 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 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 为根据地的军队

16、一路打到北京。 ”材料描绘的事 9 件 A. 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B.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 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 D.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得到一批 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 了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史实,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故 A 项正确;国民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故 B 项错误;土地革命是消灭地主阶级土 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材料未涉及,故 C 项错误;国民革命最终以国共合作的破裂结 束,故 D 项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俄国专家的建议、以南方 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 ,学生需要结合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同时, 注意区分民主革命、土地革命等概念。 14. 有学者认为, “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